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算理为灵魂的一次精彩展示与研讨——记章贡区小学数学第二次教研活动

半缘樵苏

<h3>  2018年10月11日下午,我校五年级数学老师来到红旗二小张家围校区,参加了章贡区第二次数学研讨课。分别由红旗二小的彭芳老师和朱丽韡老师授课。</h3> <h3>  彭芳老师以整数乘除法口算接龙复习导入,并突出“240÷8=30”中240是24个10,是讲清整数除法的算理。2除了表示2个1,让学生联想还可以表示几个几,使学生感知低一级计数单位,为本节课做铺垫。</h3> <h3>  彭芳老师的过渡衔接自然表扬学生学习好,同时同学们身体健康也不能落下,从而引出锻炼这一话题,对学生进行了健康思想教育,进而自然过渡到本节新课“王鹏锻炼”这个情景。之后,她干脆利落地带领学生审题,思路清晰地引导学生列式。在正式讲解计算前,彭芳老师非常注重估算:她让学生自由估算,22.4估成20或者估成24,并提醒学生尽量估成整除,最后估计答案会是5到6之间的小数。<br></h3> <h3>  接着鼓励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这时候班上有许多学生非常聪明地想到了商不变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后续想到了单位转换方法,彭老师都给予了肯定。如此这般多维度发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h3> <h3>  在讲授本课的重难点时,彭老师着力于攻破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将竖式列好后,让学生自行推出22.4是224个十分之一,224个十分之一除以4,得到56个十分之一,56个十分之一是5.6,从而加深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笔算的认识,并不忘让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对之前的小数乘法进行巩固。</h3><h3><br></h3> <h3>  巩固练习阶段边做边讲边小结,由算理归纳出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点,相同之处在于运算方法顺序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小数除法是按照整数除法顺序运算,不同点是小数点的处理。这节课彭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总结,课上也处处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h3><h3><br></h3> <h3>  第二节课是由红旗二校朱丽韡老师,继续带领五4班上的《小数除以整数》第二课时。朱老师通过口算热身运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复习旧知8.4÷2是怎样口算的,充分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口算的同时还配以笔算,并让学生做小老师。最后老师进行点评正确率和书写。这将数学常规落实非常到位,课堂评价语也特别多,充分使学生乐学爱学。</h3> <h3>  新授部分同样简洁明了地引导学生进行审题并估算28÷16的商会是1和2之间的小数。再放手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将两位学生的计算结果同时展出,比较发现:一个学生使用之前学习的整数除法的方法,有余数,而另一个学生通过小数的基本性质,将被除数的小数部分添0,并算得商是1.75,除尽了。此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算法的最优化,领略数学的简洁美。</h3> <h3>  同时老师善于把问题抛回学生:“12后面没有零,添加的零是从哪里来的?难道是将28变成了280吗?”学生立马反对:“被除数的大小是不能变化的,要将28改成28.0,零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添加的。”</h3> <h3>  这样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优化成小数除法认识更加深刻,掌握了在小数部分末尾添上零继续除的方法。同时朱老师十分注重算理的讲解,带领学生理解“120是120个0.1 ,80是80个0.01”,让学生不仅会算更会理解,知道每一步为什么会是这样。</h3> <h3>  讲授例题三的时候,学生就轻车熟路了,对于整数部分不够除的情况,用零占位。同时,朱老师讲练结合,配习题加以巩固,以列竖式的形式,让学生快速反应,判断商的整数部分是否为零,并指明学生讲出小秘诀,调动了学生求知欲。</h3> <h3>  巩固练习阶段朱老师挑选了求平均速度这道应用题,这种易错题,部分学生容易认为平均速度是两速度和除以2得到,但是需要学生改正认知的是: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总时间。即练习到了解决问题,更巩固了小数除法,设计非常用心。</h3><h3> <br></h3> <h3>  课后教研组长徐丽娜老师组织大家进行课例研讨,由红旗二校的教研组通过采访的形式,围绕主题“是什么影响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阐述,并提出:1、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算理的渗透,单纯的算法记忆不利于学生长期数学学习。2、算法应多样化和优化,并举例子,凑十法优于数数法、拆小补大等。3、建议大家将估算教学放在笔算教学的前面,这是容易忽视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让学生对数有更好的感知,提升数感。后续徐丽娜老师对此次教研进行了总结,呼吁大家重视口算、算理,加强估算,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br></h3> <h3>  此次教研让我们受益颇多:小学数学计算专项类教学,需要建立在算理讲透彻的情况下进行,算法是身躯,算理是灵魂,警醒我们不可急功近利忽视算理忽视计算的灵魂。祝愿章贡区小学数学越来越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