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给学生提供李晓明老师的步骤图</h3> <h3>背景: 整体通刷一层淡古铜色(朱磦加墨加少许藤黄加少许曙红),趁湿的时候,用餐巾纸细心的将斑鸠部分的颜色吸除,露出底层的白色。</h3> <h3>背景: 斑鸠的四周,及右边的出枝部分以及竹叶的下方,用很淡的褐色(赭石加墨) 多次的大面积的统染。染色的范围要大些,要用水笔多次的拖染,无任何笔痕为佳。</h3> <h3>斑鸠: 整体平涂薄白粉底色,眼珠平涂桔黄色(藤黄加朱磦),嘴爪部分平涂粉红色(曙红加白粉)。</h3> <h3>斑鸠: 用淡赭石分染羽片的根部,多分染几遍,最暗处可以用淡赭墨色小面积分染。颈部后面的黑斑,用淡墨平涂,羽片的边缘留较宽的白边,和白色羽毛接壤的部分要染淡。眼珠,继续小面积勒染朱磦。嘴,继续分染曙红。爪的鳞甲部分,填浓曙红,靠上和靠内这两边留整齐的水线。爪垫部分,勒染淡曙红。</h3> <h3>斑鸠: 所以的羽片,从边缘往内大面积的提染中等浓度的白粉。一些绒羽的交界处,染色时要注意边缘的虚化处理。</h3> <h3>斑鸠: 嘴部罩曙红后,再用白粉提勒嘴尖。眼部,浓墨点睛后,浓白粉勾眼圈并点高光。身体的羽片最暗部小笔的勒染淡褐色(赭石加墨) 后,用浓白粉剔出羽筋并丝毛。其中,绒羽部分的丝毛一定要注意分组和交叠关系的正确表现。颈后的黑斑,中墨丝毛。爪部,淡曙红点粒状突起并用白粉复点。<br></h3> <h3>瓢虫: 头部涂中墨,颈部涂白粉,身体涂朱磦。</h3> <h3>瓢虫: 身体四周勒染曙红,颈部勒染淡朱磦,头部勒染浓墨。</h3> <h3>瓢虫: 浓墨点睛,浓白粉提亮颈部,浓墨点出背部的黑色斑点。腿,也用浓墨细笔勾出。</h3> <h3>红叶: 正叶平涂中等浓度的朱磦色。一次不浓的话,可以多涂两次,但是色彩一定要均匀。反叶,平涂肉色(朱磦加白粉)。叶柄也需要分正反。遇到虫咬的边缘部分,空出2毫米左右的白边。中远景部分的叶片,用色要淡一些。</h3> <h3>正叶: 用曙红从根部往尖端大面积统染,叶片的边缘留整齐的水线,到了尖端要越染越淡。叶筋左右的起伏,在本步骤无需表现。反叶: 用淡朱磦统染,染法基本同正叶。</h3> <h3>红叶: 正叶多次分染中等偏浓的曙红,一定要染足。叶筋左右的起伏变化需要仔细刻画,染低法和染高法要交替运用。反叶用朱瞟继续分染,叶筋边缘留水线。叶柄要分正反,分别用曙红和朱磦勒染。同样,远景的部分用色要淡。</h3> <h3>正叶: 用墨红色(曙红加稍许墨) 在红叶的暗部小面积提染后,再从亮部往暗部大面积的罩染中等浓度的朱磦色。反叶: 用中等浓度的肉色(朱磦加白粉) 从亮部往暗部罩染。</h3> <h3>正叶: 浓墨复勾外轮廓,中墨勾勒细叶脉。非常饱和且很淡的胭脂点出正叶上较重的色斑。反叶: 淡曙红复勒外轮廓并勾勒细叶脉,色斑用胭脂水(胭脂加大量水) 点出。芽苞的尖端,勒染淡曙红。</h3> <h3>竹叶: 平涂淡墨,后方的竹叶平涂清墨</h3> <h3>竹叶: 统染淡墨,以区分竹叶的上下层叠加关系为主。</h3> <h3>竹叶: 破碎的边缘部分,平涂2毫米左右的中等偏淡的褐色(赭石加墨)。然后,将所有竹叶的亮部罩染薄白粉,表层的叶片白粉的浓度稍厚。</h3> <h3>竹叶: 白粉复勾中间的主筋,叶片的平行叶脉则用淡墨细笔勾勒。</h3> <h3>老干: 平涂淡褐色(赭石加墨)。</h3> <h3>老干: 淡墨分染,主要分染出前后质感的压盖关系以及疤节和出枝部分的起伏变化。</h3> <h3>老干: 用较干的淡墨皴染,笔法要干涩一些。细枝,以左右勒染为主,细致的中间亮部可以稍加横皴纹,让细枝部分不要显得过于的光洁。<br></h3><h3>老干: 重墨局部复勾老干的墨线模糊处,尤其是近处的老干交叠出要以较重的墨线来区分前后关系。然后,用有着一定浓淡变化的墨色来点苔,并且在苔点还未干透的时候,趁湿的冲入四绿色(三绿加白色)<br></h3> <h3>老干: 用中墨小笔对老干的明暗进行较为细致的皴染,整个老干的明暗关系要分明,偏左偏上的方向,是老干的亮部之所在。疤节和枝桠附近的明暗要非常细致的用小笔来皴擦。细枝,比老干的颜色要更浓一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