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圣城 亲近高原

钱塘水印

<h3>西藏在很多人的心里是一个期待己久的梦。我相信每一个人的灵魂都会呼唤他去西藏,只是有的人听到了,有的人没有听到。有的人被"高反"利剑吓退。对于我来说,西藏的直线距离,海拔距离,心理距离有点远,有点高,有点未知,但这也确确是我所期待的。西藏的粗犷,神秘如磁石般吸引着我欲罢难休。因惧怕高反,不敢邀约同伴,故采取自助+跟团游玩的方法,一切在万能的网络上搞定。带着期许,带着好奇,带着忧虑,我独自义无反顾地向着圣城出发了。<br></h3> <h3>选择乘火车进藏,是众多惧怕高原反应游者的明智选择。尽管山高水远,需要在火车上待四十多个小时,但胜在随火车向高原慢慢攀爬,你可在休息的状态下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路越远,心越近",不在乎有多远,只在乎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国内所有始发站发往拉萨的火车,均需在西宁站换乘有氧列车,这也标志着你已踏上青藏高原这块神秘的土地了。</h3> <h3>有氧列车与普通列车的区别,就是在卧铺车厢走道上和每个卧铺的床头上都安装了这种供氧口。</h3> <h3>打开供氧口的铁盖,里面是两个氧气输出管道,会徐徐地释放出氧气,增加车厢内的氧气浓度。如有严重反应,则可以找列车员索要输氧管罩,插上管道即可直接吸氧了。我信奉网友不能形成氧依赖的告诫,一直未打开床头的氧气盖,依靠自身的调节能力去适应缺氧的环境,为赴藏旅游做好身体建设。</h3> <h3>被高反折腾的方便面。进入高原后,所有未折封的包装袋都胀满气,变得胖嘟嘟的。火车在翻越海拔五千多米的唐古拉山山口时,绝大部分人都开始有反映了。我也不例外,只感觉头胀痛,胃翻搅,坐难安,懒开口。这种状况持续了几个小时,直到火车接近拉萨,下到海拔三千多米时才有所缓解。等到下车踏上拉萨的土地时,我已神奇的没什么大反应了。只是走路需慢,爬坡需缓,需多驻足缓劲。违此铁律,高反随时会问候你。</h3> <h3>终于踏上了西藏这片想往已久的神奇土地,去圆那沉积在心底多年的旅行之梦。我至今也搞不清楚,为什西藏对我有如此的吸引力。是苍茫雄浑的高原景色?是能净化灵魂的高原圣土?还是藏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亦或就是兼而有之吧。因为西藏是这个世界上,让积雪的峰峦,清澈的湖泊,苍茫的林海,原始的荒芜,裸露的山体,明亮的太阳和可怕的高反溶于一体的圣地,这里是沧海变成高原的地方,是雪山朝拜太阳的地方,是全民信教祈祷来世的地方。</h3> <h3>拉萨,这是一座充滿宗教色彩的城市,一个被赋予了神秘的传说,承载着精神力量的圣地,信仰的力量在这里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血液之中。金碧辉煌的藏传寺庙,磕着长头的朝圣信众,无不彰显出这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城市。</h3> <h3>宗角禄康公园位于布达拉宫的身后,被称为“后花园”。这是藏民围绕布达拉宫转经一圈的必经之路,也是游客游览布达拉宫的出口之处。</h3> <h3>公园中这座叫措喆湖的人工湖泊,是建造布达拉宫时挖土垒山形成的,亦叫龙潭湖。这里水清林幽,鱼跃池浅,布达拉宫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亦庄亦谐,如梦如幻。</h3> <h3>红山背面山脚下的三座白塔是藏族同胞转经祈佛的好地方。手持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是他们固有的姿势。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虔诚的专注,还有对未来的期盼。生命苦短,唯有信仰可以给人以深深不绝的蔚藉和生生不息的力量。</h3> <h3>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小孩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快乐。他们或转经聊天晒太阳,或聚合一起跳起欢乐的锅庄舞,享受着这后花园的快乐生活。</h3> <h3>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在布达拉宫右侧,与红山隔路相望,海拔3725米。山上供有药王菩萨,山腰建有观景台。这里是拍摄布达拉宫侧向全景的最佳之地,也是50元人民币背面布达拉宫图案的拍摄地。</h3> <h3>在药王山观景台上拍摄的布达拉宫。在拉萨的日子里,每天都会看到布达拉宫那伟岸的身影。白天的布达拉宫,蓝天白云下,红白鲜明,巍峨壮丽,睥睨天下,尽显王者气势; 夜色下的布达拉宫,则散发着迷人的柔光,似真似幻,宛如天庭上的琼楼玉宇,令人情迷心醉。</h3> <h3>布达拉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三百多年来,布达拉宫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里面有十几座用黄金打造的灵塔,最重、最大的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用三千七百多公斤的黄金打造。宫内到处镶嵌的天珠,红珊瑚,绿松石等贵重稀缺的宝石不计其数。据说一个布达拉宫珍藏的财富能买下整座上海市。布达拉宫是名副其实的民族文化的瑰宝,是货真价实的世界屋脊的明珠。</h3> <h3>这是在布达拉宫广场东侧池塘边看到的布达拉宫。池中水波微澜,池畔亭台楼阁,池边绿树掩映。池水中倒映着一个布达拉宫,红山上耸立着一个布达拉宫,互为映衬,溶为一体,构成一幅美仑美奂高原水乡美景。</h3> <h3>在相同地点看到的布达拉宫夜景及倒影。天墨蓝,树墨黑,水不惊,宫透亮,透过夜色中的园林,布达拉宫倒映在水中,雄伟的布达拉宫展现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丽和无以言表的迷幻</h3> <h3>布达拉宫最好看的就是夜景。晚上淡淡的灯光打在布达拉宫外墙上,不像LED灯那样刺眼。他的灯光柔和,通体透亮,红白相间,宫体特出,高耸壮观,让人过目难忘。</h3> <h3>与布达拉宫隔广场相望的是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月光下的纪念碑似女子般温婉美丽,又如男子般坚定挺立。也许它深知自己的责任,要守护着这片大地,和平地走过一个又一个千年。</h3> <h3>布达拉宫依山垒碉,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结实敦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碉楼屋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白幢和红幢的交相辉映,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h3> <h3>布达拉宫山脚入口处立有一座无字碑,这是为纪念布达拉宫红宫落成而竖立的。</h3> <h3>为了有效保护布达拉宫,现在每天参观人数都有规定并要提前预约,进入宫内一律不能拍照。从达赖喇嘛及其亲信居住、办公的白宫到容纳灵塔殿及各类佛堂的红宫,沿着迷宫一样的道路,走过历史,穿越时代,了解布达拉宫这座浓缩了藏民族千年历史的文化圣地,和凝结藏族人民智慧结晶的艺术殿堂的前世今生,使人由衷感叹于人类文明的伟大辉煌。</h3> <h3>进入布达拉宫,沿着之字形的阶梯开始拾级而上。抬头仰望,高大的墙壁从身边向上延伸,直上天空。逼仄的气势,将一种无形的力量投射下来,逼近你的身体,使你有越来越强烈的冲击感。</h3> <h3>布达拉宫总高度约120米,要进入布达拉宫的宫殿,就必须通过露天的楼梯层层回转而上。拉萨市的海拔3650米,上到布达拉宫宫顶时,海拔将近3800米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真是不容易。但布达拉宫实在太有魅力了,这么高的海拔,却挡不住人潮如涌,游客如云。</h3> <h3>此处是布达拉宫宫殿区的首道入口门。布达拉宫内的每一处建造都尽显奢华两字。柱身、梁坊、墙壁上布滿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无一留白,让人目不暇接。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曲折莫测,空间或高大宽敞或狭小逼仄,历史遗迹和历史典故众多。可不容你细看,就在工作人员的催促声中莫名地走出宫殿而不允再回看了。</h3> <h3>在宫殿内的半山腰上,有一处约六百平方米的平台,这里是历代达赖喇嘛和高官贵族观赏歌舞表演的场所,名为"德阳厦”又称"欢乐广场”。由此楼扶梯拾级而上,经过松格廊廊道,便到达白宫最大的宫殿东大殿。此处是历代达赖喇嘛举行坐床仪式,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活动的场所,亦是接见政要,商洽要事的政治活动场所。</h3> <h3>参观布达拉宫是由前山进,后山出,只能按规定线路参观三个大殿,参观时长约1个小时。此处是后山出口处。</h3> <h3>粉刷布达拉宫的涂料可不是一般的涂料,其中红色涂料是用高原特有的一种植物榨汁熬成,白色涂料则是用牛奶,白糖,藏红花等中药材调配而成。这样调配的涂料具有更好的粘性,来年雨季到来时,不容易被冲刷掉。每年藏历的九月,布达拉宫都会进行一次粉刷,远近的藏民会将家里的牛奶捐献到宫里。而粉刷的方法是将牛奶沿墙面从上往下泼下来,因此墙面呈现着溶洞里钟乳石般的效果,立体感很强。</h3> <h3>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己有1300多年的历史,由于寺内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该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建造规式。</h3> <h3>大昭寺大门口上方的金色法轮和鹿,是藏传佛教的标志,象征佛法生生不息,万物皆有佛性。也是纪念佛主在野鹿苑初转法轮(传经)时,一对温顺的小鹿跪下来听法的事件。在全世界藏传佛教信徒心中,大昭寺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圣地,在他们心中,来大昭寺见佛祖等身像就如同见到了佛祖夲人,是他们一辈子的心愿。能实现一辈子的心愿是幸福的。</h3> <h3>大昭寺殿高四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h3> <h3>大昭寺的建筑,色彩非常丰富。外墙内壁,屋檐梁柱,色彩各异,富有变化,却也和谐统一。</h3> <h3>遍布大殿四周的古老厚重的门框,梁柱都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廊道顶端的木质结构更加令人驻足,夺人眼球,所有这些都洋溢着浓厚的汉唐和尼泊尔风情。</h3> <h3>大昭寺前终日香火缭绕,酥油灯长明,信徒们虔诚地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的深深印痕。他们双手合一,然后身体前伸,伏身贴地,稍后又躬身立起,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场面严肃而又圣洁,他们充耳不闻周边嘈杂的环境,围观的人群似乎也与他们无关,完全进入了属于他们自已的另一个世界。当成群的信徒在你眼前叩着等身长头时,这种感受是一生都不能忘却的,而这种力量也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撼动的。</h3> <h3>八廓街俗称八角街,这里是拉萨最繁华的,围绕着大昭寺的街道。转经的信徒川流不息,凑热闹的游客也络绎不绝,置身其中,会不由自主只想快速跟着向前走。八廓街上很多滿脸皱纹的老人不停地转动手中的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地背诵着六字真言。我不由地停下脚步,驻足良久,凝视着他们,感受着一种心灵上的震撼。我想,拥有坚定的信仰并去追逐心灵的寄托,其实是件很幸福的事情。</h3> <h3>在西藏,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令我久久难以忘怀,那就是虔诚的朝圣者。在八廓街上,众多的朝圣者三步一跪,五体投地,磕着长头,一步一步顺时针向大昭寺聚集。他们风尘仆仆,从各地一路奔波一路磕首,目标心中的圣地。尽管脸庞黝黑,头发脏乱,衣冠不整,但他们怀着一颗尊崇的心,凭借着心中坚定的信仰和极度的虔诚,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只为着祈求美好的未来,他们的心灵是洁静安宁的。</h3> <h3>尽管年老体衰,尽管弯腰驼背,尽管驻着双拐,但仍步履蹒跚、目标坚定地在八廓街转经道上前行。看着这画面,我突然产生一种生命的沧桑感。高原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唯有崇高的信仰和佛陀可以给身残体弱的老人以精神的力量。</h3> <h3>身着藏袍,头顶藏饰,双手合十,喜笑颜开的藏族少女,为八廓街增添了一道靓丽的色彩。</h3> <h3>玛吉阿米餐厅是一幢独立的二层黄色小楼,坐落在八廓街的东南角。相传是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和他的情人玛吉阿米约会的地方。坊间有传言,《见与不见》就是这大情圣所写:</h3><h3>“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现游客为再现这对有情人约会情景,纷纷到二楼餐厅用餐,故经常出现一座难求的热闹景象。</h3> <h3>六世达赖喇嘛是严谨循规的藏传佛教领袖中的一个另类,一个闪光点。在古老的青藏高原,面对政权桎梏,仓央嘉措勇敢地与权贵相争,将自己委身于情感,放逐于林园,追寻于情人,他:"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头"。这也许是一种心灵的释放,但遗憾的是倾其一生未能与有情人终成眷属。</h3> <h3>八廓街上极富藏区特色的路灯。其灯杆、吊灯均是由一只只转经桶相迭而成的。</h3> <h3>大昭寺广场上拍照的喇嘛。可见僧人的世界,也并不只是"古佛清灯"一般的灰暗沉重。恰恰相反,他们的生活因心中的信仰而充滿生气,因广博的才学而色彩缤纷,虽然只是生活在院墙之内,但整个世界已在心中。</h3> <h3>地处八廓北街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是距今己有3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区,是国家对西藏地区行使主权的象征。馆内通过大量文献、图片、实物向大家展示了清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政治、宗教、人事等方面的有效管理。所有这些都在默默地诉说着数百年来西藏的变与不变,变的是王朝兴替,政权更迭;不变的是中央政府对西藏一以贯之,行之有效的管辖和治理。</h3> <h3>光明岗琼甜茶馆是一处网红打卡之处。别看门面不大,里面可着实不小,前后两个大堂基本上都是座无虚席,门庭若市。藏民来此小聚喝茶吃饭,游客则慕名来此体验藏式休闲乐趣。进得茶馆,自己去拿个杯子找地方坐下,杯旁放好零钱,自然就有人过来帮你斟茶、收钱并找零,一元一杯。如仍想继续,只要桌上有钱,服务员会主动过来续杯。不想继续把钱收起即可。这种交易方式确实很少见,而光明岗琼甜茶馆己坚持了几十年。</h3> <h3>小昭寺位于八廓街以北,近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中,是由文成公主主持奠基建成的。寺内主要供奉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及诸多珍贵文物。</h3> <h3>仓姑寺是拉萨市内唯一的尼姑庵,位居大昭寺的南侧。与大昭寺香火旺盛,游客云集所不同,这个巷子里的女儿国显得清静而神秘。寺院佛殿干净整洁,美丽雅致,不落一埃。赭红与土黄相间的房子前,鲜花松柏竞相绽放,屋顶上的天空湛蓝如洗,暖暖的阳光从檐间滑落下来,照在多彩多姿的墙体上,一派祥和。繁华处看平淡,平淡处出繁华,莫过于此。</h3> <h3>仓姑寺有着与众不同的传统和风格,这里不仅是女性佛者的乐园,同时也是一些社会中的女性学习佛教、文化和各种知识的场所。这里曾经培养了很多有影响的人物,其中有著名的女活佛桑顶. 多杰帕姆。</h3> <h3>仓姑寺茶馆也是网上有名,游客必到的地方。由于是僧尼们经营之处,茶馆内洁净而温馨。我花5元钱要了一小暖瓶甜茶,在黄昏来临前消磨了一个多小时。歇歇我疲累的双腿,听听那鸟语般的藏话,看看藏胞悠闲的神态,在与她们眼神和手势的交流中,我的心灵竟莫名的滿足与惬意。</h3> <h3>下密院,藏语称“举麦扎仓”。是下部地区弘传密法之所,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密院最高学府之一。到下密院修习的僧人,必须俱备相当水平的佛学功底,学成后会被分派到各寺院担任要职。</h3> <h3>木如寺位于下密院隔壁,繁华的北京中路上。这是我最喜欢的免费寺庙之一。寺庙没游客,很安静,苍凉中带有点点沧桑,那破旧的屋檐正是悠长历史的见证。这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被游客忽略的地方。</h3> <h3>扎基寺是全西藏唯一的一座财神庙。寺庙虽小,但香火十分鼎盛,知名度非常高。经商的,办厂的,想发财的纷纷来此上香礼佛添酥油。这也是一座可以免费参观的寺庙。</h3> <h3>扎基寺主供的财神嗜酒,所以前来朝拜的人除了会带哈达,酥油,桑枝外,无一例外的都会带上白酒或青稞酒。</h3> <h3>罗布林卡俗称拉萨的颐和园,藏语意为"宝贝公园",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园林。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是列代达赖喇嘛的夏宫,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三组宫殿组成,每组建筑分为宫前区,宫区和森林区三部分。此为达旦明久颇章宫殿的宫门。</h3> <h3>达旦明久颇章是十四世达赖喇嘛59年出逃前扎锡的夏宫,也是罗布林卡内最大最豪华的宫殿。金顶石墙的宫殿分三层,一层是经堂,二层是罗汉殿,护法殿和达赖阅览室,三层是达赖接见僧侣官员和休息的地方。宫殿前有个600平方米的石板院子,园中树木茂盛,花草繁多。走过脚下的石板路,享受着身边的安宁静谧,这种景象在海拔如此高的西藏地区着实是难以见到的。</h3> <h3>罗布林卡各宫殿建设十分考究,以红色,金色这种象征着皇家权威的颜色为基夲色调,配合藏式的建筑风格,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让人似乎可以想象到拉萨古时高官贵族的风光景象。</h3> <h3>罗布林卡的建筑布局大都濒临着湖泊,园子的中心就是一座湖。人们可以在湖心的凉亭上观望周围的美丽景色,欣赏湖畔的花草树木,浏览园中的亭台楼阁。湖心亭的设计融入了汉族古代造园艺术。这里是罗布林卡最大的园林建筑群,北面有龙王亭,东面有龙王庙,南面是拴马厩,西面的准增颇章,是达赖喇嘛读书的地方。</h3> <h3>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洲”,与甘丹寺、哲蚌寺合称拉萨三大寺。色拉寺的大门檐精雕细刻,金碧辉煌,极富藏族特色。</h3> <h3>西藏的寺院与内地汉传佛教的不同。在建筑上并非中轴对称、前后院落、层层布局,而是依山就势,大殿、扎仓分散地错落在山间,平坦的山石上描摹了佛像,一切豪无规律可言。房屋均为藏式建筑,金色屋顶,红色房檐,黑色窗框,白色围墙,庄严肃穆,别具一格。</h3> <h3>措钦大殿是色拉寺最大最主要的大殿,大殿由108根柱子支撑。举行宗教仪式时,能同时容纳8000名僧人。措钦大殿前,无数藏胞拖家带口,扶老携幼,顶着烈日,前赴后继地有序排着长队,等着进入大殿转经礼佛。排队等待的孩子之多,是我在别的庙宇所未曾见过的,这是藏民们用无声的行动在孩子们心中打上崇教信教的烙印。我们应该相信,这些实质上存在并深植于灵魂深处的精神,必定有它延续下去的道理和途径。他们的传承也许不会张扬于世,但一定是细水长流,润物无声,行之有效的。</h3> <h3>下午二点后,寺院大殿关闭,没有了诵经的喇嘛和礼佛的信众,整个色拉寺无比宁静。我漫步于上上下下长着青苔的岩石阶梯之上,细细欣赏着古老的寺庙建筑。厚重的木门上,有精雕细刻的铜制门环,虽已锈迹斑斑,但仍透出一股昔日的豪华气息,铜环上白色的哈达随风飘扬,风声中似乎隐约可以听到几百年前八千僧侣海潮般低沉的诵经声,回旋于佛殿经堂之间。</h3> <h3>色拉寺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的辩经已成规矩。辩经是藏传佛教喇嘛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过程,是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辩经使用藏语,观者即便听不懂也不觉枯燥。单单是看提问者那种近乎于戏剧化的,咄咄逼人的声势,还有手舞足蹈夸张的动作手势,就已经觉得颇有意思了。</h3> <h3>上百号僧人有老有少,身穿藏红色露肩喇嘛服,两两一对,提问者站着发问,答辩者则席地而坐,问答声伴着击掌声,此起彼伏,鼎沸异常。看着喇嘛们脸上云淡风轻的表情,我感到这似乎是整个西藏的表情。他们笃信的宗教寄托着他们纯净的灵魂,他们生活得简单却满足。这也许是许多品尝了人间百味,经历了大富大贵,大彻大悟的内地人最终梦想到达的境界。可他们,却捷足先登了。</h3> <h3>每次提问时,提问者先退后几步,,紧接着右手把念珠一甩,套在左臂上,左腿前跨步抬起,右手高高举起,用力一拍左手,一个炸雷般的拍手声便响在了答辩者的头上或额前。</h3> <h3>答辩者则席地而坐,以不变应万变,任尔狂风骤雨,雷霆霹雳,我自气定神闲,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一动一静,一实一虚,玄机尽显。一问一答,一言一语中透出了他们深遂的智慧和出众的语言表达能力。</h3> <h3>林芝位于西藏的东南部,是西藏平均海拔最低的地方。由于印度洋暖湿气流在这里受到喜玛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及横断山脉的阻挡,形成了明显区别于西藏其他地方的气候特征。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气候。在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植被丰富,森林茂密,与印象中西藏连绵的雪山旷原景象有着天壤之别。林芒素有"西藏江南“的美誉。</h3> <h3>米拉山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界。米拉山以东林芝地区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而以西拉萨地区则气候干燥,植被稀疏。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是拉萨与林芝间往返必经之路,这里高大雄伟的山峦裸露,几乎没有一点植被,透出一股冷峻的苍凉。</h3> <h3>米拉山口山高风冷,特殊的小环境使其气候变幻无穷。从拉萨往林芝路过时,山口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两日后返回时,山下阳光和煦,山顶却大雪飘飞,似棉絮铺陈,充分展现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奇观。</h3> <h3>米拉山口立有三座藏民财富之源: 牦牛塑像 ,还有每座山的垭口都会挂滿的大量经幡。经幡在阳光下鲜艳绚丽,随风飘荡。之所以被称作经幡,是因为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舞动的经幡每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就是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们的愿望,不停地祈求神灵的庇佑。而上苍诸佛会保护一切制造和悬挂经幡的人,哪里有经幡,哪里就有殷切善良,哪里就有吉祥如意。</h3> <h3>巴松措是藏传佛教红教-宁玛派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巴松措虽没有三大湖名气大,但它有自己独特的景色。巴松措位于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中,湖面海拔3700米。这里群山环抱,雪山倒映,湖中水鸟飞浮,游鱼如织,湖边花开芬芳,彩林斑斓,是拉萨去林芝途中不可忽略的美景。</h3> <h3>巴松措如镶嵌在高山峡谷中的一块碧玉。它是绿色的,是那种清澈的、玉石般的、没有杂质的绿色。绿幽幽的湖水泛着如绸缎般的光泽,泌人心脾,诱人眼球。我漫步于巴松措湖边,呆呆地、静静地、久久地不想离开。这是湖的魔力所至,是湖的魅力使然。</h3> <h3>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的,岛是漂浮在湖水之上的。虽然只是个传说,却让人觉得蔚为神奇。扎西岛虽小,岛上却建有一座寺庙,一座白塔和一处观景台,是巴松措游人必到的景点。</h3> <h3>丹娘佛掌沙丘。该沙丘的形成,是因为在雅鲁藏布江河床上有许多沙石,刮大风时会把河床上的沙石卷起来抛到岸边。终年累月的积累,就形成了这个大沙丘。沙丘及其倒影因酷似双手合十的佛掌而得名。</h3> <h3>卡定天佛瀑布景区位于西藏林芝境内。这里茂林修竹,古木参天,喷珠溅玉,曲径通幽,到处都是神秘的藏传佛教的色彩。天佛瀑布落差近200米,飞流直下,雄伟壮观,瀑布后岩石上有一尊形似天佛塑像。夏秋旺水季节,天佛隐入飞流直下的瀑布之中,冬春枯水季节才显现面目慈祥的真容佛面。天佛左右各一男女护法大师,庄严而神圣。藏民坚信天佛之像既天然形成,就会天天保佑朝圣者健康平安,刻刻护佑朝圣者吉祥如意。</h3> <h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它劈开青藏高原阻挡印度洋湿润气流过往的山地屏障,通过峡谷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输送水气,使青藏高原东南部由此成为一片绿色世界,成为云雾缭绕,青山绿水的西藏江南。</h3> <h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后一块秘境。这里有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我们见到的这个峡谷拐弯,并非传说中的大拐弯,但也还是可以看到河水拐弯,山势蜿蜓的景象。而那张经常用作大峡谷宣传照的峡谷大拐弯,尚需往波密方向追踪才能见到,但那已不在大峡谷景区内了。</h3> <h3>远处的山峰云雾缭绕,雨后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泌人的清新。从峡谷高处俯视谷底,雅鲁藏布江静静地流淌,山谷里散落着一座座村庄,纵横阡陌的道路与云遮雾罩的山峦相映,还有那远处若隐若现的雪峰,构成了一幅秀美清灵的场景,让人恍然有来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觉。</h3> <h3>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是西藏东部最高和喜马拉雅山最东端的山峰。山周被雅鲁藏布江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环绕。峰峦白雪皑皑,峰下苍翠欲滴,极为壮观和险峻。它的主峰尖锐,如利剑直刺云霄。主峰峰体呈三角形分布,似一只雄鹰高踞峰巅。由于南迦巴瓦峰与雅鲁藏布江相依,蒸腾的水雾遮天蔽日,一年中主峰仅有80天左右能露出真容。我们到访时,天阴水湿,云雾缭绕,正遗憾要与南迦巴瓦峰失之交臂,谁知突然风起,云走雾移,主峰在浓雾中露了一部分小脸,直让在场游客连声惊叫,大呼好运。</h3> <h3>情比石坚。这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内一个拟人化的景点。一块巨大的岩石一分为二,夹缝中生长着一株桃树。甚为其特的景观,带来一段桃树王之女与部落男子的感人爱情故事。而象征两人爱情的桃树,在坚硬的巨石中,将枝蔓伸展向天空。春风化雨时节,巨大的岩石里,桃花随风飘摇,花香随风飘散,向人们展示着爱情神奇的力量。</h3> <h3>羊卓雍措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它在拉萨去往日喀则的途中。当长途跋涉的汽车历尽艰辛登上山顶,山那边深深的宽阔的谷地中,蓦然出现一面晶莹奇幻的蔚蓝色宝镜~羊卓雍措时,瞬间惊喜难言。尽管对圣湖早已有无限的憧憬和梦想,但突然间见到的瓦蓝瓦蓝的天和湖,仿佛呼吸的空气都是瓦蓝瓦蓝的,清澈入骨。一切的色彩都己被掩盖,天地之间似乎只剩下这丝带般至纯至蓝的湖水。</h3> <h3>.羊卓雍措在藏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哪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湖的全貌。她有三个姐妹: 空母措、沉措、巴久措,加上古羊卓雍措,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连,难以割舍,共同组成了让我们肉眼看不到边的圣湖。只有在地图上或是高空中,你才能惊喜地发现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公路就在湖边延伸,沿公路开一两个小时路程,所能看到的也只不过是羊湖的一小部分。羊卓雍措还有一绝是她的水源来自四周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雪水,但她却没有出水口,雪水的流入与自然的蒸发达到一种奇特的动态平衡。</h3> <h3>羊卓雍措雪山环抱,绿水长流,湖光山色,景色如画。湖水静静地躺在甘巴拉山谷,就像一块镶嵌在群山之中的蓝宝石。湛蓝的湖水平滑如镜,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其中,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会显现出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那种蓝,纯粹,高贵,神秘,雍容,深邃,宁静…好似梦幻一般。</h3> <h3>卡若拉冰川坐落在距西藏江孜县城七十多公里的卡若拉山口,海拔有五千多米,是西藏三大大陆冰川之一,是离公路最近的冰川。卡若拉冰川背靠西藏四大高峰之一的乃钦康桑峰(7191)南坡。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为两个呈悬冰川形式的冰舌。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云雾飘渺处,一直延伸到离公路只有几百米的路边。晶莹幽蓝中捎来几许凉嗖嗖的感觉。虽然由于长年受公路上灰尘的影响,冰川整体稍呈黑色和分层状态,但冰川上半部在阳光照耀下,犹如一幅巨型唐卡挂在山壁上,熠熠生辉。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冰川不断消融,现在的冰舌前沿己经缩至5560米海拔的位置了,而十多年前,卡若拉冰川的冰舌曾延伸至公路边。</h3> <h3>卡若拉冰川背靠的神山。神山海拔7191米,卡若拉山口海拔5020米。站在冰川的冰舌下,面对雪域高原,蓝天白云,闻着雪山的味道,冰川的味道,土壤的味道,我陶醉了。而冰川就那样静静挺立着,任白塔风吹日晒,任经幡招展飘扬,任藏民牧羊放马,冰川一直在那里,倾听着,沉默着,用自己的茫茫白雪邂逅着天下的凡世人间。</h3> <h3>在冰川前,藏族小姑娘会粘着你,给她十元,她与你合影。这也算是靠山吃山的旅游收入吧。</h3> <h3>扎什伦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日喀则的象征,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亦是后藏最高规格的寺庙。它与布达拉宫一样,是藏民心目中的圣地,是终生必须前往礼佛的地方。</h3> <h3>扎什伦布寺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疏密均衡,鳞次栉比,高低错落,金顶红墙,重楼叠宇。周围筑有宫墙,宫墙沿山势蜿蜒迤逦,和谐对称。我在寺院前面的坪地上驻足良久,凝视着这庞大的扎什伦布寺。乌云游走的蓝天下,褐色如土的山岗,白色如云的寺院,红色如火的殿堂,静谧如息的环境,一切都是那么的神秘与神圣,也给人几分敬畏与好奇。</h3> <h3>穿过一片宽阔的麻石板铺成的土坪,进入到扎什伦布寺院核心部分,高大的白色佛塔和寺院殿堂,犹如一个个令人惊叹的艺术宝库,既让人肃然起敬,又令人惊叹不已。</h3> <h3>随处可见的转经桶。藏族同胞不辞辛劳地口诵真经,转动经桶,虔诚礼佛。他们步履匆匆,带着信仰,走着长长的转经路,不管走在哪里,只要佛祖在心间,再长的路也能走完。</h3> <h3>走在极富历史感的石板路上,两旁是斑驳的墙壁,路旁的僧人在低声地诵读。尘嚣很远,禅意渐近,世界仿佛就静止了,不争不吵,静谧安宁…</h3> <h3>扎什伦布寺建筑为典型的藏式平顶碉楼,内部各层之间贯通。该殿供奉的是强巴佛。强巴佛是未来佛,也就是汉传佛教中的弥勒佛。</h3> <h3>此建筑看似高大壮观,浑为一体,其实是依山就势,自成一体的两组建筑。上面的平顶雕楼是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五至九世班禅遗骨分装在5个檀香木盒内,安放在灵塔的宝瓶内。灵塔塔身镏金以银皮包裹,遍镶珠宝,雕饰华美,造型庄严。下面是大经堂前围廊环抱的讲经场,这是班禅对全寺僧人讲经及僧人辩经的场所。</h3> <h3>此殿是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灵塔祀殿。大师生前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1989年元月28日,他在日喀则视察期间圆寂。为了表达人民群众对班禅大师的缅怀之情,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扎什伦布寺修建大师遗体灵塔祀殿,供人们瞻仰朝拜,并拨款6424万元,黄金614公斤,白银275公斤。祀殿由红色和棕色两大建筑部分组成,在殿的顶端,覆盖着具有民族、宗教特色的金顶。灵塔塔身以金皮包裹,遍镶珠宝,灵塔正面端坐着十世班禅大师的等身镏金塑像。</h3> <h3>第十世班禅大师是藏传佛教历史上,唯一结婚成家的佛教领袖。其妻系国民党起义将领董其武的外孙女,两人育有一女,现被藏族同胞昵称为“公主”,及其敬重。</h3> <h3>纳木措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纳木措在虔诚的信徒心目中是至尊无上的圣湖。每到农历羊年,就有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徒步绕湖一周,以期获得神灵的祝福。他们相信神山圣湖会给他们带来久远的好运和无穷的力量。我慕名而去,却悻悻而归。首先这是收获最少的一天。往返13个小时,湖边观景仅占用1小时。其次由于风大浪大,波涛翻涌,湖边目击的水色毫无美感,远不如想象中的美丽,远不如从高处俯视远视时那么令人震撼。还好雪山拥抱湖泊,蓝天映照波涛,纳木措整体环境的美,弥补了水色的不足,还是给湖边观景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前往纳木措,必须经过那根拉山口的考验。山口海拔5190米,风力巨大,气温骤降,转瞬成冬。但由于平生第一次站在如此海拔高度上,新奇亢奋,情绪激动,不惧严寒,自信心爆棚。那根拉山垭口石头上刻着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诗:“那一年,我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是应该赞赏仓央嘉措冲破禁锢的惊世才情?还是应该惋惜仓央嘉措被最高职务扼杀掉的蚀骨爱情呢?…</h3> <h3>尽管阳光高照,但站在湖边高崖上,凛冽的寒风还是吹跑了些微的热乎气。但身寒驱不散观景的热情,装丑击不败留影的兴致。与心心念念,如雷贯耳的名字合个影,以纪念我的勇敢,以鼓励我的冲动,以慰藉我的疲惫,以记录我的步履。</h3> <h3>从高崖上俯视纳木措湖,它的美是震撼心灵的。头顶深邃而疏朗的蓝天,傍依绵延而高耸的雪山,面对透亮而如絮的白云,湖边怪石嶙峋,湖面波光粼粼,湖水清澈透蓝。远远望去纳木措就像天上掉下的一颗翡翠,被四周的群山紧紧地护卫着,透着一种别样的情韵。</h3> <h3>纳木措的美是需要慢慢发掘的。站在湖边,尽管水色失去美感,但他的雪山,他的云层,他的倒影,他的安静,他那远处的一抹蓝,还是能让人流连往返。站在圣湖岸边,湖水轻拍,涟漪层层,牦牛伫立,静候游人,这种别样情韵的美还是令人陶醉的。</h3> <h3>纳木措的美是无须置疑但应远观的。蔚蓝如洗的天空,湛蓝沁脾的湖水,映衬着周边山峰上晶莹洁白的冰雪。一切是那么的纯粹,那么的静谧,那么的迷人。而巍峨连绵的念青唐古拉山就宛如庄严肃穆的守护神,将纳木措轻拥入怀,千百年来,默默地相依相伴。这神山圣湖,恰似一对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构成了如此一个远离凡尘俗世的雪域圣景。</h3><h3>此照片系录屏的网友的,可惜我没找对角度,未能欣赏到此美景。</h3> <h3>散养在海拔4800米藏北草原上的牦牛群。这可是藏民们的身家财富。一头牦牛平均可卖2~3万元人民币,数数看,这群牦牛值多少钱?</h3> <h3>在高山垭口,常常可以见到翻腾的云海。蓝天上挂着的白云,犹如片片棉絮,就在头顶漂浮。它离我们是那么的近,近得几乎触手可及。山谷中蓄积的云朵,犹如厚厚棉被,就在脚下翻滚。它给我们是那么的美,美得几乎难以言喻。平川大地上难以见到的美景,在西藏却常常相遇,这也算是用辛劳换眼福吧。</h3> <h3>这是拉萨市内一座普通住宅的大门。藏民的住宅一般极富装饰性,色彩艳丽,精雕细刻。室外门楼层迭外挑,红色大门敦厚。室内四壁无白,或四墙立柜顶天立地,或四壁画滿佛教故事图案。房屋的精心装饰充分折射出藏族同胞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h3> <h3>在西藏,眼睛上天堂,身体下地狱,心灵被震撼,灵魂受洗礼。西藏是一生不得不去的地方,亦是一生可以不再去的地方。而我,心之所系,梦之所往,身之已至,此生足矣。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旅途中有太多美丽的风景待观赏,有太多异样的风情待邂逅。对我而言,旅行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它己经植入到灵魂深处。我只想在短暂的人生中尽量多的去完成那漫长的旅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