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10月3日和10月5日,我在沙子田唐钦革和新富洞廖忠祥陪同下到全州县石塘镇石田、本子拉、灌山、乐板田、李家考察中央红军长征过湘桂古道历史。现将考察情况记述如下:</h3><h3> 一、石田</h3><h3> 石田位于湘桂古道(指湖南道县至桂林古道,下同)和全灌古道重叠路段,在本子拉和石塘镇之间,村前湘桂古道边有一棵千年古樟。当地人把经过村中钉子路古道叫灌阳大道。</h3><h3> 石田村退休老师王成生,76岁。其父王玉田光绪33年(1907年)生,中央红军长征过石田时27岁。王成生老师把他父亲生前讲的红军长征过石田故事告诉我。</h3><h3> 中央红军过石田时在桥背祠堂歇脚,还在水塘边老房子墙上写“打倒土豪分田地”标语。只是房屋早已拆毁,标语也就消失了。红军沿着灌阳大道穿过村中石拱桥上的凉亭,从千年古樟边经过,再跨过村边洪水石板桥奔向石塘凤凰方向过湘江。</h3><h3> (廖旺月在石田千年古樟下采访王成生老师)</h3><h3> </h3> <h3>石田桥背祠堂,红军歇脚的地方。</h3> <h3>石田湘桂古道凉亭,中央红军从此经过。</h3> <h3>王成生老师讲述红军写标语位置</h3> <h3>石田洪水石板桥,红军必经之路。</h3> <h3>二、本子拉</h3><h3> 本子拉位于从湖南道县至桂林的湘桂古道上,在灌山和石田之间。我采访了本子拉退伍军人王光顺。王光顺67岁,听他父亲生前讲,红军长征过本子拉时在王秉成家开饭。</h3><h3>(本子拉王秉成老房,红军曾在此屋开饭。)</h3> <h3>采访本子拉王光顺讲红军故事</h3> <h3> 三、灌山<br></h3><h3> 灌山位于湘桂古道枫木山和本子拉之间,村中古道边有火铺(旅店)和重修官路碑。我在灌山采访了蒋明发、蒋土保、蒋宗球、蒋祖其、蒋运华5人。</h3><h3> 蒋明发56岁,其父蒋时板1920年9月19日生,中央红军长征过灌山时,他们一家人躲在大漕沽山里。一些红军就住在他们家。爷爷蒋余学让蒋时板提了一鼎锅饭送到屋里给红军吃。他父亲看见屋里住满了红军放下鼎锅饭就跑回山里。奶奶肖大妹说红军不杀不抢。爷爷告诉孙子蒋明发,送饭给红军吃这件事不要告诉别人。然而我去采访时,蒋明发却告诉了我。</h3><h3> 蒋土保55岁,他父亲蒋玉荣1928年生,青年时代参加过志愿军。他们家解放前在灌山开火铺(旅店)。红军长征过灌山时住在他们家店里。</h3><h3> 蒋宗球67岁,听本村蒋耀曙老人讲,有一个红军伤员藏身山林被发现,抓到白水井杀害,就地掩埋在湘桂古道边。蒋宗球给我带路找到了埋葬这个红军的地方。</h3><h3> 蒋祖其55岁,他爷爷蒋宗华在中央红军过灌山时已有20岁。他们家在灌山开火铺。爷爷生前说,红军第一天过灌山,整条街伙铺都关门。发现红军过境秋毫无犯后,第二天所有火铺都打开铺面。有一个高大的红军戴着云孔帽(斗笠),穿一双草鞋,与爷爷打招呼叫“老乡”。第三天,小爹爹蒋宗六18岁,帮红军抬了一部机器到石塘后就返回灌山了。</h3><h3> 蒋运华69岁,是上面故事里帮红军抬机器的蒋宗六孙子。蒋宗六生前对子孙们说红军从灌山过了三天三夜,还在他们火铺住过。</h3><h3>(灌山蒋明发老房子,红军曾在此宿营)</h3> <h3>灌山官路碑,见证中央红军从此经过,已被人撬开建房子。</h3> <h3>红军在蒋土保老铺面宿营,现已拆毁。</h3> <h3>蒋宗球告诉我掩埋一个红军的地方叫白头井</h3> <h3>四、乐板田-李家</h3><h3> 乐板田位于从湖南道县至桂林湘桂古道上桂林大道与广道大路接合部桂林大道路段,也处于全州县石塘镇与两河镇交界地带。解放前,住在湘桂古道边的农家都开火铺,如今火铺大都拆毁,只剩一户保存了下来。李家在乐板田对面,不在湘桂古道上,但湘桂古道从李家山林和田地穿过。我在乐板田采访了蒋来顺、蒋荣兴,在李家采访了李运发。</h3><h3> 蒋来顺68岁,父亲蒋子凤1898年生,解放前在乐板田开有火铺。红军从新富洞鬼仔岩过新富江走湘桂古道到乐板田,有些红军住在他家火铺。蒋子凤晚上还帮红军守卫。红军送了一把红缨枪给蒋子凤作纪念。这把红缨枪枪头有2尺多长,蒋来顺把父亲传下来的红缨枪头保留了下来。我告诉他这是历史文物,千万不要当废铁卖了。</h3><h3> 蒋荣兴94岁,红军过乐板田时正好10岁。步履已蹒跚,但讲起红军故事,声音特别响量。</h3><h3> 红军从古岭头经新富洞过鬼仔岩到乐板田,李军(桂军)在李子树边用蓝布摆卦做标志,引导飞机轰炸红军。飞机在氹秋田窿眼炸死2个红军,这2个红军遗体脚朝山上,头朝山下。当地老百姓把他们埋葬在菠萝山边。</h3><h3> 红军在乐板田公堂开饭,有2个红军受伤倒在瑶头田樟树下,死前用手指在地上抠了一个坑眼,在坑眼里放了6块花边(银元)。蒋美成早上起来干农活发现2个红军烈士,把这2个红军烈士就地掩没了。</h3><h3> 有一个失散红军叫老王,道县人,瘦高个,大坪里蒋万成收留了这个红军,解放后回道县老家了。</h3><h3> 李运发64岁,听伯伯李喜毛(1901年生)生前讲,李时荣爹爹在菠萝山捡到一个炸弹,解放初交给了农会;还在菠萝山捡到一把刺刀,文化大革命时交给了纠察队。</h3> <h3>乐板田蒋来顺收藏父亲传下来的红缨枪枪头</h3> <h3>在乐板田采访红军长征历史见证者94岁蒋荣兴</h3> <h3>红军曾在乐板田公堂开饭,如今公堂只剩一面墙。</h3> <h3>乐板田桂林大道石碑见证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里。</h3> <h3>李运发找到了掩埋红军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