辩入课堂,论出思维。

美友44483212

<h3>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批判思维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流畅表达该如何锻炼,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今天,媒体评论员、知名辩坛评委张佳鹏老师走进北科大附中语文组,通过一次精彩的讲座,让我们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思考。<br></h3> <h3>辩论,为何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思维和流畅表达,张佳鹏老师通过多样的实例向我们展现这种可能。<br></h3> <h3>孔融让梨,这个在我们眼中有着固定意义的故事,在外国人眼中却可以出现多种的解读方式,这固然有文化背景的影响,更存在着思考角度的差异。<br></h3> <h3>范跑跑事件,这个舆论几乎一边倒的笑话,却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判断。<br></h3> <h3>在这一个个的实例分析中,每位老师都发现,有太多我们秉承着固定看法的事物都存在着其他的可能,而促使我们看到这些可能的就是批判思维。<br></h3> <h3>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在分享了辩论对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促进作用之后,张佳鹏老师也向大家讲解了如何组织一次辩论,如何准备一次辩论。辩题的选取要符合比赛的主题,要贴合孩子们的生活,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世界;作为评委时一定要公允,不要因为自己对于某一问题的固有看法影响了自己的评判;点评时既要对辩手们在场上的表现做出公允的评价,更要在辩题本身的价值意义上对辩手们进行必要的点播,让他们通过比赛,拓宽思考,有所收获。<br></h3> <h3>在张老师的讲解过程中,语文组的老师们也积极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如何将辩论运用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从零开始培养一个优秀的小辩手等等,这些问题也都得到了张老师的认真解答,每位老师们都有了自己的收获。<br></h3> <h3>在讲座的最后,王世东校长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br></h3> <h3>他说,辩论作为一项活动,它锻炼的是学生们综合能力,刚开始可能看不出来,时间长了真的会让学生有一个本质上的改变。<br></h3> <h3>他记得高三年级的廖艾羽箫在刚刚接触辩论时还做不到在场上流畅的表达,但经过几次大赛的锻炼,最后在做山海杯的参赛总结时已经可以娓娓道来,声情并茂。这就是辩论给她带来的改变。<br></h3> <h3>辩论除了需要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还需要学生们有知识的积累。因此,我们在开展辩论的过程中,也在促进着学生们进行广泛的阅读。<br></h3> <h3>当然,这样的活动不止辩论一项,希望所有的老师们都能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丰富学生们的生活,让他们有更多的可能。而在此过程中,老师们也可以通过这些实践,探索出更加丰富的课堂教学方式,让活动幸福学生的同时,也让我们教学多一些灵动的色彩!<br></h3> <h3>听过这次讲座,语文组的老师们也做了很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与想法。<br></h3> <h3>“从来没有这么正规的接触过论辩的知识和技巧,只是看过节目,羡慕论辩者的渊博与精彩,原来论辩的策划还有这么多玄机,领教了。希望活动多多开展,拓宽眼界。” “今天老师说那个奇葩说那个节目我特别喜欢,我也一直看。我发现里面很多道理都是用这种娱乐的方式,或者说很轻松的方式也能表达出来,这对我们语文老师是一个很好的借鉴。”</h3><h3>“我觉得辩论赛是很好的实践活动。通过辩论,可以促使学生查阅资料,深入思考,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实际上很好地弥补了我们日常语文学习中的短板。” “感觉今天的讲座的确是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窗口,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形式、新选择。如果我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引进辩论这一形式,可能有利于我们将学生由传统课堂被动听讲的地位推至主动地位,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能动性;另外,辩论这种形式在促进学生读书、提高学生思维、语言水平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非常有利于带动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总之,辩论这种形式的活动值得我们积极尝试!”<br></h3> <h3>虽然,我们还不是那么的专业,但这无疑又一次让智慧碰撞出了火花!做“师者”首先要做“学者”,学习尝试如何去“辩入课堂,论出思维”。<br></h3> <p style="text-align: right; ">文字:袁鑫</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编辑:汪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