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b>,是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定位,也是对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的引领。</h3><h3> 为了深度解读教材内容,落实初中英语有效教学,义乌市八年级英语<b>“基于文本解读”的有效教学研训活动</b>于<b>10月9日</b>在<b>春晗学校</b>举行,全市八年级英语教师、陈清伟工作室全体成员及全市初中英语新教师共1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h3> <h3> 此次全市八年级英语教研活动暨陈清伟工作室活动共有五项内容:</h3><h3><b> 一. 陈凯英老师听说公开课</b></h3><h3><b> 二. 宋珊珊老师阅读公开课</b></h3><h3><b> 三. 互动说课、评课、辨课活动</b></h3><h3><b> 四. 鲁子问教授关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文本解读”的专家讲座</b></h3><h3><b> 五. 陈清伟名师工作室“外语教育信息化应用”授牌仪式</b></h3> <h3> 初中英语教研员<b>余锦芳老师</b>主持了本次教研活动。<br></h3><h3> 课前,余老师向在座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请老师们带着问题听课、在听课中思考。</h3><h3> 1. 两位授课教师的<b>导学稿有什么特点</b>?与平时你们自己设计的导学稿<b>有什么区别</b>?两位老师是如何在课堂教学环节中<b>检测导学稿</b>的?</h3><h3> 2. 听说课除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b>是否需要文本解读</b>?是否需要培养学生的<b>批判性思维</b>?</h3><h3> 3. 在听说课、阅读课中,<b>如何培养、落实学生的文化意识</b>?</h3> <h3> 在余老师的引导下,听课教师们在聆听公开课时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b>在听课中比较,在比较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在提升中反思。</b></h3> <h1><b>内容一:</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u><b>春晗学校 </b><b>陈凯英老师</b></u></i></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u>新标准八上《M5 Lao She Teahouse》</u></i></b></h1> <h3> 从陈凯英老师导学单的设计、到课堂流程的安排、课堂活动的组织都体现出她精妙的构思、充分的准备和过硬的素质。</h3> <h3> 与会老师已做好听课准备。</h3> <h3> 这堂听说课以一段<b>有趣味、有关联、有启发的</b>小视频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课堂氛围、为新课教授做好铺垫准备。</h3><h3> 接着,凯英老师由“How did the teahouse get the name?”探讨了老舍茶馆和老舍的关系,自然过渡到“What can we do there”,<b>在语境中进行重点句型的操练</b>。</h3> <h3> 然后,进入重头戏——<b>听力训练</b>。在这个环节中,题型设计丰富多样、难易程度把握得当、情感挖掘细致入微。虽是听说课,但凯英老师进行了启发性的<b>文本解读</b>,<b>以听带读</b>,带领学生体会<b>字里行间的情感表达</b>。
紧接着,开始第二个重头戏——<b>模仿训练</b>。上一环节的文本解读之后,学生们对于材料的理解更为深入,凯英老师教授了<b>连读、失爆、重音、语调</b>等朗读技巧,让学生的模音更易上手。<br></h3> <h1><b>内容二:</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u>绣湖中学教育集团 宋珊珊老师</u></i></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u>《An Unusual Gift》课外阅读课</u></i></b></h1> 宋珊珊老师<span style="font-size: 17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的导学单流程清晰,逻辑严密,导学效果出色。</span><div><h3> 珊珊老师节选了电影中的一个小片段进行导入,就“What do you want for your birthday?”,“How do you feel?” 进行了自由对话,引出了“a gift”这一话题。</h3></div> <h3> 与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流程不同,珊珊老师先给了阅读材料的<b>标题</b>《A(n) __ Gift》和一辆破旧自行车的<b>配图</b>,让学生<b>猜测文章内容</b>,锻炼学生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进行<b>阅读策略</b>的培养。</h3><h3> 得出“礼物可能是破旧自行车”的结论后,珊珊老师再次对学生进行<b>情感引导</b>“如果是你,对此是否满意?”,为正式的阅读做好准备。</h3> <h3> 本堂阅读课的环节合理紧凑,活动丰富多样,文本解读层层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b>学习积极性</b>,拓展学生<b>思维的宽度深度</b>,增强学生的<b>积极情感体验</b>,培养学生<b>换位思考的同理心</b>。
由文本中的主人公对于“破旧自行车”这一礼物的<b>态度的前后变化</b>这一主线,珊珊老师挖掘出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意识层面的问题,引出了<b>“a life lesson about love”</b>。礼物之所以珍贵,并<b>不在于价格</b>,而在于渗透其中的<b>情感,</b>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德育教育,使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深远、教育意义深刻。<br></h3> <h3> 课程的最后,珊珊老师分享了一首关于<b>“爱”</b>的小诗,整堂课在<b>温情</b>的氛围中结束。<br></h3> <h3> 工作室导师<b>陈清伟老师</b>专注聆听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详细地做好记录。
教研员<b>余锦芳老师</b>和培训部<b>吕华老师</b>细致地记录两位老师的教学思路,力求全面评价课堂教学。<br></h3> <h1><b>内容三:</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u>互动说课、评课、辨课活动</u></i></b></h1> <h3> 精彩的公开课结束后,初中英语教研员余锦芳老师就<b>课文文本的解读和分析</b>、<b>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b>、<b>跨文化意识的渗透</b>三方面进行了<b>互动评课</b>。</h3> <h3> 余老师提到,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关注学生的<b>英语学科核心素养</b>的培养。四大核心素养是<b>相互影响、相互促进</b>的整体,其中<b>语言能力</b>是基础要素,<b>文化品格</b>是价值取向,<b>思维品质</b>是心智保证,<b>学习能力</b>是发展条件。</h3><h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具有<b>中国情怀</b>、<b>国际视野</b>和<b>跨文化沟通能力</b>的<b>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b>。<br></h3> <h3> 其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b>思维品质</b>,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这是初中阶段的<b>教学目的</b>之一。思维是<b>智力的核心</b>,<b>创造力的源泉</b>,因此,研究在听说课、阅读课教学中<b>如何提升思维品质</b>是教育研究的重要任务。</h3> <h3><b> 评课</b>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它是一种<b>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b>的手段,是教师<b>互相学习、切磋教艺、研究教学</b>的重要措施。<br></h3><h3> 作为年轻教师,通过听评课,尤其是专家评课,可以不断提高自己,快速成长。两位授课教师在和余老师互动、交流期间不住的点头,对于余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深表赞同。</h3><h3> 经过余老师的点拨,授课教师准确的<b>诊断出自己的不足</b>,<b>发现预设和生成中的问题</b>,<b>搭建起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b>,<b>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b>。</h3> <h3> 对于<b>听课老师</b>而言,也是一场与自己的<b>“赛课”</b>。听课老师将自己的教案与公开课相对比,找出不同点,分析授课老师的课堂设计,揣摩她们的教学思路,余老师的点评也促进了听课老师进行<b>深入的思考和反思</b>。</h3> <h1><b>内容四:</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u>新标准教材副主编 鲁子问教授</u></i></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u>关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文本解读”</u></i></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u>的专家讲座</u></i></b></h1> <h3> 鲁子问教授是义乌使用的<b>新标准英语教材的副主编</b>,是<b>英语教学论</b>的资深研究专家,更是全国英语界响当当的<b>大咖级教授、博导</b>。</h3><h3> 鲁教授此次到访春晗学校,参加<b>陈清伟名师工作室</b>的活动,给了义乌所有的英语教师一次面对面<b>交流、解惑、学习</b>的宝贵机会。</h3> <h3><b> “教育性教学”</b>首先由德国教育家<b>赫尔巴特</b>提出。他认为人的<b>观念、情感、善的意志</b>是不可分割的。作为知识传递的<b>教学</b>和作为善的意志形成的<b>道德教育</b>是统一的。</h3><h3><b> “教学如果没有教育,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教育如果没有教学,是一种失了手段的目的。”</b><br></h3><h3> 因此,鲁教授提出,作为老师,为了体现<b>教学的教育性</b>,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的<b>最近发展区</b>,根据<b>不同的学情</b>制定不同的教案,制定<b>多元的教学目标</b>,促进学生<b>身心健康发展、品格形成、人格完善</b>。</h3><h3> 作为教师,我们<b>要教书</b>,<b>更要育人</b>。</h3> 每个人基于自己的<b>文化背景</b>、<b>理解能力</b>、<b>知识水平</b>、<b>关注角度</b>,对于同一个文本有着不同的解读。我们无法评价哪种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正如“100个读者就有100个哈姆雷特”。<div><h3> 但是,鲁教授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b>“100个读者,应该有101个哈姆雷特”</b>,其中一个是<b>莎士比亚</b>的哈姆雷特。</h3><h3> 诚然,文本解读没有对错之分,但作者对于文本的理解才能真实的表现出他所要表达的思想。读者可以不认同,但不能不揣摩,否则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b>“We should pretend to be the writer”</b>,体会到他的feelings、intention之后,我们在此基础上延伸拓展,发散思维。</h3><h3><br></h3></div> 听了鲁教授对于文本的选材、分析和解读之后,与会老师茅塞顿开,原来一篇课文的选择竟精细到这种程度,别说一字一句,就连一个标点符号都包含着编者的良苦用心。我们目前对于文本的挖掘和解读如九牛一毛,<b>W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b>. 因此,这次能够亲耳聆听鲁教授对于文本的解读意义重大。<br><h3><br></h3> 讲座期间,鲁教授抛给我们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b>What do you leave to your students?</b><div><h3><b style="font-size: 17px;"> 信息化</b><span style="font-size: 17px;">发展迅速的今天,教师的功能或许越来越多地被</span><b style="font-size: 17px;">机器</b><span style="font-size: 17px;">所替代,</span><b style="font-size: 17px;">但为什么它无法真正取代教师?</b><span style="font-size: 17px;">作为教师,我们较机器</span><b style="font-size: 17px;">优势何在</b><span style="font-size: 17px;">?我们到底能给学生</span><b style="font-size: 17px;">带去什么</b><span style="font-size: 17px;">?又能给学生心中</span><b style="font-size: 17px;">留下什么</b><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3><div><h3> 这值得我们好好思考。</h3></div></div> <h3><b> “你的一堂课如果能够拨动一个学生的心弦,那你的课就是成功的。”</b></h3><h3> 正如鲁教授所说,只教授学科知识的课堂是<b>机械枯燥</b>的,学生可以选择<b>我们</b>作为老师,也可以选择<b>别人</b>、甚至是<b>机器</b>。只有当我们成为学生心中<b>独特</b>的那位老师,我们才搭建起<b>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b>。</h3><h3> 每堂课,我们要使学生<b>学有所思、学有所悟</b>,培养他们的<b>批判性思维</b>,提升他们的<b>思维品质</b>,对他们<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的塑造施加积极影响,通过课程的学习,丰富他们的<b>情感体验</b>。</h3> <h1><b>内容五:</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u>陈清伟名师工作室</u></i></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u>“外语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室”授牌仪式</u></i></b></h1> <h3> 讲座结束后,举行了简短的<b>授牌仪式</b>。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外语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外信工委”)主任<b>鲁子问教授</b>给<b>“外语教育信息化应用名师工作室”</b>授牌。<br></h3> <h3> 工作室导师陈清伟老师表示,外信工委在全国各地成立“外语教育信息化应用名师工作室”本身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名师在当地<b>外语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b>的<b>示范引领作用</b>,获得外信工委授牌是一份<b>荣誉</b>,更是一份<b>责任</b>。工作室将积极通过<b>网络研修</b>和<b>线下面对面培训交流</b>,结合教育信息化<b>课例展示、教学研讨、课题研究</b>等形式,促进成员所在学校充分利用<b>信息技术</b>为英语学与教<b>增效提质</b>。<br></h3> <h3> 至此,本次全市八年级英语教研活动顺利结束。它带给我们诸多思考,让我们不禁反思:作为英语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必须要重视对学生<b>英语学科核心素养</b>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b>语言能力</b>为基础、发展学生的<b>优秀思维品质</b>、增强学生的<b>文化意识和情感体验</b>、最终培养学生的<b>终身学习的能力</b>。</h3> <h3> 而<b>教材</b>是我们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b>载体</b>,要想获得良好的<b>教育教学效果</b>,就必须深入<b>挖掘教材</b>,进行切实的<b>文本解读</b>,揣摩编者的用意,辅以自己的体悟,为学生搭建<b>脚手架</b>,立足于学生的<b>最近发展区</b>,<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让学生</span><b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跳一跳,摘桃子”</b><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span>培养其<b>文本解读</b>的能力,关注其<b>思维品质</b>的提升。</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u>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我们教师责无旁贷!</u></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