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0704骑行318 第5天。</h3><h3>七点左右大家就吃过早饭准备出发了。</h3> <h3>折多山半山腰的折多塘,昨晚下过雨,地面依旧潮湿,远处云雾缭绕。</h3> <h3>早餐的时候老马发给每人一只抗高反的口服液,交待大家出现高反不适时可服用。老马还教了大家根据植被的变化来确定所骑行位置的海拔。</h3><h3>能否熬过高反继续走完318,就看今日折多山的翻越啦!有点小惶恐夹杂小期待呢!</h3> <h3>骑行318神器之二--保鲜膜。</h3><h3>雨和寒冷是318七八月份雨季难于避免的两样困难或挑战。五天的骑行里,几乎每天都下过雨;而下坡时的寒冷亦难于避免。</h3><h3>保鲜膜的作用在于可以蒙在头盔上面防止头发弄湿,保持头顶的温度。在下坡时,若没有厚实的裤子则可以把保鲜膜层层捆绑在腿上,能够御风御寒挡雨哈。</h3><h3>这些都是领队马明明教我们的,受益匪浅。</h3> <h3>折多山最高峰海拔4962米,垭口海拔4298米,与康定市的海拔落差达1800米,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折多山既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翻过了折多山,就正式进入了康巴藏区。“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就是"折多"二字。折多山的盘山公路确实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象"多"字一样,拐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难怪当地人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br></h3> <h3>折多山是对骑手们体力和耐力的考验,在高原地区能否找到合适自己的呼吸和踏频节奏从而克服高反带来的不适很关键。康巴第一关,对所有骑手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大家有何反应呢?二十几公里的长坡已在等候着大伙!</h3> <h3>贡嘎雪山观景点。</h3><h3>远处的贡嘎雪山云山雾罩,影影绰绰。骑手们都停歇下来拍美景。</h3> <h3>车嘶吼着慢慢爬......</h3> <h3>人喘息着慢慢踩......</h3> <h3>"噗嗤"一声,我家小伙子拉响了折多山第一爆胎。</h3> <h3>还好马队就在附近,飞速赶来救援。</h3> <h3>小疯子也刚好带有气筒等补胎工具,拆的拆,补的补,充气的充气,以马队为首的三个小伙伴补胎忙。</h3> <h3>我袖手旁观无所事事就拍拍照吧。</h3><h3>三个小伙子很快修好了车,继续骑行咯。</h3> <h3>爬坡时再次碰上摄影师涛哥,聊天中说到他昨晚终于梦见他去世多年但之前从未梦见的父亲,想想自己昨晚梦境里出现的尘封已久的人和事,藏地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h3><h3>这两天口渴的厉害,和涛哥谈过后才明白估计自己这几天水里一直放葡萄糖的缘故(接下来的骑行我再也没放葡萄糖了),不然318骑下来我血糖是否要增高了。涛哥还教我说有重车经过时(尤其是隧道里)一定要抓稳车头,否则强大的气流可能把我们吹倒很危险。</h3><h3>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h3> <h3>到这个点时涛哥说他去年送朋友骑行318时有在这个地方留影拍照,这次同人同景继续留念。此人此景,相同亦不同。</h3> <h3>如果我将来某一天再次经过,亦来个同人同景。</h3> <h3>一路上各种藏族风情次第显现。如路边的玛尼堆。 </h3><h3>在藏区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堆”,藏语称“朵帮”,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藏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浩如烟海的玛尼石刻品,凡人迹所至,随处可见,它是藏族刻在石头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h3><h3>玛尼堆带有藏族人文独特的气息,似高原上闪耀灵光的大地经卷。在玛尼石上刻上信仰的箴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传承佛法的石刻艺术。无论是清晨还是月夜,内心有着祈愿的人们会在玛尼堆旁摇着玛尼轮默诵经文虔诚地一圈圈走过。</h3> <h3>虽然高反对我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我明显感觉到了高原和平原地区骑行节奏的不一样了。保持自己呼吸和踏频的节奏非常重要,若是停停走走,原本调整好的节奏又得重来,那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情。尤其是停歇下后刚刚开始骑行,双腿因氧气还暂时无法输送到极度疲软无力要死要活非常痛苦,一段时间后才能舒缓。(所以后来的骑行即使是几十公里的坡也很少停下来歇息,最多是放慢频率而已)</h3><h3>这段坡一个一直跟我后面的小伙子对我说"跟了那么多人还是跟着你的节奏我骑得最轻松",不过我后来加快速度后就不知他哪里去了。</h3><h3>我家的小伙子算是累趴吗?</h3> <h3>很快满血复活。</h3> <h3>水转经筒。</h3><h3>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转经桶等,与八字真言和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有关,藏传佛教认为,持颂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br></h3><h3>水转经筒一般安置在原野上没有城镇,甚至看不见牧人的有水流动的小溪旁。借着水流,转经筒在小溪上日夜不停地转。祈求山青水绿,人畜两旺,也为游牧们祈求无病无灾及为商旅过客求得一路平安。不论经筒里装的金刚经、平安经、大藏经……都是劝喻济世的教义。它水磨般地转在阳光下、风雨中、飞雪里,从不停息分秒,默默保佑着世间一切有情众生。</h3> <h3>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h3><h3>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h3><h3>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h3><h3>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h3><h3>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h3><h3>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h3><h3>那一月,我轻转过所有经筒</h3><h3>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h3><h3>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h3><h3>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h3><h3>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h3><h3>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h3> <h3>后勤车和志愿者在合适的地点等候骑友们,嘘寒问暖加油鼓劲茶水点心等服务。</h3> <h3>11点35分左右我们母子两人先后登上了折多山垭口。</h3><h3>站在白塔前经幡下,回首一路爬过蜿蜒盘旋的折多山路,兴奋和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我唯有泪流满面,匍匐在白塔前,感恩佛祖的眷顾和上师的加持;这亦是一种成功战胜自我的喜悦,是炼狱中的初试锋芒,这意味着成功翻越了第一座海拨4298米的高山,我们安然无恙正式进入了高原,骑行318的信心和勇气都得到了大大加强。
<br></h3> <h3>小伙子表现很棒!这个垭口有买小吃的摊点,让他选了爱吃的算是好好犒劳他了。</h3> <h3>那么辛苦上来,怎能不好好照几张相呢?</h3> <h3>在藏区,你若爬坡看到五色经幡,就明白很快就到垭口了。</h3><h3>在西藏,随处可见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被认为有灵气地方的五彩经幡。<br></h3> <h3>之所以被称作经幡,是因为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这样,经幡便成为连接神与人的纽带。风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风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h3> <h3><br></h3><h3>经幡藏语称“隆达”。是一种用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的长方形彩旗,共有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色序不能错乱,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藏传佛教又赋予五色为五方佛及五种智慧之含意。一些学者更认为五色经幡还融入了中华民族古老的五行说,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据传经幡缘起藏族先民崇信自然的祭祀山神的仪式。经幡上多印有经文咒语、佛像神马等图案,是西藏古老的本教文化、藏传佛教的密宗文化,并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h3> <h3>悬挂经幡是千百年来流传于藏民族地区的一种宗教习俗,有着自身修行、利益众生的功德。风每吹动一次经幡,就如同将上面的经文诵读了一遍。上苍诸佛保护一切制造和悬挂经幡的人们,哪里有经幡,哪里就有善良吉祥。</h3> <h3>高海拔,低温度,还有大风和轻微的高反,马队要求我们不宜久留,督促我们快下山了。</h3> <h3>三十八公里的下坡,亦非易事。虽说难度不大,但如果不注意控速,且下坡时随着海拔的降低氧气增加容易瞌睡非常容易发生危险。马队亲自压阵带着我们这一梯队的人下山。</h3> <h3>到这个点后,马队说你们可以自己走了,危险地段已过。</h3> <h3>如此美丽的景致,应该是快到了传说中"摄影天堂"新都桥了吧。新都桥镇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西部地区,是令人神往的“摄影天堂”,地处在公路318国道南、北线分叉路口,是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详地吃草……川西的平原风光美丽地绽放。这,就是新都桥,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的天堂”。</h3> <h3>山上有六字真言,也有对党和祖国的赞颂。</h3> <h3>再骑行了一段起伏路后两点多点就到达了今晚入住的登巴客栈了。</h3><h3>登巴客栈是一路走来为数不多让我心生欢喜的客栈之一,宽敞的院落了种满了花草,更重要的是带有卫浴的双人间布置的蛮温馨可爱。</h3> <h3>午饭还没吃呢,安顿了住宿后就在客栈的小卖部泡面解决了。</h3><h3>坑爹的是客栈里的烘干机,第一次微信了十几块进去等了十几分钟打开后依然湿漉漉的,以为时间太短又设置了更长的时间花了更多的钱等候了几近一个小时后打开后依然如故😒,也是醉了。浪费钱不说,还浪费了时间,让我们后面只得排队等候免费的脱水机。</h3><h3>后面居然天空就下雨了,不少未到的骑友淋了个湿透。几日来,下午都下雨,我们笑称这是天然的关门时间--谁超过时间未到就得淋雨。</h3><h3><br></h3><h3><br></h3><h3><br></h3> <h3>虽然房间在二楼,楼梯有点陡,爬个十几阶上去,腿软气喘得不行。</h3><h3>晚上的晚餐得分批次等候,会后马队依然召集大家交待第二天相关注意事项。</h3><h3>听说不少骑友高反严重无法适应只能退出了。具体哪些骑友还真不认识,因为才短短的五天还未相识就分开。。</h3><h3>第二天将翻越高尔寺穿越高尔寺隧道进入雅江后爬坡入住藏式民居,美丽的布式三姐妹等着大家,男骑友们是否很期待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