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民居古建经典欣赏

夏雪视觉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摄影/夏雪</h3></font></h3> <h3>那些遥远的乡村古建民居,分布在祖国的东西南北,古朴淳厚中记录着岁月的痕迹;精雕细作中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恬淡安然间彰显出文化的底蕴和魅力。无论是深沉厚重的北方民居,还是洒脱秀丽的南方民居,都富于诗的韵律和画的意境。(部分文字资料来源网络,谢绝转载)<br></h3> <h3><b>江南水乡——浙江乌镇</b><br></h3><h3>它是古镇,却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镇,它很时尚、很前卫。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h3> <h3><b>江南水乡——苏州山塘街</b><br></h3><h3>苏州是个水乡,河道多,桥多,而山塘街是最具苏州街巷特征的典型。它中间是山塘河,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街道呈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房屋沿河有石级,建筑精致典雅、疏朗有致。</h3> <h3><b>江南水乡——秦淮河畔人家</b><br></h3><h3>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金陵烟雨中的秦淮河。秦淮河畔,六朝烟雨中。古时的气息,在秦淮河的心底,不曾褪色。</h3> <h3><b>江西婺源李坑小桥流水人家</b></h3><h3>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李坑的建筑风格独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h3> <h3><b>世界文化遗产——宏村</b><br></h3><h3>宏村有“画里乡村”之称,古村落的徽派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内部装饰和环境营造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代表着唐宋以来建筑和人居环境的最高水平。</h3> <h3><b>世界文化遗产——西递</b><br></h3><h3>西递古镇,素有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明清古民居博物馆、桃花源里人家、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等美誉。古镇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h3> <h3><b>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安徽绩溪龙川古村</b><br></h3><h3>龙川,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山环水绕,景色秀丽。龙川村地形如靠岸之船,独具特色。东晋散骑常侍胡焱镇守歙州,爱其风水胜迹,于咸康三年(公元337年)举家迁于此。村内现有“龙川胡氏宗祠”(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奕世尚书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徽商胡炳衡宅”和“胡宗宪故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等。</h3> <h3><b>安徽呈坎风水八卦村</b></h3><h3>呈坎地处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呈坎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村里有150余处宋、元、明、清等历史古建筑,其中有49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b>福建土楼(四菜一汤)</b><br></h3><h3>从上往下看一朵花,从下往上看布达拉。五座土楼依山势起伏布局,错落的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一派世外山居的神仙风范”。</h3> <h3><b>福建土楼(承启楼)</b><br></h3><h3>三代人经过八十一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建成这座巨大的江姓家族之城。相传在建造过程中,凡是夯墙时间均为晴天,直到下墙枋出水后,天才下雨。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h3> <h3><b>福建土楼(和贵楼)</b><br></h3><h3>和贵楼高五层,21.5米,别小看这个数字,这是个“世界之最”,和贵楼是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h3> <h3><b>福建土楼(怀远楼)</b><br></h3><h3>怀远楼是双环圆形土楼,简氏家庭住宅,是一座“斯是室”为精巧秀气“四架三间”上下堂建筑。室内雕梁画栋,古朴天然,对联横匾,书卷气浓。堂上悬挂的横匾刻着苍劲有力的行楷“斯是室”大字,两边柱子上有副对联,上联是“斯堂讵为游观计敦书开耳目”,下联是“是室何嫌隘惟思尚德课儿孙”。</h3> <h3><b>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福建三明桂峰村</b></h3><h3>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四周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历史上曾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桂峰村满目皆古,古道、古街、古树、古书斋、古碑刻、古画、古族谱等,最出色的则是古建筑。</h3> <h3><b>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福建连城培田古村</b><br></h3><h3>培田客家古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人称“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有“民间故宫”之美誉。</h3> <h3><b>国家级文保单位——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b><br></h3><h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大宗祠”,结构严谨,完整无缺,立体感强,气势磅礴,其建筑特色堪称一绝。其造型结构为前方后圆,融客家方楼与圆楼为一体;前低后高,融宫殿建筑和客家农舍式建筑为一体;集土墙与青砖砌体为一身,用青砖作为总祠外围的保护墙,具有防风化、风雨、岁月侵蚀的科学性,属土楼与“洋”楼的混合体,是典型的“金银包”建筑。具有房间多占地少的空间科学意识和周易学的风水景观建筑特点。</h3> <h3><b>赣南客家民居</b></h3><h3>赣南客家民居的建造,是中国古建筑的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世界古代建筑的奇葩。赣南客家民居的主流形态为“厅屋组合式”,其结构有“四扇三间”、上三下三”、“上五下五”等,如果需要扩大规模,便在正屋两侧扩建“横屋”。许多栋“正屋”和“横屋”连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大屋场”。“大屋场”人口密集,一般会在屋前建一个禾坪和一口半月形水塘,这既是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也是风水布局的选择。上犹平富磨形黄屋就是此类民居的典型代表。</h3> <h3><b>湘西石板房</b></h3><h3>石板房的历史不下千年,至今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还被许多游客当作艺术品来观赏。由于湘西一带多是沉积岩,当地人就地取材,村寨的道路和房子都用石板堆砌而成,外形朴素轻巧,给人以自然朴实的美感。</h3> <h3><b>贵州西江苗寨吊脚楼</b></h3><h3>西江的美丽是全方位的,小街的石板路穿寨而过,一条清澈的河流将苗寨一分为二,依次排列的风雨桥横跨溪流,依山而建的木质吊脚楼,层层叠叠,错落有方。苗家屋檐下挂着的包谷、辣椒、葫芦,客栈门楼上悬挂着的牛头。清晨里雾霭朦胧,炊烟袅袅,整个苗寨就像一个迷离梦幻世界;夜幕下,千家灯火驰目辉煌,仿佛一尊巨型牛角屹立闪烁在旷野星空下,神秘而悠远。近处的流水、绿树、花草、长廊,被吊脚楼人家的灯光所点缀,展现出一幅幅婆娑魅影。</h3> <h3><b>侗乡第一寨——贵州肇兴侗寨</b></h3><h3>肇兴的五座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侗族建筑文化的智慧结晶。鼓楼群建筑主要有宫殿与宝塔形体,据说肇兴的侗族鼓楼掌墨师与能工巧匠不用绘图纸,不用设计模型,凭借一根“丈杆”、一支“竹笔”,将错综复杂的梁、柱、椽、枋、板等部件在木马上制成,不费一钉一铆,全部是用凿榫、开槽的形式拼合与衔接,更为令人叫绝的是如此构筑起来的建筑,居然丝毫不差、牢固严谨。</h3> <h3><b>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乔家大院</b><br></h3><h3>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h3> <h3><b>藏族民居</b><br></h3><h3>藏族民居是将藏族建筑艺术推向辉煌的最厚实的基础,也是促成藏族建筑形成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包含深厚文化内涵的底蕴之所在。藏族固定式民居的外部布局大抵为一宅一院的封闭式院落,院落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为住宅,二为院墙。住宅部分的平面组合有“一”字形和“下”字形,也有四合院。“一”字形的其余三方为院墙,“下”字形的两方为院墙,四合院则以房屋四周的围护墙作院墙,中有一天井。农区的农民和城镇一般百姓的住宅以一字形居多,四合院则多为身份显赫的僧俗上层的深宅大院。</h3> <h3><b>羌族碉楼</b><br></h3><h3>羌语称碉楼为“邛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自唐朝来,羌族人因各种原因向西北迁移,到了西藏和青海,所以现在羌族碉楼也被称为藏族碉楼。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h3> <h3><b>云南傣族竹楼</b></h3><h3>傣族的居民建筑以“干栏”(俗称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什物。整座建筑空间间架高大,且以竹或木做墙壁和楼板,利于保持居室干燥凉爽。</h3> <h3><b>陕北窑洞</b><br></h3><h3>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传统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劳动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h3> <h3><b>草原民居——蒙古包</b><br></h3><h3>蒙古包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h3> <h3>  <b>乡村古建民居之美,不仅反映在整体上,而且还体现在局部和细节中。</b></h3> 推荐阅读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t1kj8c2?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上甘棠村,一个家族兴旺千年的奥秘</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sguwx7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千家峒,瑶族古都的悲壮故事</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rgdxyns?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江永女书,世界上唯一的女人专用文字</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pzj3ft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古邑零陵,一“愚”一“狂”两巨匠</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pgex2rs?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侗乡芷江,世界瞩目的湘西小城</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o1sdpx9?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黔阳古城,养在深闺人未识</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nwussq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烟雨洪江,中国第一古商城</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