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饕好写:杂文《有一些规矩》

涛写

<h3> 杂文:《有一些规矩》 作者:杨永涛 &nbsp; 有一些规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着,同样的一些规矩,当我们被迫改变而不去遵守时,总觉得那么别扭,比如,文章的段落之首“空两格”。 打小,我们看的小人书或连环画,以及其他的儿童读物,在文字说明部分的每一段落前都是空两格的,之后,我们开始读的课本也是这样,及至我们开始学写作文时,老师就明确提出要求——每段之前空两格,这便每个人接触到的对空两格要求的最初“官方”版本了吧?但是很奇怪,当我们现在要想找那真正的官方版本时,即使踏破铁鞋,得来仍然费功夫,哪怕有万能的度娘,也不一定轻易知道答案。 对于文章段首空两格,网上大致有这样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中国古代就有文章空两格的习惯,以体现“忠孝”二字。古人写字是从右往左竖着写,一般段首空两格,遇到开头提及“家父”“家母”便顶上去一格,名曰“单抬”,即只空一格,显得比其他段落的开头高,以示尊敬父母。而段落开头若提及“天子”“皇上”,则要“双抬”;即不空格,显得比其他段落高都高,以示对皇上的尊敬。不过,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勉强,因为所见多数古文的原文无论以什么开头均不空格。 另一种说法:民国初期,借鉴西方英文段首缩进的书写习惯,胡适、周作人等学者提出“每段开端,必须抵两格”,犹如人在说话之前清清喉咙,啌啌咳嗽两声,提起注意。这个说法倒还靠谱些。 我再找官方说法,找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对段首空格却不着一词,再找,却不知什么文件或法案和这个事情接近了。 段首空两格,它伊然成了行文中的一种规矩,从官方文件到民间杂史,没有任何硬性的规定,就由人们这样遵循着,遵循得自然而然、理所应当,如果不是在新的应用中出现疑惑,你是不会想到去找它出处的依据的。 这种新应用中的疑惑,已出现在微博、微信甚至美篇中。 句子不空格,最先可能出现在QQ的聊天中,不空就不空吧,没人计较,及至到了微信聊天中,就习惯成自然了,可是,当你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以及美篇等自媒体发布文章时,你便觉出大写的尴尬——它们默认每段文字的句首都不空,顶格!于是,受到多年空格精神熏陶的你,只得一行一行、一段一段去把文字理顺,以求得完美的空、两、格!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发布作者来稿作品的公众号的管理者,我曾问她关于空格的问题,她说,她也觉得这种破坏文字使用规矩的做法不妥,是对传统文字规矩的轻视,但是级别比她更高的管理者说,空两格做啥,开头不整齐,像马啃过的一样!于是,她也无言以对而听之任之了。 我再仔细翻看,是的呢,包括官方权威媒体公众号在内发表的各种文章,段落句首大多没有空格!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这些媒体可是在某个程度上能代表国家标准的啊!对文字,难不成要书本一个标准,网络一个标准?我开始努力适应这种新的规矩,只是,很难,难到似乎有一种心理障碍,于是我发表自己的文章时,仍然要一行一行、一段一段去理顺,保持完美的空、两、格! 旧的规矩没有官方依据,新的规矩没有官方说明。那么,句首不空两格,真的好么?是对旧有规矩的不尊重,或真的是一种创新?我对文字没有强迫完美的症状,我想要的,可能只是对一种被长时间遵循的规矩被打破的解释。可是,谁最终拥有对规矩的解释权呢?依然不知道,那么,即将发布出去的这篇文章,我还是要一行一行、一段一段去理顺,保持完美的空、两、格! 有一些规矩,哪怕网上已经铺天盖地在改变了,但我还是愿意遵循旧有的,因为它看起来更合理些,比如,这“空两格”。</h3><h3> 2018.10.12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