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
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独。
<br></h3><h3>阅读目标: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墨倾城的作品《三毛传》。在昨天的阅读中我们回顾了三毛与荷西由于动乱离开了撒哈拉,住在加那利岛上的经历,三毛失去了她最爱的荷西,终日与痛苦为伴。
那么,三毛,该如何排解这苦闷?她又流浪到了哪里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又一次张翼,孤影蹙着谁的伤
三毛,又成为了孤独的一个人。
那便去旅行吧,带着荷西的心,去走遍那万水千山。
1980年春,三毛前往东南亚,而后又去了香港。
然而,荷西的身影总是浮现在三毛的脑海里,她仿佛总是能看见了那个对自己微笑的荷西,那个和她一起开车旅行的荷西。但是,突然,荷西幻灭,只剩下一个痛苦到泪流的三毛。
五月初,三毛再次离开台湾,前往西班牙。
这一次,大洋彼岸已经无人等待,瑞士、意大利、奥地利等地都留下了三毛的足迹。
三毛还独自一人,去瑞士洛桑看望女友,又到意大利佛罗伦萨畅游一周,之后又去阿根廷看望老邻居奥托一家人。
奥托夫妇邀请三毛在阿根廷度过余生。
三毛谢绝了。
此时的三毛,不愿意和其他人交谈,也不愿意去认识更多的人。
晚上,三毛告别奥托一家人,飞往奥地利维也纳,去见她的表哥陈懋良。
堂哥曾送给三毛毕加索的画册,这,也是让三毛第一次,那么深地恋上一个人。
如今,堂哥已经成家立业,而三毛,作为画家的梦想也早已凋零,剩下的,只有一颗伤痕累累的心。
后来,三毛又去了马德里,关于荷西的遗产纠纷,三毛打心底里厌烦。
让三毛欣慰的是,荷西的兄长和妹妹,在争执遗产的时候,坚定地站在三毛的一边。
一切妥当后,三毛便回到了加那利岛,从此,隐居在那里。<br></h3> <h3>没有荷西的传说里,三毛是谁
隐居的日子中,三毛便这样日复一日地,看着对面愤怒的海浪。
荷西,荷西,没有你,我是谁?
三毛隐居的地方是一处海边社区,离城二十多里,住着一群静度余生的老人。
这里虽然宁静祥和,但也寂静荒凉,在这样的地方,三毛才能把失去了荷西后自己的灵魂,重新收纳。
三毛的家,是西班牙式的建筑,有一个带凉亭的后院。
居室里有两张被放得很大的照片,一张是穿着潜水服的荷西,神态英俊逼人;另一张是夫妻二人的合影,两张照片前面插着几朵淡红的康乃馨。
后来,三毛卖掉了这所房子,又在近处买了一座两层的小楼,她又重拾了画石的爱好,却也只是消磨时间罢了。
6月,三毛飞到对岸的拉芭玛岛上,为荷西扫墓。
荷西,已经离去一年多了,墓碑上的十字架已经旧得如朽木,荷西的名字,也已经淡得看不出来是谁了。
三毛用笔和淡棕色的亮光漆,一笔一笔,将荷西的墓铭重新填好,一边填一边念着:“荷西·马利安·葛罗。安息。你的妻子纪念你。”
隐居的日子里,也有好友来看望三毛,三毛都是欢迎的。其中,也包括对三毛抱着暧昧心思的男子。
台湾作家西沙,当时也恋着三毛,千里迢迢从英国两次赶往加那利岛,但每次都受到了三毛的冷遇。
三毛还告诉他,西沙寄给她的请她去英国旅游的机票,她去领了,但是不是为了去英国,而是为了把机票退掉拿钱。
这种近乎侮辱性的不友好,在三毛的为人上,是仅有的。
在三毛心里,荷西是她的全部世界,现在,这个世界破碎了,或许,有一天,它会渐渐愈合,留下隐隐约约的伤疤,那时,她或许会为这颗伤痕累累的心,再次寻一个港湾。
但是,绝对不是现在。<br></h3> <h3>1981,梦境叠放印第安的影像
三毛,相信轮回。
那便等待着轮回吧,饮一杯忘情水,暂且放下荷西,放飞自己。
南美,曾经也是三毛向往的地方,而她的南美之行,也是从台湾开始的。
隐居一年,让灵魂沾满了荷西的气息,三毛满足了,她觉得,应该回家了,回到父母身边去。
回到台湾,三毛顿时体会到了滚滚红尘的味道,开讲座到处都是前呼后应的学生,甚至连在家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
这,便是她的故乡生活了。
当然,故乡的生活也不只是无奈,三毛遇见了纪政,是一名体育名人,也是他,成全了三毛的南美之旅。
通过纪政,三毛找到了《联合报》社负责人王惕吾,说明了自己想去南美的想法,对方爽快地同意了。
于是,1981年11月,三毛与《联合报》派出的一位美籍摄影师米夏一起,前往南美。
飞机抵达墨西哥,三毛在墨西哥见到了约根,那个在西柏林留学期间爱过的男子。
约根还在等着三毛,对三毛,他盛情款待,用豪华酒宴来招待三毛。
可是,三毛要的不是这些。
显然,约根,还是不懂三毛,他的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反而将三毛,推得更远。
后来,三毛又辗转了洪都拉斯、巴拿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等国家,沿途的风景、遇见的人,还有每个国家的工艺品和小吃,都让三毛沉醉。
就这样,真的是将万水千山走遍了,尽管走得很艰难。
三毛还将自己的每一篇游记都发给《联合报》,后来都收录在了《万水千山走遍》中。
三毛总是觉得自己的血管里流着印第安人的血,在厄瓜多尔,她支开米夏,独自一人,走进了印第安人的部落。
并且,她还杜撰了一个自己的前生,她的前生,是一个叫娃哈的印第安加纳基姑娘,她有着美丽但又充满悲剧的一生。
三毛在村子里,结识了一位叫“吉儿”的土著妇女,并且寄住在她的家里,跟着吉儿学习一切印第安人最琐碎的生活技能。
村里的人,都把三毛认作同类,坚信着三毛就是娃哈,她的轮回。
后来,米夏对三毛放心不下,三毛终与吉儿和印第安告别,重新踏入红尘。
1982年5月,三毛返回台湾。
回到台湾后,三毛在国父纪念馆举行演讲会,对着台下的人山人海,绘声绘色地讲着自己在南美发生的故事。
只是,那背后的孤寂,又有谁懂?<br></h3> <h3>清风中盛开,她也只是那捧玉冰的女子
卸下行囊,终于又回到了台北。
回到了台北的三毛,便应了自己的母校——文化学院校长张其昀的邀请,到那里任教。
1982年9月,三毛登上了文化学院的讲台。教书,也是三毛一生中唯一从事过的职业了。
作为当时大红大紫的女作家,三毛的每一堂课都可以用轰动来形容,除了正式学生之外,还有很多学生都赶来旁听。
三毛负责教授文艺创作组的“小说研究”和“散文习作”,后来又开设了《红楼梦》和《水浒传》专题课程。
三毛上课,不仅讲知识,甚至连人性、宗教甚至人生的沧桑,都要在课堂上讲出来。
这样高负荷的工作,身体终究是不允许的,三毛,还是病倒了。
1984年初,三毛到美国休养了六个星期,同年春,又到美国接受手术。
也是这一年,三毛开始闭关写作。
三毛写作的时候,非常投入。曾经有一次七天七夜没有躺下来过,写完倒下不动,只和母亲说一句:“送医院。”
为了写作,三毛甚至搬出父母的家,住进一栋小公寓,也不生火做饭,母亲只好天天给她送去。
1984年夏天,三毛辞去了工作,开始了不分昼夜的写作生活。
同时写三本书、翻译、写歌词,这庞大的工作量,让三毛的身体再也撑不住了。
1986年初,由于严重的精神衰弱,三毛住进了医院,十七天后出院,飞往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疗养,在那里度过了一个安宁的冬天。
那个冬天,三毛去了学校,交了一些朋友,甚至还有了一段浪漫的插曲。
春天到了,三毛回到台湾。不到两个月,又急急启程,飞往阔别了两年的加那利岛。
三毛,要和这加那利做最后的诀别,或许,也是另一种开始。
三毛卖掉了房子,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了人,之后,便离开了。
她,要回到中国去了。
加那利,自此一别,就再也没有归期了。
这一时期的三毛,著作颇丰,被称为“都市玉冰时期”。
于三毛,这段岁月是她最悲伤的季节。
但在世人眼里,那却是三毛在清风中盛开,生命更为丰盛的季节。
此岸是沧海望断,彼岸是陌上花开。
1989年春天,三毛,终于能跨过海峡,飞回故土,回到大陆。
三毛先去了上海,看望她的“三毛爸爸”——已经八十多岁的张乐平。
相见的那天,张乐平拄着杖,在门前等她。
三毛见了,只抱着老人,泣不成声地喊着:“爹爹,我回来了……”
只有五天,三毛与张家,却像相识了很多年。临走前,张乐平像老父亲一样叮嘱着三毛,这一切,都让三毛潸然泪下。
离开上海后,三毛回到了那个不曾到过的故乡——浙江舟山。
尽管没有来过,但是,这里是根,是归宿。
三毛见过堂祖母,祭过先祖,然后给爷爷奶奶上坟。
离去前,三毛从坟头撮一把土,从祖屋老井打一口水,喝一小口,再小心装一瓶,她还说,这故乡的土,能治病,这故乡的水,回去要送给父亲。
一年之后,三毛第二次回到大陆,这一次,三毛制定了庞大的计划。
从广州到西北,从成都回上海。沿丝绸之路,沿茶马古道,沿着中华民族的源头。
临行前,三毛还和朋友说,只买了单程的机票,要很久很久才能回来,或者,就不回来了。
也许,从那时起,三毛,就有了一种隐隐的决心:不如归去。
在大西北——那没有一朵花的荒原,三毛,却像是开始了另一种爱情。
在敦煌,三毛有机会独自一人进入莫高窟的一个洞穴里安静地呆上一会儿,从洞里出来,三毛仿佛是从一种境界里走出来,她还说,如果死了,希望可以把自己的骨灰,葬在这里。
后来,三毛又回到了黄角桠,在那里,她又恢复了那种浪漫的心情,乡音、乡亲、街道两旁的建筑,都让三毛感到无比亲切。
三毛,真的喜爱这地方,这是她的出生地,她的故乡。
告别重庆,沿长江而下,三毛再次来到上海,与张乐平一家,度过了人生中最后一个中秋。
离别时,张乐平还说着,明年再来,不要忘记。
三毛答应了。
但,这承诺,三毛终其一生,也没有履行。
如果说在三毛爸爸身边时让三毛有了一种家的感觉,那在大陆,另一种归宿感便是西部歌王——王洛宾给她的。
三毛在游历中国西北的途中,也去拜访了这位老人,而且,这经历似乎也能再次萌动三毛心中的一份爱恋。
只是,这爱恋,还是与她想象的有所不同。<br></h3> <h3>结语:亲爱的小伙伴,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了三毛失去荷西后,走遍这万水千山的故事。她周游列国,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最后,回到中国大陆,去找自己的根,自己的归宿。
那么,三毛和西部歌王王洛宾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众说纷纭的三毛与王洛宾,真相究竟如何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共读内容,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点赞,把文章分享给朋友,与朋友一起成长。
阅读好书,自我成长。 我们明天见!<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