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奥—巴尔干半岛经典之旅(七)

人在旅途

<h3>黑山~~阿尔巴尼亚</h3> <h3>第十天:早饭后离开杜布罗夫尼克,离开克罗地亚前往黑山共和国。</h3><h3><br></h3><h3>黑山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巴尔干半岛的中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一个多山国家。海岸线总长度293公里(海滩长度73公里)。</h3><h3>进入黑山境内,一直沿着山路前行,差不多沿亚得里亚海的峡湾转了一圈,沿海岸线有很多海滨浴场和游艇码头。</h3> <h3>黑山共和国境内公路边的美丽小镇。</h3> <h3>远看峡湾中有一座独立的海岛教堂。</h3> <h3>中午到达黑山科特尔古城。</h3> <h3>在老城北侧有一条护城河。古老城墙是由威尼斯人规划的防御工事,从老城的西北角一直延伸到了险峻的山脚下,使得科特尔古城易守难攻。</h3> <h3>护城河岸边悠闲的老人和垂钓者。</h3> <h3>科特尔古城主城门,建于1555年。</h3> <h3>门上城徽下刻有一句前南总统铁托的话:你的我不要,我的你休想拿走!</h3> <h3>古城的钟楼和广场</h3> <h3>科特尔古城是黑山南部海港小城,位于亚得里亚海科特尔湾的南端,也是保存中世纪古城原貌最完整的城市之一。</h3> <h3>1979年,科特尔古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与历史文化双遗产名录。</h3> <h3>广场中引人关注的是钟楼,建于17世纪。钟楼下有一个耻辱柱。</h3> <h3>科托尔的主要广场,是这座古城最热闹的地方。</h3> <h3>科特尔大教堂,古城中的最高建筑。建于12世纪。它是罗马文化的纪念碑,也是古城最知名的标志之一。</h3> <h3>海事博物馆</h3> <h3>东正教大教堂,始建于1166 年。屋顶上的双十字也称“大主教十字”。</h3> <h3>东正教堂</h3> <h3>始建于1195年的天主教堂,在19世纪时经过整修。</h3> <h3>老城是典型的中世纪城市,建于12--14世纪。</h3> <h3>科特尔有四宝:古城,教堂,群山,峡湾。</h3> <h3>中世纪建筑和众多文化遗产古迹使科特尔成为黑山著名的旅游胜地。</h3> <h3>古城小巷</h3> <h3>停泊在科特尔海湾的游轮。</h3> <h3>到黑山来的游客大部分都是到科特尔一游,而大部分是坐游轮来的。</h3> <h3>离开科特尔古城后,前往另一座古城布德瓦。</h3> <h3>布德瓦位于亚得里亚海畔,是黑山著名的旅游度假地。</h3> <h3>布德瓦老城是个不大的位于海滨的十五世纪古城。</h3> <h3>古城城墙</h3> <h3>从这里进入古城,古老的城墙诉说着历史的沧桑。</h3> <h3>古城虽小五脏俱全。建筑风格和科托尔相似,所以我们在这里逗留的时间不长。</h3> <h3>古建改成了小餐厅</h3> <h3>老城的城墙外就是平坦的海滩</h3> <h3>老城外的沙滩浴场</h3> <h3>海滨浴场和山上的度假酒店</h3> <h3>走在布德瓦古城的街巷上,多是石头垒砌的楼房,石质的建筑,小窗户,众多的特色小商店和咖啡馆。</h3> <h3>古城老城门。出去就是海湾码头。</h3> <h3>海湾港口停靠着许多豪华游艇</h3> <h3>古城外的现代化建筑</h3> <h3>结束了黑山古城的行程,开始前往心中想往的阿尔巴尼亚。</h3><h3> 阿尔巴尼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国家,西隔亚得里亚海与意大利相望,南面与希腊接壤,东临马其顿,东北是塞尔维亚,北接黑山共和国,首都地拉那。</h3> <h3>首先来到位于黑山共和国与阿尔巴尼亚边境处的斯库台湖。</h3> <h3>斯库台湖周围环绕着群山,距离亚得里亚海7公里,湖的三分之二在黑山,其余在阿尔巴尼亚。斯库台湖长44公里,宽14公里。</h3> <h3>离开斯库台湖,赶往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一路遭遇严重堵车,等到达地拉那的酒店已是晚上九点多了。</h3> <h3>第十一天:早餐后,前往地拉那市中心区域。</h3> <h3>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是有阿尔巴尼亚情结的,在我们的少年时代,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外国电影很多来自阿尔巴尼亚,像《地下游击队》、《宁死不屈》、《海岸风雷》、《第八个是铜像》……等等,直到四、五十年后的现在都能想起很多台词,并能完整的唱出《宁死不屈》的主题歌:“赶快上山吧勇士们,我们在春天加入游击队……”。电视剧《父母爱情》中那些军人子女们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就出自《宁死不屈》。</h3> <h3>地拉那中心广场,也称斯坎德培广场,其地位相当于天安门广场。</h3><h3> 地拉那,一个遥远,神秘,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曾与北京相提并论。“北京——地拉那”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传唱的一首歌。那个时代,中国和阿尔巴尼亚是铁哥们,毛主席更是将阿尔巴尼亚誉为“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真的从北京来到了地拉那。</h3> <h3>斯坎德培是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15世纪抵抗奥斯曼帝国入侵的领袖。在一片绿茵草坪中,矗立着斯坎德培的骑马青铜像。</h3><h3> 1985年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共产党领袖恩维尔霍查去世后,其接班人在广场建了一个十米高的霍查雕像,但在1991年的民主浪潮中被愤怒的示威群众推到,如今只剩下斯坎德培在此横刀立马,他才是阿尔巴尼亚人民公认的英雄!</h3> <h3>阿尔巴尼亚国旗上绘有一只黑色的双头鹰,是当年斯坎德培的标志,所以雄鹰是民族英雄的象征,故此阿尔巴尼亚也有“山鹰之国”之称。</h3> <h3>国家历史博物馆</h3> <h3>国家歌剧院。左侧是国际饭店。</h3> <h3>博物馆的正面装饰着精美的镶嵌壁画《阿尔巴尼亚》,反映了从伊利亚时代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巴尼亚取得的所有胜利。</h3> <h3>维修中的清真寺。这座清真寺位于斯坎德培广场的右侧,始建于1789年,1823年竣工。在地拉那算是一座文物古迹了。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多种宗教混合的国家,不过目前很多人依然信奉伊斯兰教,因此这座清真寺在地拉那还是很具有地位的。</h3> <h3>清真寺旁的钟楼,建于1830年。</h3> <h3>国家美术馆后院放置着过时的列宁、斯大林等雕像。</h3> <h3>女战士雕塑</h3> <h3>这座“金字塔”原是国家领导人共产党领袖霍查纪念馆,由霍查女儿设计。曾经的权势与个人崇拜的象征。但是没用几年,就随着东欧剧变而遭到废弃。如今,斜面的大理石玻璃幕墙已沦为人们的滑梯和涂鸦墙,它的唯一价值或许就是记录了一段历史吧。</h3> <h3>金字塔前有一个大和平钟。那是用成千上万个子弹壳熔化铸成的。1997年,一场非法集资事件导致破产群众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进而演变成武装冲突,最终约有两千人死于骚乱。为悼念死者更期盼永久和平,市政府用小学生收集的骚乱中的子弹壳铸造了这口和平钟。</h3> <h3>阿尔巴尼亚前领袖恩维尔-霍查故居。</h3> <h3>总统府</h3> <h3>总理府</h3> <h3>司法部。目前已停止办公,因为贪污腐败的人太多。</h3> <h3>街头地堡。那个时代的产物。阿尔巴尼亚有数不清的地堡,时刻准备打仗。</h3> <h3>基督复活东正教堂</h3> <h3>教堂右侧</h3> <h3>教堂左侧</h3> <h3>国立地拉那大学。阿尔巴尼亚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唯一的综合性大学。</h3> <h3>被保护起来的坟丘</h3> <h3>高层现代化建筑将坟丘巧妙的保护起来,不需要迁移。</h3> <h3>这是一座已停工的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死人事故,被处罚停工三年。比我们国家的处罚要严厉的多!</h3> <h3>名人雕塑</h3> <h3>街头休闲场所</h3> <h3>中心广场周边建筑</h3> <h3>街景</h3> <h3>街心花园</h3> <h3>街心花园里的名人雕塑</h3> <h3>酒店上方明显的双头鹰标识</h3> <h3>国家美术馆附近</h3> <h3>下一站:希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