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哲人说旅行是身体的阅读,是灵魂的探索。</h3><h3>在祖国69年华诞之际,292的8位好友们心系蓝天,于10月2日晨决定来一场净化心灵的旅途。</h3> <h3>行程图</h3> <h3>出发仪式照</h3> <h3>一路艰险,峰回路转,乘风踏云,日月相伴,星辰为友。虽然有时也会遇到乌云密布山雨欲来,但希望就如那旭光终将穿透那厚厚的积云一样,带给人温暖的力量。<br></h3><h3>突然间,领悟到生命留白的意义,揽一份诗意,留一份淡定,多一份睿智,生命方能如这旅途的风景一样如诗如画。<br></h3> <h3>云雾缭绕的雅西高速</h3> <h3>曲径通幽的华坪~永胜公路</h3> <h3>霞光抱青川,皓月亦笑颜。</h3><h3>炊烟袅袅起,何似在人间。</h3> <h3>乌云压顶</h3> <h3>拨云见日</h3> <h3>这正是:</h3><h3>千川万仞话天开,齐力八友筑心斋。</h3><h3>峰回路转不移志,白云尽处是瑶台。</h3> <h3>即将进入净土之地香格里拉</h3> <h3>经过两天一千多公里的艰苦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香格里拉。</h3><h3>香格里拉(Shangri-la)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市及首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地,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景区所在地。
香格里拉市总面积11613平方公里,辖4个镇、7个乡,共有6个社区、58个行政村。香总人口为174,585人,除主体民族藏族外还有汉族、纳西族、彝族、白族等十几个民族,人口密度为10人/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市份之一。
香格里拉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著名小说《Lost Horizen(消失的地平线)》中而为世人所向往,不久便被拍成同名电影并荣获多项奥斯卡奖,更使其为世人熟知。</h3><h3>香格里拉藏区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拥有普达措国家公园、石卡雪山、依拉草原、独克宗古城、噶丹松赞林寺、白水台等景点。<br></h3> <h3>依拉草原位于香格里拉市西北6公里处,总面积13平方公里,是迪庆香格里拉最大最美的草原,依拉藏语意为“豹山”,因传说中依拉草原门户内北边坐落的豹山是一座“神山”而得名。<br></h3> <h3>石卡雪山风景区位于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西南,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拔4500米。国家5A级旅游景区。距县城7.34千米。</h3><h3>“石卡”一词来源于香格里拉藏语译音,含义为“有马鹿的山”,而马鹿在藏传佛教里面是正在聆听佛祖讲经说法的芸芸众生马,因此,马鹿是藏传佛教吉祥动物之一,表示“吉祥长寿、驱邪正法”,所以石卡雪山景区在香格里拉藏民的心中就是香格里拉的保护神。</h3><h3><br></h3><h3><br></h3><h3><br></h3> <h3>兴高采烈上山岗</h3> <h3>挑战4500米海拔</h3> <h3>转山转水转佛塔</h3> <h3>爱是战胜高反的信心保证</h3> <h3>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由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哈巴片区之属都湖景区两部分构成,以碧塔海、属都湖和弥里塘亚高山牧场为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香格里拉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
普达措是藏语译音,寓意普渡众生到达幸福彼岸,进入世外桃源。海拔在3500米至4159米之间,属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普达措国家公园拥有地质地貌、湖泊湿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动植物等,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距香格里拉市城区22公里,总面积约1313平方千米。
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中国政府确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境内,属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地形地貌,由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哈巴片区之、属都湖景区、弥里塘亚高山牧场三部分构成(很遗憾因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我们只进入到属都湖景区),距香格里拉县城22公里,公园处于滇西北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植被带,最高点在弥里塘北部山顶,海拔4159米;最低点在碧塔海东部金子沟,海拔3200米,相对高差959米。最高海拔4159米,年平均气温5.4℃。展现面积为300.14平方公里。徒步游览总长约7.5公里(碧塔海4.2公里、属都湖3.3公里)。普达措国家公园至今保持完整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奥运火炬香格里拉站的传递就曾经在这里进行。<br></h3> <h3>白水台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南的三坝乡白地村,距县城101公里,海拔2380米,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祥地。远处看去,青山掩映中的白水台造型真的就像层层梯田。
纳西语称白水台为“释卜芝”意为逐渐长大的花,相传纳西族的两位天神为了让当地的纳西族人学会造田耕地,特地变幻出来这样一片"梯田",故白水台有“仙人遗田”的美称。步临台地,但见层层叠叠,宛若片片斜月散落人间,又似纳西少女的银饰,叠饰成无数的银环,朝晕夕照,银光散射给人以抛金削玉般的清新。左侧,一泉台形似一弯新月,清泉盈盈四溢,相传是仙女梳妆的地方。泉台左下侧一石穹窿,洁白如玉,形如一怀孕女子,是当地群众供奉生殖神的地方,白水台不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又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源地中心,宗教活动和民族节目的活动之处。
白水台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属温带气候,降雨较多,年平均气温为11.4℃。这里是中国纳西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h3><h3>在白水台源头的石壁上刻有明代纳西土知府木高所题诗一首:</h3><h3>“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h3><h3>云波雪浪三千垄,玉埂银丘数万塍。</h3><h3>曲曲同流尘不染,层层琼涌水常凝。</h3><h3>长江永作心田玉,羡此高人了上乘。”</h3><h3> 在泉台左下侧,有一天然塑像,洁白如玉,形如怀孕女子,当地群众视为生殖的“神女”。</h3><h3><br></h3> <h3>白水台泉眼</h3> <h3>白水台鸟瞰</h3> <h3>白水台咏怀</h3><h3>天工鬼斧展雄才,玉琢瑶池白水台。</h3><h3>溢彩流光俊秀地,闻香蜀客踏歌来。</h3><h3>清秋送爽和风至,碧水潺潺书畅怀。</h3><h3>最是人生狂纵意,风轻云淡笑愁哀。</h3><h3><br></h3> <h3>仙人遗田</h3><h3><br></h3> <h3>首席风彩</h3> <h3>笑对苍天</h3> <h3>花团锦簇中的首席</h3> <h3>
不见荻花枫叶秋,丹霄碧水养心幽。
琼楼玉宇堪回首,所欲由心莫道愁。
</h3><h3><br></h3> <h3>童姥戏水</h3> <h3><br></h3><h3>依依不舍是归程</h3><h3>才别霓裳舞,又到路归深。
暂作清闲客,烟霞幻亦真。<br></h3> <h3>途中玉龙雪山下合影留念</h3> <h3>建设中的丽攀高速</h3> <h3>10月7日下午3时许,平安返回。净化心灵之行圆满结束。东苑合照留影。</h3> <h3>摄影:敖了</h3><h3>配文:九州虎</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