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梦在江南

空山樵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b style=""><font color="#ff8a00">十</font></b></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b style=""><font color="#ff8a00">年一梦在江南</font></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font color="#39b54a"> 从我第一次走进兰溪这个江南小城,屈指算来已有十个年头。这十年里,每一次陪媳妇这个“远嫁女”回娘家,每一次从荒凉厚重的黄土高原来到温婉如水的江南福地,都在我的记忆里,留下深或者浅的印记。<br> 从最初提前两天出门,倒三趟火车,跋涉万水千山,到后来飞机换乘高铁,私家车开到家门口,我们经历了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基建狂魔”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从最初我和媳妇二人度假式的探亲旅游,到后来带着一个“拖油瓶”的儿子,出行的队伍越来越具有规模,也让我们一点点感知了从浪漫情侣到家庭责任的悄然转变。十年一梦,记忆自深而浅,十年一梦,情感由浅淡而浓烈。这十年里,也让我对江南的感受,变得微妙而意味深长。<br> 第一次去江南,那是在2008年的冬天,媳妇带着我回兰溪的家里去见自己的父母——我后来的岳父岳母。那时候,对于在保守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我们来说,我之于江南,之于兰溪,之于媳妇一家人,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身份。那时的我,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用林黛玉初入荣国府的心境来形容也并不为过。还记得到家时,岳父正和朋友们一起抓鱼,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在一个小小水塘的旁边。那时候的我,内心里十分忐忑,因为我一直都知道,媳妇全家人其实并不赞成我们的交往。八十多岁的老奶奶,一直在担心,如果她的大孙女嫁到西北去,就得顿顿喝玉米面糊糊,吃不上大米做的好饭。老丈人从我第一天进门,就黑着脸,原本语言不通加上心理上的隔膜,在我和老丈人之间,构筑起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好在有丈母娘调节气氛,嘘寒问暖,总算让我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了江南水乡的第一个春节。初到江南,也让我领教了米酒的威力,仗着年轻气盛,我用江南的米酒,把北方汉子的豪爽演绎了个淋漓透彻。后果便是用十几碗黄酒和一场豪醉,换来了老丈人这个资深酒家对“准女婿”的点头认可。那一次,我对江南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冷,以至于我把所有能穿在身上的衣服,全部都套了起来,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作冰冷刺骨。<br> 第二次去江南,是陪着父亲去江南提亲。经历了从陌生到逐渐熟悉的一个过程,我和媳妇的关系也一步步确立,家里人也逐渐接受了我们两个必然要走到一起的事实。于是,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我陪着我的父亲,在江南度过了第二个春节。也让我对江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里的冬季,照样满目葱茏,鸟语花香。要知道在北方的冬季,特别是在农村里,人们只会袖着双手晒太阳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然而,在江南的农村,即便是隆冬时节,依然还要下地干活,田地里照样能收获绿色的菜蔬。为了提亲,父亲专门带了一箱临洮产的酥皮点心,这在北方是约定俗成,提亲不带四色礼不带点心便是不合礼数。然而,这盒点心却成了多年后全家人还拿来开玩笑的素材——因为南方人真的很难接受北方点心的口味,就像北方人不接受咸豆浆、肉粽子一样。也是从那年开始,老丈人知道我喝不习惯米酒,开始自己摸索着酿制高粱白酒。那一次,我对江南的印象,变得亲切和感动,因为我知道,兰溪这座江南小城,注定要成为我人生中又一个能用“故乡”来冠名的地方。<br> 后来,往返江南的次数越来越多,记忆也变得五花八门。当然,也让我有机会领略和北方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让我逐渐接受了肉粽子、大汤圆,接受了可以一个星期不吃面条。说来也奇怪,我们大多数时候去兰溪,都是在冬季,这也让我和亲手带大媳妇的老奶奶,那个从来没有走出过兰溪,始终认为西北就是遥远边疆、骑马打仗的倔老太太有了更多的接触。当然真实的情况是——老奶奶的手里总提着一个竹编的小手炉,坐在她的身旁多少能让我这个怕冷的北方人蹭到一点点热度。在一次又一次的江南之行中,在媳妇一遍又一遍的耳濡目染下,我也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变成了半个南方人,慢慢听懂了吴侬软语,也逐渐融入了这个温暖善良的大家庭。<br> 再 后来,儿子的出生,让我们的江南之行,变得艰难了许多。每一次回家,大包小包疙瘩累赘,回想起来都是噩梦一般。由于各种原因,儿子在八个月大的时候被留在了兰溪一段时间。其实,这几个月的南方生活,对儿子而言应该是相当享受的过程,每天喝着鲫鱼汤,享受着帝王般的待遇——因为他是这个家里最大的孙子。然而,这几个月的分离,却成了我和媳妇最难以忍受的煎熬。依然记得,那次国庆节去看儿子,当他看到我和媳妇时,眼神里流露出的是惊喜与怯懦的交织。因为几个月的分离,在儿子的眼中,只认识一个“小姨”,早就淡忘了自己的妈妈和爸爸。那时的江南,留给我的只有对儿子的思念,也真正让我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感觉,让我知道了家人团聚的分量、子女和父母那层割舍不开的感情。<br> 再再后来,弟弟妹妹都结婚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老奶奶也离开了我们。这个家你来了他走了,风风雨雨、吵吵闹闹。但每一次回兰溪,都少不了岳母的一桌好菜,岳父的几坛好酒。每一次回兰溪,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无情和父母们生活的艰辛不易。<br> 老虎大伯是岳父最好的朋友,当然这是在我看来。他也是这个家里最熟络的客人。第一次见他,最大的印象是典型的南方人,身体健硕,好酒,格外精神。每一次回兰溪,都少不了陪着老虎大伯还有他的朋友、岳父的朋友们豪饮一场,每一回都是脸红耳热、酣畅淋漓。直到有一次,我们回去见到老虎大伯时,他的门牙掉了一颗,原本花白的头发也变得雪一样苍白。我们还调侃,老虎的牙掉了还怎么当百兽之王?这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岳父他们这一辈人,真的在一天天的老去。<br> 那一年的国庆,我和媳妇带着已经是小学生的儿子,又一次下江南,一起回兰溪。虽然之前,我们已经知道岳母的身体可能出了问题,但直到确诊报告下来之前,我们还是抱着极大的侥幸,希望这只是老天爷和我们开了一个有惊无险的玩笑。但医院的诊断报告却给了我们,也给了这个家沉重的打击。当我们带着岳父的嘱托,带着岳母乘上回兰州治病的火车时,我和媳妇的心里谁都没有底,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厄运还是幸运降临到这个家,等待着我们这群还没长大的孩子。是岳母豁达的心胸和乐观的态度,给了我和媳妇极大的勇气。也是上天的垂怜,岳母手术的极大成功,还是把人生中最难能可贵的幸福,继续留在了我们的身边。那一次的江南之行,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岳父岳母太过辛劳——因为直到临行的前一夜,岳父还趟着齐腰深的泥水采茭白、摘菱角,岳母还要熬一整夜把家里的辣椒运到兰溪城里去卖掉。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所蕴含难以言说的悲凉。<br> 今年的国庆,我们有幸约上好朋友一起回兰溪,一起去看岳父岳母。岳母已然康健,岳父还是倔强如初,但岁月的流逝却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更加明显的印记。岳母照旧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岳父特意给我们留了陈酿的莲子酒,足以让我们大快朵颐,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回家团圆的温暖。但这一次,一向好酒的岳父只是浅酌半杯,再续杯时,他用极不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今天喝的有点多了!我看到,岳父执杯的手微微颤抖,不再有十年前那样的举重若轻和自信满满。</font></h1><h3></h3><h1><font color="#39b54a"> 十年一梦江南路,多少欢喜多少愁!</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江南,在我的印象里曾经那样遥远,今天确是这般亲切。看着孩子们在岳父的水塘边撒欢地玩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时间,请慢一些,再慢一些,多留点给这些千里之外的儿女,让我们再多一些奔波和记忆,留在最美的江南,也留在记忆的最深处,直到我们也老去的那一天,还能翻出来,慢慢地品味!</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