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金山峰览胜</h3><h3> 秦家小院</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 金秋十月,在一个暖和的周日,应几位朋友相邀,前去金山峰去揽胜。</span> <h3> 金山峰座落在兴安县白石乡塘口村与三友村交界的地方,是白石乡小盆地的一个中心山峰。站在远处眺望金山峰,像一头雄狮卧在那里,山顶酷似雄狮的头部,山腰则更像是狮子的臀部。其峰不高,但视野极为开阔,站在其半山腰上就能俯瞰全乡大多数村落,稀疏的山包上荒草萋萋,呈现出一派荒芜的景象。若穿越时空隧道,五十多年前的金山峰,情况却大不一样。那时原始森林密布,其半山腰上建有殿堂,名叫金山殿。听村民说起,金山殿曾建有大小殿宇七座,设前殿、正殿(分上、下)、后殿、左右厢房、山门牌坊等。主殿和门头高大雄伟,依山势而建,主殿的圆形柱子就是成人伸开双臂都抱拢不过来,主殿内塑有“金广猴王”雕像,侧殿内有“小米娘娘”等塑像,这些塑像供人烧香、朝圣。原殿内还有一口大钟,每天每当敲钟时,钟声四周几公里远的村庄都能听见,晚上点灯四周村庄也能见到,曾经是道教圣地,辉煌鼎盛好一段时日。</h3> <h3> 直到上世纪50年代,金山峰上还是树木茂密,松树、板栗树等树木高大参天,上山的道路都是用石块成钉子型铺就砌成。据查,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大炼钢铁”的运动中,金山峰上的原始森林始遭破坏,最后一个教中弟子李先良老人也下山务农。到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初期,殿宇被毁坏,部分材料用作塘口村民盖粮食仓库、集体猪场,一些基脚石料、屋瓦用作建了当时公社的礼堂。后由于在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中,金山峰上被村民开垦,至今只剩下已经折断的门石两块,长条石料两块及一些墙脚石料和大量的碎砖、瓦砾。在出发前曾打听到尚有一块石碑被埋入泥土中,有人曾见到过。在大家耐心的寻找中,终于在杂草丛中,露出石碑的一小部分,从背面看到几行字,向导杨定平大叔拿来刀和锄头,挖去石碑四周的泥土、乱石等,在众人的协力下,翻开了被埋了几十年的一块“功德碑”,上面清楚刻有“亘古流传”及许多当时捐资人员及金额数,落款为“乾隆四十六年辛丑仲冬月吉日立”字样,至今已经有220年了。</h3> <h3> 世日变迁,在“文化大革命”至2010年秋天这段时间的金山峰,早已没有往日的喧哗,但身处其上,放眼四周,大半个白石乡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种心旷神怡、忘我的感觉萦绕心田,当看到那躺在地上的已经折断的门槛,似乎在诉说往日的的繁华景象,还依稀感觉出金山峰的神圣,一种脱俗的感觉油然而生,不觉心醉了。</h3> <h3> 在勤劳的塘口村民及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从2010年的冬天开始,村民们在金山峰上将早年的保留在村民心中的“殿宇”逐渐进行恢复,同时将原先的每年的殿节农历十月十八这一日,继续为金山殿庆殿节。</h3><h3> </h3> <h3> 届时,塘口村民就像准备过大年一样,村民自发组织并成立活动理事会,所有事务由理事会提前协商安排运作。分工杀大猪、搬餐具、搭戏台、唱大戏,款待前来参加文艺演出的队伍和游客,每次上百桌的接待,真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家不亦乐乎!</h3> <h3> 看,舞台上演员们专注的表演,台下观众的笑脸,金山峰上欢快的氛围一直荡漾在人们心中。</h3> <h3> 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靠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富裕起来的白石村民,劳作之余以自己的形式欢庆欢庆,也不失为一种精神寄托。</h3> <h3> 心旷神怡又热闹的金山峰,好客的塘口村民让你流连忘返。</h3><h3> 揽胜金山峰,美哉!十月十八,白石乡塘口田村的金山峰,金山峰上的金山殿,期待你的光临。</h3> <h3> 当年从茅草中发现的石门槛!白石塘口村委白石村的杨定平医生和现白石乡政府唐智军人大主席。(韦海洲教授、秦凌军老师一并见证)</h3> <h1 style="text-align: right; "><b><font color="#ff8a00">图 文 秦家小院</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