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10月4日,我们来到了内蒙额济纳旗的弱水胡杨林、怪树林、黑城遗址。<br></h3> <h3>弱水·金沙湾风景区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西南18公里处(酒航路98公里处) 素有“最美胡杨林之称”。<br></h3> <h3>坐落于美丽的弱水—弱水河畔(即黑河) 黑河在古代又被称为“弱水” “弱水三千 我只取一瓢饮”的佳句正是意指此河。<br></h3> <h3>一弯碧波,几棵胡杨。习习微风好清爽。吹皱一池秋水,摇碎半边金光。大漠对蓝天,枯树望夕阳。天上胡杨,梦里胡杨。 漫天红霞,一晕斜阳。脉脉余晖金胡杨。醉梦不知身是客,却在他乡唱牧歌。无语黄沙,树高影长。你是胡杨,我是胡杨。 暮色苍苍,秋夜初凉,俯身捞月,我在梦乡看胡杨。树影摇曳,树声恍恍。《马头琴恋曲》,悦耳悠扬。昼也胡杨,夜也胡杨。<br></h3> <h3>沙海茫茫,驼铃叮当,默默相送是胡杨。古来征战几人回,弱水流沙,黑城土墙。离人泪,胡杨霜。天涯孤旅,几人愁断肠?古也胡杨,今也胡杨?<br></h3> <h3>我以为最能刺激人视觉和神经的不是被赞美诗淹没的胡杨林,而是被无数人当成艺术品欣赏的怪树林。<br></h3> <h3>额济纳的十月,只要有胡杨树的地方,就会有金辉摇曳的灿烂。而我将要看到的,是这个绚烂生命的坟场。<br></h3> <h3>我随着人潮来到额济纳达呼布镇外望不到边际的荒漠,眼前这一堆堆怪骨嶙峋的胡杨“陈尸”,宁无生息,一片惨白。<br></h3> <h3>或成群匍匐,或侧身蜷曲,或斩腰断臂,或独木傲立,他们张着干裂的嘴,怒目决眦,双臂倔强地伸向天空,以难以名状的肢体语言向来访者展露着疼痛的灵魂。<br></h3> <h3>我的情绪被这片让人惊悚的旷野染成空白,荒漠的烈日吮吸着空气中的每一粒水分,似乎也烤干人的思维。我在一片匍匐的僵硬的怪树林里挪动着并不轻松的脚步,竟然无法找到安慰这大漠悲情的语言。</h3> <h3>他们真的死了,可我们还活着。怪树林会让我们记住对自然无所用心的虐夺带给人类的报应吗?眼前这片淹没在漫漫流沙之中的苍凉景象会是我们眼中的终极再现吗?我们会记取痛失罗布泊、可可西里的剜心之痛吗?<br></h3> <h3>风起额济纳,沙落北京城,谁来拯救胡杨林?谁来拯救我们的天空,我们的呼吸,我们的子孙后代的未来?怪树林的苦难和悲情,似乎正在等待着人类理性反思的脚步走近,再走近……如果我是时针,我愿回拨千年光阴,去追回怪树林的华丽身影,如果我是黑水,我愿回流千转百折,去还原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绝色黄昏。<br></h3> <h3>我随手拾起一截胡杨木残枝,抚摸它坚硬而斑驳的躯干,天,还是干燥得让人焦渴难耐。残阳中,怪树林无声的呐喊似乎穿越时空,瞬间涂满耳际。
<br></h3> <h3>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约25公里处,在一片戈壁与沙丘中间,有一座古老的城池——黑城,它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br></h3> <h3>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蒙古军第四次南征攻破黑城,1286年元世祖在此设“亦集乃路总管府”,成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枢纽,传说中的马克波罗就是沿着这条古道走进了东方天堂。<br></h3> <h3>到了明朝,征西将军冯胜于1372年攻陷黑城,大概是太过偏僻太过荒凉,朝廷放弃了这个地方,黑城遂成为一座废城,被遗弃在历史的烟云之中,渐渐为茫茫沙海所吞噬,就像西夏王朝一样,成了一个谜一样的存在。 <br></h3> <h3>现存的黑城遗址由城墙,东、西门缺口、城内水田、护城河组成。城墙系用土夯筑而成,高5米,宽5米,东西长175米,南北宽205米,在东、南、西、三方的城墙上均有向外凸出的墙体。<br></h3> <h3>历史上的黑城,是一座按中国古代传统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典型城池。《辞海》对城池的解释是:“城谓城垣,池谓城河。旧时都邑四周有城垣及护城河。以资防守。”其主要功能是抵抗外来的武力进攻,用于军事防御。用土夯筑成高墙,沿城四周挖有比人深的护城河,并引长流水灌入。在东、西、北三方开有城门,城门上各建有城门楼。在南、西、北凸出的城墙上建有3座箭楼。<br></h3> <h3>城内的市上,建有形成十字的4条主街道,在南边没有开城门的城墙下,建有官衙,在西南角上建有仓库,贮备粮食,在城中建有水井一口。城中多数是南诏王的亲戚,属于奴隶主贵族世家,他们在街上建的房屋全是“重屋制如蛛网”的民居。李姓王妃娘家的直系亲属住的则是豪宅大院。<br></h3> <h3>黑城,一座被历史和自然合力埋葬数百年之久的城池,却不仅仅是大西北环境恶劣的结果,更是旧中国国力羸弱的真实体现。至今,我们看到的黑城,依然半埋在黄沙之中,满目疮痍,一派沧桑。<br></h3> <h3>如今的黑城,已经淹没在黄沙之下,早就没有原来的风貌。两座佛塔孤单地耸立在那里,外表早已是斑驳陆离,露出青砖的内层,它一直守在那里,记录着黑城风霜雪雨的故事,印证着一代代人的离合悲欢。<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