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推进我校课程改革进程,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自9月25日开始在全校开展了为期12周的10学科教师公开课。</h3><h3> 10月9日上午第一节课危红彦老师在本班教室开展语文公开课,授课内容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危红彦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各种新理念、新教法运用得游刃有余,其课堂教学(包括公开课)得到了学校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虽是第一节课,教室座无虚席,部分老师站着听完整堂课。<br></h3> <h3>课前,危老师播放音乐《明日几时有》,悠扬的旋律把学生带入古典的意境中,非常自然地营造了与课文内容契合的课堂氛围。在和谐的环境下教师启发谈话,进入新课。</h3> <h3>危红彦老师在公开课上</h3> <h3>从教学流程来看,本节课共分为七个板块:新课导入、介绍作者、了解背景、品味字句,朗读成诵、联想想象、学生活动,板块清晰。</h3> <h3>每一个环节中,有学生的体悟,有教师的补充。按现代的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少的传授知识,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正式的职能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危老师的每一环节都是在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br></h3> <h3>危老师重视了学生“读”的训练。现代理论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功底有三:“一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当作语文教学的永恒重点。二是引导学生读课文当作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方法。三是注重写作训练。”这其中第二条强化功底的训练就是重视了“读”。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曾高潘也认为“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出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危老师充分依据了这些理论强化了读的训练。“读”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了文本<br></h3> <h3>主题活动的编导兼主持人</h3> <h3>学生说、唱、画</h3> <h3>学生悟读悟感</h3> <h3>默写PK</h3> <h3>济济一堂的听课老师们</h3> <h3>听课老师们的</h3> <h3>危老师:语文课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创新语文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爱上语文。
<br></h3> <h3>危老师:在我的这堂课上,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更是主持者、朗读者、描述者、歌唱者、绘画者、演说者……同学们真的棒棒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