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培养智勇双全的孩子!——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湖师大曹中平教授)

cici

<h3>1.心理健康贯穿人的一生!</h3><h3>2.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h3><h3><br></h3> <h3>1.游戏不等于玩,人就是一个游戏者。</h3><h3>2.游戏是推动人进化的重要力量!</h3><h3>3.游戏的核心是“游戏精神”。</h3><h3>4.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玩,而是带来快乐。心理学的“游戏疗法”(沙盘游戏)</h3><h3><br></h3> <h3>1.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h3><h3>2.病是整体的,健康也是整体的。</h3><h3>3.精神卫生,及时给心灵“洗澡”。</h3><h3>4.关于幼儿教师的“强迫症”,“隐形抑郁症”。</h3><h3><br></h3> <h3>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道德发展,语言发展”。</h3><h3>2.幼儿园的重要使命:智慧与人格的双重教育!</h3> <h3>师大校训:“仁,爱,精,勤”。</h3><h3><br></h3> <h3>儿童心理疗法:游戏疗法。(风险小,副作用小,成本低)如: 感统训练:运动疗法</h3><h3><br></h3> <h3>1.游戏为什么能够服务于心理教育?</h3><h3>2.儿童是人类的活化石,儿童乃成人之父!</h3><h3>3.人,首先是动物,通过游戏释放野性,而后形成人性。</h3><h3>4.游戏分为两种:野游戏和家游戏,文游戏和美游戏。</h3><h3>5.游戏:自由+规则。</h3><h3>6.不会游戏,便丧失了快乐的源泉。</h3><h3>7.安吉游戏。</h3> <h3>1.游戏:以变应万变,以灵活性应不确定性。</h3><h3>2.消极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h3><h3>3.灵性教育:</h3><h3>右脑(灵性脑):情绪,空间,音乐,想像;左脑(理性脑):思维,语言,推理</h3> <h3>1.思维硬化,心理硬化,如:“钻牛角尖”,“死心眼”。</h3><h3>2.幼儿阶段的动作发展非常重要。</h3><h3>3.玩游戏不发生碰撞,那叫演戏!</h3> <h3>1.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智慧的种子,从而开发新的领域。</h3><h3>2.游戏一定是“智慧的快乐”!没有一种游戏是不需要智慧的。</h3><h3>3.没有简单的游戏,只有简单的大脑。</h3><h3><br></h3><h3><br></h3> <h3>1.儿童在游戏中的参与性,适应性,合作性。</h3><h3>2.游戏中的心理诊断。</h3><h3>3.五类儿童?</h3> <h3>游戏的保健与沟通!</h3> <h3>精神卫生法,何时颁布?(阅读此书籍)</h3><h3>人的健康是整体,人的疾病也是整体——身心不可分割,健康不可分割!</h3> <h3>1.人的两大权利:生存权与发展权。<br></h3><h3>2.安吉游戏的五大权利:投入,反思,冒险,挑战,爱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