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无数山友梦寐以求的朝拜之旅</h3> <h3> 我们先到湖畔的小村落基乌村,村子不大只有几排低矮的平房散落在湖边,与湖相依相偎。站立湖边眺望远山圣水,湖光山色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水天一色如一块巨大的天空之镜,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而坐落在村后头那个土黄色小山包上的基乌寺在五色经幡的衬托下显得异常的苍茫宏伟。寺旁的山坡是观赏玛旁雍措的最佳地点,也是观赏日落的最好地方,从山顶居高临下,可以将玛旁雍措尽收眼底。站立在寺前金色转经筒旁,伴着经筒悠悠的转动,面对眼前圣湖远山,也有点超凡脱俗的飘飘然,感慨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没时间转湖也没时间驻留太久,只能与圣湖匆匆而过惊鸿一瞥,心里着实后悔把包扔在旅社没把帐篷带来,要是能在湖畔露营躺在圣湖怀中深沉地入眠该是何等的美妙啊,那才是真正对旷古高原零距离的触摸。</h3> <h3>玛旁雍措</h3> <h3>基乌寺</h3> <h3> 鬼湖拉昂错紧连着神湖,虽近在咫尺却沒时间与她亲密接触。在回镇里的路上,冈仁波齐终于从云雾中探出了身子,向我们掀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明天就将以它为中心开始52公里的转山之旅。希望明天是个好天气!</h3> <h3> 阿里的日落比拉萨迟了近一个小时,直到十点半阿里的夜幕才落下,因为车马劳累又沒休息好,洗完澡之后头隐隐作痛,晚上只吃了点牛肉汤和一碗米饭。丫头给了几包头疼散就着开水吃了一包,回房如生娃女子做月子般包着头巾合衣裹着被子躺下休息,心里祈祷千万千万不能感冒。也是到了晚上才深深体会到发展到这个新时代了竟然还有地方会极度缺电,整个地区因是太阳能发电,白天停电只有到了晚上才统一供电几个小时。只好把包里所有的充电设备都拿出来充电,以备明后两天的路上能有充足的电可用。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八点多起来,感觉身体状态很好,真是谢天谢地,在住所吃完早饭,背上经过精简压缩只有30多斤的包带着对神山冈仁波齐和对佛教圣地的崇敬,踏上这条轮回的线路。</h3> <h3> 因为行前就为此行带足了装备,计划是走到哪天黑了就在哪露营,所以走的比较随意,也没有特意的赶时间,不像那些转山的信徒凌晨三四点就起来转山。从塔钦出来地形比较平缓,沿着山脚向哲热普寺一路走去,路上遇到些许来转山的藏民和老外,也不知是哪国的。行进不久后爬上小山包到达第一处经幡包裹的玛尼堆,这是第一个朝拜点,许多朝圣的信徒在此面向神山对着玛尼堆在做礼拜。白雪覆盖的神山冈仁波齐的南面和绿宝石一般的“鬼湖”拉昂措映入眼中。</h3> <h3> 一大堆的东西将近50斤,炉具、帐篷、太阳能充电板、便携充气睡垫,还有特意为此行入手的抗零下15度的睡袋。</h3> <h3>转山的起点塔饮</h3> <h3>转山路上远眺鬼湖</h3> <h3>路上遇到的第一座玛尼堆</h3> <h3>心中的高地</h3> <h3>信仰的力量</h3> <h3> 下了缓坡后就沿着一条溪流顺着大峡谷继续逆流行进。在平坦的荒草地上前行不久,就看到两边高大的峡谷如两扇巨大的门户把持着入口,中间那经幡飘动的经幡柱和两腿佛塔是朝拜的重要地点,那座向谷口中间延伸的大高台是传说中的天葬台。天葬,是除却土葬、火葬、塔葬以及水葬后大部分藏民的葬法。天葬藏语也称“恰多”即“喂食鹰鹫”的意思。在生命终结以后,由附近的高僧喇嘛开始为死者举行仪式并开始诵经。待诵经完毕,把尸体送到天葬台。天葬师守在尸体旁边,点燃谷物柏枝,然后摇动铜铃,开始为死者诵经超度。随着浓烟升空,远处盘旋在天空的雄鹰、兀鹫、乌鸦便落在天葬台不远的地方,等待天葬师把死者肢解后便蜂拥而上,将肉体一扫而光。而死者的骨头也会被天葬师砸碎,众鸟会把最爱吃的骨髓连同碎骨一起吞入肚中。尸体被吃的越干净,表明灵魂升华的越迅速越彻底。我对死过人的地方向来心里多少有点畏惧,看到这个天葬台,心里戚戚然,感觉后脑发凉怪怪地,心里有点怕上去看。可那丫头天不怕地不怕,只问了句你要不要上去看,就蹬蹬地往上走。我这个大老爷们只好硬着头皮跟在她屁股后往前冲,还好路上遇到了几家也要去天葬台的藏民,心里才淡定起来。走进由缠着五色经幡的铁网围起来的天葬台,看到一地散落的头发、碎骨、破衣服,头皮直发麻,感觉空气里都弥漫着血腥味,那天葬台中心的台石上已是一片暗红,那应该是被血水给染红的吧。丫头还很应景地一边绕这平台转圈还一边说起她以前看的天葬情景,想想在这平台上举行天葬时那恐怖场面,似乎呼吸都有点困难。不敢久留,逃也似地离去。</h3> <h3>远处露出白色雪顶的冈仁波齐</h3> <h3>天葬台中心的恐怖平台</h3> <h3> 下得天葬台正式进入平坦的谷地,一路大漠荒野的苍茫之美,耳畔是流水潺潺,身旁是群山高耸,脚下是荒草相间的土石路。行了大约6公里就到了坐落在悬崖之下半坡之上的曲古寺,看这与岩崖壁一样古朴的寺庙建筑,感觉这是个苦行僧修行的地方。一路走走停停,经过第二个朝拜点马头明王像后到达一个帐篷房子较集中的休息处,走了一上午,感觉有点累就在这里停下来休息,补充了一些能量后继续往前走。路上遇到了驮运物资的牦牛队,跟着他们一路向前,不久就到了哲热普寺。经过海拔5210米的哲热普寺后开始爬升,也是从这里开始,渐渐跟不上丫头的步伐了。为了不拖她的后腿,决定让她先走。临走时她说会看越过卓玛拉山口的具体时间,如果还早就一天把这52公里的转山路给走完。没想到她真的做到了,太利害了,超级女汉子啊。</h3> <h3>背着重重的壳</h3> <h3>回首来时路</h3> <h3>曲古寺距离经幡柱大约6公里。在曲古寺可仰望冈仁波齐西壁</h3> <h3>朴实的藏民</h3> <h3> 看着丫头在山坡上渐渐远去的身影,我也开始了今生所遇最艰难的徒步,从5210米到5630米的卓玛拉山口,是我走的最辛苦的路段。高反开始如影随形地伴着我。这一段基本如狗一般在张着大嘴喘着粗气中度过。看起来不起眼只有几百米的上坡小路,走起来可就要了老命,背上的包随着海拔提升变得越来越重,脚步越来越沉,呼吸也越来越急促。爬完第一道小山坡后是一段直通天葬台的路,途中遇到一家老小来转山的藏民,最小的还要大人背,老的看起来都有七十多岁了,一家子相互搀扶着一起转山。看着他们感觉自己差太多了,走这么点路爬这么点坡就累得如狗。在极度疲劳中近似麻木地到达了天葬台休息点。一头扎进路边的帐篷,一屁股坐在火炉旁的长凳上,心里默念不走了,打死哥也不走了,在这里休息得了。也许是因缺氧极度犯困,躺在店家暖洋洋的火炉旁恍恍惚惚差点入睡,就在半睡半醒梦游般的迷湖中一想到这是天葬的地方,不祥之地啊!万一一睡不醒了那可怎么办!潜意识里虽然不想走,还是努力挣扎起来。打开手机看了看才下午16:35分,张着嘴巴羡慕地看到外面走不动骑马赶路的人,看着帐外拴在那的马儿,心里一个劲地想要是能骑马该多好啊。最终还是残忍地扼杀了这个非分之想,硬着头皮步履维艰继续向最后一个山口-卓玛拉山口走去。<br></h3><h3><br></h3> <h3>哲热普寺可看到冈仁波齐最为壮观的北壁</h3> <h3>此生相遇,再见已是无期</h3> <h3> 走出帐篷极力翻越天葬台这道陡坡,行走于满山坡散落着破旧衣服、玛尼堆和乱石丛中凌乱飞舞头发的天葬之路上,睁眼向四周望去,努力寻找有没有秃鹫或乌鸦之类与天葬相关联的东西。生怕自己走不动后这些家伙会把自己当作死尸给瓜分了。后来才知道在转山者眼里,天葬台象征着死亡,朝圣者在这里相当于经历了一次死亡,直到卓玛拉山口才能获得新生。他们通常会在这里留下一些东西来代表重生后脱离苦难,一件衣服、一滴血或是一缕头发。一天两次走过天葬台,冥冥中自己仿佛死了两次。一路无语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走歇歇,眼睛只盯着远处的山口,心里只希望那个山口就是卓玛拉。脚步变得越来越笨拙而缓慢,到达代表重生起点的卓玛拉山口山脚下时已经是17:15分。抬眼望,那山顶的经幡在风中咧咧作响。</h3> <h3> 从天葬台的死亡到卓玛拉山口的重生,这段大约四公里拔高近300米的山路足足花了我2个多小时,可谓一百米一休息这样慢慢给挪过去的。也正是在这里才真切体会了一把高原缺氧的感受,可能是血液中的氧含量低,在每次开始爬的前几十米还算轻松,但一过五十米之后腿就变得乏力抬不动了,像灌了铅难以挪动。空气稀薄得几乎每前行一步都要停下来大口喘气,就如垂死的鱼儿浮在水面大口喘气。心跳也变得急促起来,哥的小命差点就留在这里了,确实是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从卓玛拉山脚到山顶是这次行程中最陡最长的一个乱石坡,眼看前方的石块,只一步之遥,却如高山深壑般难以跨越。看着不高的地方,走起来竟然是那么遥远,那么漫长。我如蜗牛一般驮着重重的包一步一步往上爬,走不动了就依着石头休息,调整好状态后再继续爬,就这样周而复始一步步缩小了与眼睛所能看到的山顶的距离。也不知途中休息了几次,总算是到了布满经幡的地方,原以为这就到了山顶,没想到穿过经幡后,又是一段向另一座山顶延伸的乱石路,望着这似乎永远走不到头的山路,绝望地都要抓狂了。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看着天葬台那位骑马的女信徒,因山路崎岖也不得不下来走路,在向导的搀扶下正吃力的往上挪动。心里不禁感慨万分,我们为什么要不远千里跑这里来自虐。山里的天说变就变,才穿过经幡天就变阴沉了,还不时洒下几滴雨。气温也变得更低了些,山风吹来觉得有些冰冷,一些转山客开始披上了雨衣。因雨不大,也懒得从包里取出雨衣来穿,冒着小雨往上爬。</h3> <h3> 在一片绝望与疲惫中看到前方山头上又出现了众多的经幡。可能是受到寒风冷雨的刺激,思维变得有些迟钝,看到山道两边越来越多纵横交错的经幡,以为是和刚才一样只是半途中的标志而已。突然一块绿色的路牌耷拉在玛尼堆上,隐约写着卓玛拉几个字。我都不敢相信,还以为是缺氧产了幻觉。走前去睁大眼仔细地看了又看,看着前面开始向下延伸的路才确信自己真的到了此行的最高峰。这时天空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冰雹雨,米粒粗的冰雹夹杂着雨滴打在经幡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一时间,风声、雨声、经幡声和转山者的欢呼声响彻山间。走得极渴,看到路旁经幡中那一洼洼晶莹剔透的冰雹,忍不住张开双手大把大把地抓起就往嘴里送。18:31分矗立在卓玛拉海拔5630米的山头,在这此生徒步到达的最高海拨,仰望白皑皑的雪峰、俯看层层叠叠的五彩经幡,回顾来时艰辛的历程,情不自禁地默念起那首诗句: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这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h3> <h3>卓玛拉山口海拔5630米</h3> <h3>翡翠湖</h3> <h3>冰台</h3> <h3>不动地钉,到这就重生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