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贺兰山•水磨沟(手机拍摄)

高山松柏

<h3>10月9日,我又一次来到了水磨沟。国庆节期间,我在阿拉善小住十天,这是第三次来到水磨沟。不仅仅是因为现在交通便捷,只需十几分钟的车程,更重要的是这里留下了我童年的记忆。按现在时髦的说法,水磨沟有我的“乡愁”。<br></h3> <h3>我和我的几位同学首先来到了贺兰山管理局北寺工作站水磨沟管护站,办理相关的入山手续。李克林站长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介绍了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以及管护站的职责范围和工作状况。水磨沟管护站目前有4名工作人员,每人每月6次查山,其中深山2次浅山4次。其主要工作是森林防火。防火理念是"防人就是防火",所以保持了六十多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管护站通过GPS定位系统,可清晰察看查山轨迹。查山人员配备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但有的线路必须步行。每次查山都在六、七个小时。这让我们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管理人员肃然起敬,他们不畏艰辛,甘于寂寞,恪尽职守,是名副其实的贺兰山守护神!</h3><h3><br></h3> <h3>今天来到水磨沟,我们的共同想法是深入到水磨沟“正沟”,观赏美丽的贺兰山风光,近距离感受贺兰山主峰的巍峨神奇。因为和我一样,有无数人,无数次从山外眺望高耸的贺兰山峰,而能登临峰顶的只是极少数人。<br></h3> <h3>途经水磨沟水库时,我们被美丽的“库光山色”所吸引。水面平静如镜,山倒映在水中,山水相连,水天一色,美不胜收……<br></h3> <h3>水磨沟水库是水磨沟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工工程。兴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水磨沟有很多人都参与了水库修建,为此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水库建成后牢牢锁住了洪水,减少了山洪危害。目前,水库的水成了巴彦浩特的水源地,滋养着十几万巴彦浩特的居民。这项工程是水磨沟的人勤劳智慧的历史见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h3> <h3>水库正面是“正沟”,也是最深的一道沟。沟的尽头,可通往贺兰山主峰。在管护站,李克林站长纠正了不少人对贺兰山主峰的一些不准确的说法。他说:<font color="#39b54a"><b>贺兰山主峰蒙语叫“达楞浩绕”,海拔3556.1米,行政区划上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b></font>李克林站长告诉我们:<font color="#ff8a00">阿拉善一带人们所说的“黄土梁子”,其实是主峰附近连在一起的两座大体平顶山峰一一东敖包和西敖包。西敖包海拔3420米,是贺兰山第二高峰。两座山峰上有敖包,东敖包是官祭的地方,西敖包是王府祭祀的地方,东西敖包相距约有一公里多。</font><font color="#b04fbb">贺兰山的第三高峰是巴音笋布尔峰,从广宗寺上去可到达。</font><br></h3> <h3>沟里水流淙淙,“唱着歌儿”流向了水磨沟水库。“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山高水长”,“高山流水”,大约就是这种景象吧!</h3> <h3>下图这个山坡叫“火烧坡”,是我小的时候在正沟里走的最远的地方。暑假里我常和伙伴们去“火烧坡”背柴禾。记忆中松柏覆盖的绿色山林中,裸露出一大片荒芜的山坡。大火烧过的残留树木和烧焦的黑色树干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也有极少活着的松树孤傲地俏立于坡上,像是劫后余生的勇士,悲壮而苍凉。今天来到火烧坡下,我拉近了手机镜头,拍下这幅照片。远远望去,原来大火烧毁的地方,植被虽已恢复,但树木依旧稀疏。可见护林防火,预防森林火灾,有多么重要!</h3> <h3>沿沟而上,两侧山势雄伟,森林茂密,松柏葱翠,溪流淙淙,绚丽多彩,置身其中,令人陶醉……</h3> <h3>这座山峰,不知是否有名?我给其取名为“双乳峰”!</h3> <h3>金黄色和粉色的灌木,也不知“姓甚名谁”,但色彩耀眼漂亮,与翠绿的云杉交相辉映。</h3> <h3>走到了一处废弃的羊圈。据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山里一直都有羊群。当地人把山里的羊叫“山羊”,山外滩里放的羊叫“绵羊”。其实是羊的两个品种。在山里放羊是很富有“诗意”的一项工作。早晨,牧羊人从羊圈出口数清羊的数目,羊一出圈就迅速钻入山林中自由觅食。牧羊人可在家中喝着香喷喷的奶茶休息,也可随羊群“游山”。到了晚上,羊会自己“回家”。牧羊人守住羊圈的入口,再清点一遍,少了几只,是哪一只,牧羊人心中都很清楚。即使“夜不归宿”的羊,第二天、第三天一样可以回来。当地有句名言:“放羊三年,给个县长都不当”。</h3><h3> 贺兰山划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实施了严格的禁牧政策,羊下山了,由散放变成了圈养。人也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这方风水宝地,从水磨沟举家迁移到了别处。从这个意义上讲,水磨沟的人舍小家,为大家,顾全大局,为恢复贺兰山良好的生态作出了重大贡献!</h3> <h3>我们乘坐的是国产越野BJ40,这车也很霸气,在乱石沟中涉水爬坡,颠簸前行,走走停停。一边观赏着山里的大美风光,一边不停地拍照,尽可能多的记录下沟里的美丽风景。<br></h3> <h3>到了海拔1980多米处,地上和山坡上有了少量积雪和结冰。据介绍,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由于贺兰山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因此,贺兰山又成为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可见,保护好贺兰山的生态环境意义多么深远而重大!</h3> <h3>看见一处艳丽的石头,呈黄色,漂亮异常。小时候听说这叫“石头花”。“石头开花”本是一种比喻,意思是说依靠智慧、信念、毅力做了不可能做到的事。谁能想到在贺兰山里,还真的有“石头花”呢!</h3> <h3>经过近二个小时的跋涉,我们到达了海拔2320米的高处。眼前是密布的松林,远处是贺兰山第二高峰,挺拔的东西敖包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黄土梁子”。大约1500多米的高度,登上去至少要二到三个小时,因体力不支,我们只能“望山兴叹”,遗憾而返了!</h3> <h3>返回的路程同样比较缓慢。正沟的两侧依然风光无限。不同的时段,同一个地方,也会有不同的风景,这正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h3> <h3>出了正沟,水磨沟水库映入眼帘。在原来的“小寺寺”附近,你再看水磨沟水库,那是另一番美丽景致。水库边上,黄色、紫色、绿色的野草,像是一块巨大的天然调色板。水库里一湾碧水平静湛蓝,充满生机与灵气。整个库区,山水相依,仿佛是一幅天然画卷,美得醉人,不忍离去……</h3> <h3>贺兰山水磨沟正沟之旅,有憾亦无憾!虽然没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高人为峰”的切身体验,但这是我在六十余年后寻觅童年足迹的一次旅行。这里,转载一位网友写的《贺兰山咏叹之一》。看看他登上达楞浩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b>贺兰山咏叹(之一)-达楞浩绕 突兀挺拔的一道风景 在贺兰山主峰弥漫 云雾飘渺 无拘无束地随意挥洒 从达楞浩绕滑过 温温润润地驻留心底 低草矮树合围出的立体画卷 从峰顶一泻而下 猪毛刺贺兰松在腰间谷底相互探寻 绿的让人心醉 柔得叫人倾倒 涓涓细流流淌出 壮汉柔情般的风骨 松涛在脚下涌动 雄鹰在头顶盘旋 岩羊伸长了耳朵在岩尖瞭望 马鹿在花草间悠然自得 勾勒在山峰谷底间的羊肠小道 把生命与自然和谐相融 在达楞浩绕辽望是一种永远向往的姿态 山峦 平原 沙漠在这一刻没有了界限 空阔的天地间 梦想与现实一同起飞 在达楞浩绕之巅张扬 与白云一起融化 洒落在天空的蔚蓝中</b></fon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