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外甥女的学习成绩不错,在临川一中零班,正读高三。为了让她能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也为了方便早出晚归,妹妹特地在临川一中旁边租了一套房子。站在窗前,就能看到新临川一中的半个校区。虽然临川一中校园不大,但看起来就像是花园式校园。操场上、小道边,郁郁葱葱的香樟树,个儿不高,可情最浓,挤满全身的翠叶,把枝桠都遮掩了,倒象结实的一把把大伞,为我们学子们遮风挡雨。每一次回老家,都想来,也都会来母校看一看,走一走。临川一中,是我们学子们梦寐以求的中学。家长也都希望孩子们能考入临川一中。学子们喜欢优美的校园风景,家长看重的是学校雄厚的师资队伍以及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的升学率。</p> <h3>学校放假了,初秋的早晨,学校就显得更很清静。香樟树上传来了几声清脆的声音,它们时而在树枝上跳跃、时而冲俯下来,然后又“嗖”的一声,从我身旁掠过。她们<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似乎也是为我歌唱,为我起舞,更像是在欢迎我重新回到母校的怀抱。</span>我驻足聆听,生怕脚步声惊扰了鸟儿。闭上双眼,把自己完全陶醉在这优美的校园。远处操场上几个阳光男孩正在投篮。他们活动的身影、还有树上的鸟儿勾勒成一副美丽的风景线。不远处,有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正捧着一本书,漫步在香樟树下,时而抬头欣赏香樟树的绿,时而下蹲沉思。似乎看到当年那熟悉的背影。风景胜似当年,然而自己颜容却已写满沧桑。</h3> <h3>每一次踏入校园,特别想能再一次回到曾经的课桌前,似乎当年所有的同学都依然相伴左右,或埋头苦读,不停的记录着老师讲的重点;或抬头盯着黑板,认真听老师的讲课;或窃窃私语,议论着课间发生的小插曲。唯有老师板着面孔,不知疲倦的反复讲解我们不懂的难题。<br></h3> <h3>我喜欢詹老师的课,虽然詹老师当年已经接近退休的年龄。但每一堂课,都尽显他一生最美的魅力。风趣幽默,<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加上他不紧不慢的腔调,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span>那条系在快接近胸部的裤腰带显得老师有些不注重自己生活中的形象,但课堂上的詹老师就像我们人生中的路标。詹老师不仅仅是在浇灌我们这些花朵,为我们打开智慧之门,更多的是在教我们如何做人。把自己的一生阅历,用最简单的方式传授给我们。詹老师常说:读好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做好人是提高自己的品行与修为。也正是詹老师的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们。当詹老师讲到鲁迅的作品时,常常会告诫我们,可以不要做现实生活中的“愤青”,但可以学习鲁迅先生的经过思考的成熟的“愤怒”。无论学业有成之后,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勿忘初心,有始有终。</h3> <h3>正是因为詹老师的影响,让我们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班几个“文艺小青年”,还有其他班级的同学以及临川二中的同学自发创建了一个文学社,面向全校征文。由于没有得到校方的支持,再加上高中时期的学习很紧张,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管理,其中几个高三的骨干成员毕业后进入大学。所以,出版了几期之后只能无奈的放弃。虽然仅仅是发行了几期,但这一段经历却能人生最美好的回忆。征稿、审稿,同学们都乐在其中。记得我曾在文学社刊上发表了一篇作品《茶叶蛋》,描述的是一个佝偻的老人,无论春夏秋冬,都蜷缩在学校大门旁的香樟树下,守着热气腾腾的茶叶蛋,守着年迈的艰苦生活。孤苦伶仃的身影似乎还历历在目。</h3> <h3>其实,我是那一届高一(6)班最后一个录取进临川一中就读的学生,算是幸运儿吧。因为我中考分数很高,被离我家很近的腾桥中学提前录取了。后来,赶上临川一中有扩招指标,经一番寻寻觅觅和推荐, 学校把我从腾桥中学“挖”过来。父母接到我的临川一中录取通知书后,兴奋的连忙放下农活,母亲一路小跑十几公里,来到腾桥中学时,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顾不上多说,陪我一起收拾好东西后,立马送我到车站。赶到二姐家,让二姐带我去临川一中报道。但进入临川一中后,我的成绩并不理想。这很是让父母、老师失望。<br></h3> <h3>初中的成绩很好,进入高中后,感觉有很大的压力,家人对我充满了期待。那些年,乡村中学的学生能考入临川一中,在乡亲们的眼里,等于是一只脚踏入了大学。每次周末回到村里,村民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或问候一声:“大学生回来了”。语气里没有半点讥讽,就感觉进入临川一中后,一定能考上大学,一定是未来的大学生,有出息的孩子。然而,三年的高中生活,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总觉得读书很枯燥,常常会想,真的只能通过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未来吗?渐渐的,自己喜欢一个人独处,喜欢安静的呆着。自己最安静的时候,是每个月亮最圆的时候,一个人,一本书,带着自己的身影,坐在操场中央。抬头仰望夜空中满天的繁星。看书,只是给自己找个借口,其实,是喜欢把自己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中,享受一个人的美好。宁静的夜晚,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清晰的数着自己的心跳。没有故事的学生时代,就像春风吹过之后的香樟树,充满着那飘香而浓郁的情感。<br></h3> <h3>青春萌动的花季,无奈只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班上大多数同学都是来自农村,“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父母告诉我们,想要改变命运,想要脱离农村,考上大学是唯一的途径。老师也非常尽力,巴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每一位学生。每每遇到不上进的学生时,都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狗娃”是我初中同学,家里兄弟也多,为了能稳妥考上大学,扔掉“脚头耪”,早日飞出山沟沟,托亲戚把自己从一乡下高中转到我班上。我很欣喜,因为从初中能考上县城中学是凤毛麟角,我班上没有一个初中同学,也许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缘故,毕竟我倆是最原始的老乡关系,在这“两耳不闻窗外事,用心去找黄金屋”氛围下,又多了一个志同道合、心心相惜的伙伴。基于“乡情、亲情”班主任对有点憨头憨脑的他似乎另眼相看,经常为他开小灶,单独辅导。上课时,也经常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因此,他很快融入了“快节奏”的读书氛围,期末考试冲上了前十名,让我们有些嫉妒他的到来。嫉妒归嫉妒,下课后,我们就会坐在一起,聊那些无法预想的未来。“狗娃”喜欢看报纸杂志和人物传记,对民国时期的文人雅士爱情故事特别关注,对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散文也看得如痴如醉,所以,犯上了“单相思”,几乎每天放学后,他都会站在一个小巷边上,等待着叫“丁香”姑娘的出现。于是他的成绩却开始下滑,老师找他谈话,叫他要珍惜光阴,我们几个“山娃”也提醒他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他依然步入泥沼不能自拔,最终他名落孙山。而他心中的“丁香”却弃他而去,远走高飞。反差之下,他顿时醒悟,重新整理自己的心情,回到现实,全身心投入学习。<br></h3> <h3>三年,美好又短暂。走过的足迹里,都还留着曾经的记忆。阳光透过香樟树茂盛的叶子,映射出校园新的形象。花开花落 ,人已不复当年风华 。叹息自己,蹉跎了不该挥霍的青春。站在校园内,再一次感受日升日落。放眼望去,依然是那些熟悉的情景,还有那一排排永不褪色的香樟绿。【校阅:风吹稻浪】<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