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游览中国黄梨第一镇~

中国黄梨第一镇

<h3>  黄梨小镇位于馆陶县房寨镇,因其有中国最大的晚秋黄梨种植基地,故称“中国黄梨第一镇”,黄梨小镇包括“北拐渠、南拐渠”两个自然村(两个自然村分为郝前街、郝后街等8个行政村)。房寨镇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强乡富村”工程,以晚秋黄梨为主导产业,兴建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民收入也有很大提高。</h3> <h3>  自309国道驶入黄梨大道,来到郝前街村,映入眼帘的是颇具冀南民居风格的黄梨小镇客厅,内设便民服务、客人接待、产业展示和记录拐渠抗战史的多功能展厅。</h3> <h3>  一楼是办公区域,主要承担群众服务、电子商务等功能。</h3> <h3>  这是黄梨小镇“城镇、土地、产业和旅游”“四规合一”的规划建设沙盘。</h3> <h3>  来看看一楼的办公区吧!这里是村民议事厅,村里需要协商解决的事情都可以在这里进行讨论。</h3> <h3>  为了加强小镇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力量,以一镇八社区为组织架构,设党总支办公室。</h3> <h3>  二楼主要分“拐渠村史馆”和“黄梨产业馆”两个展厅。</h3> <h3>  “盘龙街、龙泉寺,拐渠大镇;团长家、部长府,红色基因”,这便是西南文化乡、自古繁华地——拐渠村。“拐渠村史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历史回声”,记录了拐渠村的由来及历史典故。<br></h3> <h3>  第二部分是“红色记忆”,记载抗日战争时期拐渠人的抗争史,展示着拐渠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主要有参加过百团大战的129师新八旅23团团长郝国藩、馆陶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梁毅民等;走出了两位共和国部长:原煤炭部部长肖寒、原石油部部长宋振明。</h3> <h3>  第三部分是“崭新征程”。黄梨小镇深挖黄梨文化,做足“黄梨+”大文章,发展进入快车道,人居环境的改善,为群众生活勾勒出美丽的画卷,以“吸引生产要素集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蓬勃之力、蓄势腾飞,使黄梨小镇成为镇域经济新名片!</h3> <h3>  这里是“黄梨产业馆”。晚秋黄梨是引进培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被县委确定为全县第六大富民产业。</h3> <h3>  晚秋黄梨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从韩国引进,经过多年研究培育出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具有果个大、果质好、耐储藏、营养高等特点,赢得了“梨中之王”的美称,成为果品中名副其实的极品。<br></h3> <h3>  在梨果飘香的时候,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梨花节”“采摘节”和“梨王争霸赛”等活动。在梨王争霸赛上,我们的首届(2016年)梨王重达4.13斤,拍出了1300元的价格;第二届(2017年)梨王重达3.62斤,拍出了1500元的价格;第三届(2018年)梨王重达4.35斤,拍出了2000元的价格!</h3><h3> 欢迎您来参加明年的梨王拍卖!</h3> <h3>  小女孩怀抱梨王</h3> <h3>  从小镇客厅出来,走进郝前街村,干净的街道、悠闲的人们是岁月静好的最好展示~</h3> <h3>  老片区-- 黄梨小镇也是革命老区,这是129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h3> <h3>  七一广场,其实这里原来是郝国藩的家,也是团部旧址。</h3> <h3>  在1943年的时候,驻守在南馆陶据点及周边的日伪军300余人,偷袭我八路军23团团部,因提前得知情报,郝国藩团长及团部人员进行战略转移。日伪军偷袭未成,一把大火将团部烧毁了,现在仅留有铭柱石。团部被日军焚毁后,23团按照冀南民居风格又重新修建了新的团部。</h3> <h3>  团部旧址内景</h3> <h3>  129师新八旅23团团长郝国藩纪念馆</h3> <h3>  老片区一角</h3> <h3>  又到了丰收的季节!</h3> <h3>  果农在黄梨交易中心进行交易</h3> <h3>  果农们的梨园~</h3> <h3>  最后,来黄梨客栈品尝极具特色的全梨宴吧!</h3> <h3>  全部实景照片</h3> <h3>  我在黄梨小镇等着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