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蔡文姬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才女,她的一生完全可以配得上“传奇”两个字。
两汉有两个奇女子,一个是卓文君,一个是蔡文姬,名字里含有“文”字,莫非天意,均以文章为后世所知。
文君的一首《凤求凰》勾住了后来的“赋圣”的心,《回文诗》挽回了司马相如纳妾的意,由于她生活在盛世,感伤个人感情的诗歌的有点像散文,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有点小家碧玉的感觉。
而文姬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却是以家国之乱,身世之惨,直述胸臆,更像是檄文。对战争的控诉,对人民苦难的同情,滚滚扑面的悲痛,让人嘘嘘不止,千年以下,观而心痛不止。
<br></h3> <h3>
她爹是东汉末年的大书法家和文学家——蔡邕,是那个时代隶书写得最好的人,为人正直,而正直在乱世最容易招惹是非,汉灵帝时洛阳地震,山崩地裂,当时还是议郎的蔡邕上书,认为是寺妇为患,得罪了宦官头子们,被判流放现在的内蒙,在期间又得罪了当地的一把手,只好亡命天涯,流窜江南,陪伴左右的就有他的女儿,只有女儿能给予黑暗时的一点光明,有次他操琴排忧,有根琴弦断了,蔡文姬在屋外正补衣服,对着屋里说,爹,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大惊。熏陶是一种看不见的潜在的感染,幼时的她,已经是好音律,善为文了。
十六岁时,嫁给蔡邕的得意门生卫仲道,一两年后,卫仲道病死,无子,婆家是没办法呆了,只好回到老家杞县。那时朝局再变,这回是董卓为司徒王允设计而除,作为中郎将的蔡邕由于董卓的赏识和刻意拉拢,而被封为高阳侯,蔡邕是汉的忠臣,权臣也要装点门面,捞些清誉。司徒王允擅长计谋,但眼光短,私心重,不是一个好的战略家。眼光短,要么勇追穷寇,要么收编,他认为董卓已死,大事已定,董卓手下的大将,必定逃的逃,散的散,一小吏即可擒拿。
私心重,尤为可怕,汉室光复,居功自傲,不能有任何反对意见。
而蔡邕仅仅叹口气,下狱被杀。这算什么,西汉武帝还有以“腹謗”而族的。
有人劝谏,明公不应杀作史者,而已经膨胀的王允却说,正是留下了像司马迁这样的人,让朝廷没有了颜面。诽谤朝廷,为患这么多年。
有人预见,王允必败。
<br></h3> <h3>
此后城头变幻大王旗,各路军阀来来回回抢人抢地盘,天下更乱了,曹操的诗里是这样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是中国人口大幅度降低的一次,大约有1000多万人死去,真是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而此前归顺汉王朝的其他民族开始也在秋草黄时,南下跃马,掠夺一切能拿走的东西。
历史上中原王朝和边疆异族政权的关系很微妙,当中原王朝统一强大时,选择臣服,当内乱势微时,则毫不犹豫地选择挑衅,而他们最薄弱的就是人口少,而增加人口的方式之一就是抢女人。
蔡文姬在逃亡途中,不幸被抓了,在她的诗里“马前悬人头,马后载妇女”,就这样她只能屈辱地坐在马背,无可奈何。
匈奴的左贤王对汉文化很是仰慕,就这样,她又成了左贤王的女人,在诗里她一个“宠”字概括了这个随时要人命的匈奴王对她的态度,后来还生了两子,也许这就是她的结局了。
<br></h3> <h3>
时间到了公元207年,雄才大略的曹操统一黄河流域。由于他和蔡邕关系很好,曹丕说两个人的关系可以达到管鲍之交,应该是没有夸张的成分。
在得知蔡文姬流落塞北后,遣使北上,携黄金万两,白壁一双,向匈奴要人,更确切地讲,应该是赎人,加上曹操势大,在钱和势的双重火力下,匈奴只有点头的份。
蔡文姬就这样回到中原,史称:“文姬归汉”,女人无论嫁得是谁,嫁的对或错,最终牵挂她的是身上掉下的肉了,这是通性,一千年,甚至一万年,都不会改变的事实。
她在诗里说“天与地隔兮母东子西”,离开自己的亲生骨肉,是她年轻时的离乱外一生最悲情的事情了。
<br></h3> <h3>
归汉途中,黄沙朔风,飞雁南归,胡笳悲唱,胡马悲鸣,走了近半个月的光景,望景述怀,睹物思人。
她创作了一首《胡笳十八拍》,既是如椽文章,更是传世名曲。
前十拍是用离骚体,这种抒情的专用辞体,表现出大汉王朝命运落败下老百姓的悲惨命运,后面的八拍是讲述母离子别的人世悲情。
是什么让她奋不顾身毅然抛弃子女,执着“归汉”?一个女人在外国有掌权的丈夫,可爱的儿女,虽然吃的羊肉,喝得奶酪,饮食不同,语言各异,但她还学会了胡语,算是岁月静好了。
我想主要是文化的差异造成,锦衣玉食不能代替灵魂归宿,
他乡异国怎比故国情深?根,
这不是所有人能够理解一种情怀,根,是所有中国人无法避开的话题。
这恰恰是奇女人的特别之处,在她心里永远有一个美梦。
回到长安的她,已经在匈奴呆了整整十六个春秋。在人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的三国前期,人生的近2/3就这样流逝了。
<br></h3> <h3>
曹操问她,蔡邕的文章和史作你还记得多少,他是大才,如埋没了,太可惜了,蔡文姬当时就说,请准备人手,几乎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整整百卷,当然这个是野史记载,给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
她和屯田校尉董祁结为夫妻,有一次董祀犯法,曹操已经判了死罪,蔡文姬得到消息,蓬首赤足,哀求之声让曹操心中不忍,只好说,“判决书已经送走了,我也没有办法啊”,蔡文姬说,“丞相府中兵士多,良马也多,奈何吝啬一人一马?急追可行”,就这样救了丈夫一命。
后来董祁做了主管农业的典农中郎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曹操的良苦用心,一是护佑了老友子女,而是托付了一个技术型的官员,那么相比较而已,算是远离政治漩涡。</h3><h3>《三国演义》里记载了,曹操征袁绍时,曾经路过蓝田董祀的山庄,宾主相谈甚欢,还留下一段趣闻,至此蔡文姬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再无半星行踪。</h3><h3> 相传安稳平静度过一生,<span style="line-height: 1.8;">再后来相传她的两子也回到她身边,仅仅是传说而已,是人们对这位奇女子的美好愿望罢了,就像后世戏曲的才子佳人大团圆一样。</span></h3><h3>
<br></h3> <h3>
在清时,有人考证出蔡文姬的墓在现在的蓝田三里镇。
在本世纪以其墓为中心,开辟了一间纪念馆,来纪念这位东汉的奇女子。
馆内多种樱树,桃树,暮秋时节,已是绿多黄少,亭台石桌,供游人歇脚。
左廊之下,收藏了蓝田县境内的一些石刻,右厢为两间介绍蔡文姬生平和后世以她为原型创作的作品展。正前方为一座高坟,青青蒿草覆盖,挺挺松柏环绕。往事越千年,这位奇女子已是销骨为泥,只有人间还传唱她不平凡的人生。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