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永远难忘的日子1993年8月28日,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到遥远的天国去了。转眼三十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常在耳旁和眼前。小时候我们俩兄弟对父亲是崇拜、敬佩、畏惧,父亲是我们心中的偶像和英雄。儿时是崇拜英雄的时代,父亲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他是那样高大、伟岸。我们不仅流淌着他的血液,遗传了他的基因,一举一动我们都在学习和摩仿,潜移默化,更继承了父亲刚烈、坚强、率真忠诚的性格和品德。 时间不会冲淡我们对父亲的怀念,思念从内心深处发出,只会越来越浓,越来越多。现在感觉自己开始衰老,趁精力还行,从现有的资料和记忆中收集整理,谨以此美篇存世,留下对父亲的回忆和缅怀。</h5><h5> </h5> <h3>1955年初授军衔留影</h3> <p class="ql-block"> 父亲公元1933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宜昌县下堡坪区秀水坪村小地名小洪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寻源祖籍江西省吉水县,明朝成化年(公元1482年),始祖来到湖北省兴山县峡囗落户,后迁入兴山县水月寺晒谷坪。</p> <p class="ql-block"> 母亲就读湖南省津市师范,于公元1958年与父亲结婚。公元1962年10月27日我在湖南省沅江县草尾镇降生,弟弟公元1964年8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县下堡坪区赵勉河。</p><p class="ql-block"> 他们互敬互爱感情深厚共同生活了35年,1993年父亲去世后,母亲对父亲情深意往皈依佛教。</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父母选择八一建军节这个光荣的日子结婚。</span></p> <h5> 天下人的父亲都一样。父亲是很平凡的人,但在我家是高大上的,平时有忙不完的工作,不是开会就是下乡,在家里和我们相处的时间并不长,想和父亲相处,但又害怕他。严厉的父亲有点象《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拥有绝对的权力说一不二。兄弟俩对父亲的军人出身很是崇拜,为父亲参加抗美援朝而自豪,更为他所在的部队68军203师骄傲得不得了,不下五次观看电影《奇袭白虎团》,剧情是志愿军侦察排长严伟才率领一支侦察队,在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韩大爷、战士金大勇和朝鲜金大嫂的协助下,志愿军某营的密切配合,化装成美、李伪军,机智冲破敌人的道道关卡,插入敌人心脏,捣毁了"白虎团"团部,为我军全线反击创造了条件。因为该剧是写他战友们的故事,影片主要人物严伟才与父亲邹伟才只是姓氏不同,更加刻骨铭心,父亲见我俩兄弟喜欢剧中战斗英雄严伟才就告诉我们,严伟才的原型人物叫杨育才,他带领的侦察小分队缴获的***王牌军白虎团的军旗现在陈列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h5><p class="ql-block"><br></p> <p> 父亲两次入朝作战。第一次于1951年6月,在"三八线″附近修坑道搬运木材时遭美军飞机轰炸负伤,负伤后回吉林省长春市治疗,疗伤半年康复后留下三块弹片在身体里,再次入朝归队68军203师608团,参加了抗美援朝最后一战——金城战役。</p> <h3> 参观南京中山陵纪念。</h3> <p> 父亲与战友石德礼叔叔合影。史德礼四川人,父亲在病中一直想念他,念叨他,十四岁就参加了抗美援朝,一起战斗,一起度过青春岁月,一起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文化大革命后失去联系,据说转业广西桂林。父亲念叨从朝鲜回国后他们单身汉周末舞会、溜冰场形影不离。石德礼叔叔英俊、聪明能干。</p> <h5><br></h5> <p>1975年,父亲在湖北省财经学院学习三个月,重游武汉长江大桥留影 。</p> <h3> 1959年的父母。</h3> <p> 1963年转业回老家下堡坪区供销社,1965年调下堡坪区财税所,1981年调雾渡河工商行政管理所,1983年调小溪塔工商行政管理所。转业地方前与战友 们合影。</p> <h3> 父亲与姨父(战友 )合影。1956年4月共同进入济南军区28速成中学3队学习。</h3> <p> 抗美援朝结束后,1953年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4年晋升为军官,当时军事战争结束,仅高小文化就算得上有文化、初级军官的父亲非常幸运,被选送到济南军区速成中学学习文化,1957年进入专门培养营、团级中级军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汉囗高级步兵学校)军事指挥系学习,1961年毕业后仍然回到江苏省徐州市68军203师教导队。′</p> <h3> 父亲游白帝城</h3> <h3> 1972年母亲因公出差徐州,前往68军看望父亲老战友时任68军保卫处处长陈德秀叔叔。</h3> <h3>1987年我们的家。</h3> <h3> 父亲与母亲娘家的的兄弟姊妹合影。</h3> <h3> 与母亲武汉长江大桥留影。</h3> <p> 1990年退休前来到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留影后并到广场旁的中国军事博物馆,再次感受回忆那惨列的朝鲜战争,那血与火,肉与钢铁搏击的年代,还有战友们缴获的***(韩国)王牌军“白虎团”军旗。</p> <h3> 父亲与生死兄弟战友石德礼叔叔(左一),父亲转业地方中断了联系,据说史德礼后转业广西桂林。</h3> <h3> 参观天安门城楼。</h3> <h3> 父母亲是在战友(姨父姨母)介绍认识的,那时父亲在江苏徐州,母亲在湖南省沅江。</h3><h3><br></h3><h3><br></h3> <h3> 在陪伴病中的父亲常听他念及的战友有石德礼叔叔、马德理伯伯、谭克新叔叔等等。马德理是湖北秭归人,据回忆后转业陕西是父亲好兄长,好大哥,在朝鲜对父亲爱护有加,处处关心爱护父亲;谭克新是湖北宜昌市人后转业新疆。</h3> <h3>1987年</h3> <h3>父亲天安门前留影。</h3> <h3>父亲与外婆 、大姨父、大姨、表兄赵卫东、赵卫方。</h3> <h3> 退休前父亲在宜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h3> <h3>1960年父亲与姨父全家合影,两位小朋友为赵卫东、赵卫方。</h3> <h3> 1955年的父亲。</h3> <p> 1989年弟弟给父母拍照片。1993年劳动节刚过,母亲到湖南长沙、株洲、益阳、沅江等地姊妹家走动未归。父亲在家感到身体不适,身体四处疼痛,当即第二天就前往宜昌县人民医院就诊检查,B超检查怀疑为胰腺肿瘤,随后立马预约在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CT增强检查确诊为胰头癌,当俩兄弟得知结果后抱头痛哭,感觉天塌了,父亲得的是号称“癌症之王”,在卢光进和陈维荣同学的帮助下,我们果断地联系武汉同济医院就诊。</p> <h3> 人民大会堂前的父亲,从他的身上处处体现了一个老兵的风采 ,站如松,座如钟。</h3> <h3> 与同事们合影。</h3> <h3>1992年与俩孙女宜昌儿童公园赏菊留影。</h3> <h3> 父亲在朝鲜留影。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我常常念叨在朝鲜艰苦的岁月,一囗炒面一囗雪是常事,最艰苦时没水喝,囗渴得实在不行了,战友 们在敌人的炮火下,到小溪里抢回的是尸血水喝,就这些水还要付出战友的生命。他感叹自己是幸福的,最初入朝的战友一个连一百多 人,回国时只有五人。</h3> <h3>陪姨父(老战友)游览兴建成功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h3> <h3> 父亲和天下人的父亲一样是很平凡的人,但在我家是顶天立地的人,在家拥有绝对权威。记事起邻居和父母亲的同事,形容我们父子关系就象猫和老鼠一样,父亲是猫,两儿子是老鼠,小有淘气和调皮总要与父亲躲着。1965年的全家福,我那时刚三岁、弟弟才一岁,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家里的生活过得虽然都很清贫,但我们感恩父辈们,是他们的英勇顽强和流血牺牲,取得抗美援朝的全面胜利,使我们能长久生活在和平年代 ,才有现在的集体自尊。</h3> <h3>参观即将兴建的三峡大坝坝址——中堡岛</h3> <h3> 1988年与外公合影宜昌</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父亲,一个小山村农民的儿子,如果没有新中国,他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新中国的成立后他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抗美援朝让他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锤炼成了一名意志坚定,不怕牺牲,勇敢顽强的战士,并多次勇立战功。</span></p> <h3> 1988年的全家福。</h3> <h3> 陪姨父(老战友)游览兴建成功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h3> <h3> 1958年的母亲</h3> <h3> 1985年我家的第一台14吋夏普彩色电视机,家里的宝贝。</h3> <p class="ql-block"> 1985年与老战友(姨父)相聚宜昌。</p> <h3>1958年与老战友(姨父)在江苏徐州。</h3> <h3> 母亲三姊妹,左一小姨,母亲居中,大姨居右。</h3> <h3> 帅气英俊的父亲。</h3> <p class="ql-block">学生时代就读湖南省沅江二中的母亲。</p> <h3> 1975年的全家福。</h3> <h3> 父亲在葛洲坝上小憩。</h3> <h3>1958年父亲与姨父夫妇合影</h3> <p> 与战友合影。</p> <h3> 慈爱的爷爷与小孙女</h3> <p> 父亲一生性格刚直,人生坎坷。出生农民,年幼正读高小,就失去父亲,家运败落,失学后给人放牛为生,刚解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独立一师,朝鲜战争暴发,编入第六十八军入朝参战。</p><p> 少时的苦难让他坚强,小时候经常教导俩兄弟穷得有志气,活得要干净。</p><p> 父亲病重临终前回顾人生时对我讲,1955年到1960年是父亲最阳光灿烂的日子,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部队的速成中学和高级步兵学校,没有任何经济和政治上的压力,生活幸福指数非常高,回忆时脸上透着满满的幸福感我至今难忘。庐山会议结束后,因在高级步兵学校讨论发言认同彭德怀万言书的部分观点,农村有饿死人现象,被定为思想右倾,政治上受歧视。毕业后到部队五七干校(洪泽湖)劳动,回203师教导队,1963年转业。</p> <h3> 1957年就读济南军区速成中学与姨父游趵突泉。</h3> <h3> 在部队着便装留影,非常儒雅。</h3> <h3> 父亲在八达岭游长城</h3> <h3> 1973年父母在韶山毛泽东主席故居前 留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