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八岁那年,偶然在母亲工作的图书室,我发现了一本《一千零一夜》。在母亲的指导下,我借助小小的新华字典尝试着进行了阅读。和着那些光怪陆离、天马行空的故事,“波斯”这个名词也第一次印入我的脑海。在我的想象中,波斯是一个遥远、奇妙、神秘、魔幻的地方,也是我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其中翱翔的地方。我无数次问自己,波斯到底在哪里?真的有神灯、飞毯吗?</h3><h3> 九岁那年,通过《上下五千年》,我第一次触及波斯文明的历史,也第一次知道了神秘的波斯就是当今的伊朗。然而,了解神秘伊朗的信息来源,也仅仅局限于书本的介绍和家中那台十二寸黑白电视机里零碎的新闻报道。</h3><h3> 上世纪八十年代,伊朗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两伊战争”和霍梅尼对英籍印度裔作家拉什迪下达的宗教追杀令。 一晃三十年,在如今信息共享的互联网时代,我惊讶的发现,伊朗始终未曾像我们揭开神秘的面纱。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度?面对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及政治挤压,他仍是如此的桀骜不驯、毫不妥协,顽强的抗争中处处彰显伊朗人民从古波斯文明继承下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作为一个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国家,伊朗政教合一的体制也是如此的神秘和令人好奇。就是这样一个被周边世俗化的阿拉伯王权制穆斯林国家所敌视、被西方国家诟病的体制,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却能长期存在,近四十年来仍然彰显着顽强的生命力。</h3><h3> 四千年前,当雅利安人的一支从中亚草原翻越兴都库什山脉一路南迁时,也许他们从未想过,他们将终结四大文明中的三个,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应该也未曾料想,他们的后裔会建立独特的波斯文明。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文明更替、文化冲突史,充斥残酷的杀戮和血与火的悲歌。诞生于三千年前的波斯文明,尽管经历过外族的入侵和无数次王朝的更替,更是在公元七世纪因阿拉伯人的入侵而全面伊斯兰化。然而信仰的改变却无法阻断波斯文化的传承,波斯的语言得以流传,波斯文化还永久的影响了伊斯兰教文化的发展。时至今日,我们所见伊斯兰清真寺圆顶造型就是源自中古波斯的建筑风格。</h3><h3> 我想,世界上不同的文明缔造了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间要的是相互的理解与包容,而不是冲突与对抗。敢于向美国叫板的伊朗,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只有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沿着传承三千五百年的波斯文明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你才能认识一个真正的伊朗。</h3><h3> 带着对波斯文化的向往,遵循习总书记“一带一路”的倡议,我背起行囊,沿着古丝绸之路的轨迹,踏上前往伊朗高原上古老帝国的旅途,去接触波斯的民族,去感受波斯的文化,去领略波斯的风情,去聆听波斯的故事,去了解真正的伊朗......</h3> <h3> 在伊朗11日的行程,我们主要是在伊朗中部画了一个圈,依次造访德黑兰、设拉子、亚兹德、伊斯法罕、卡尚五个城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德黑兰:年轻的帝都</b></h3><h3> 德黑兰位于伊朗高原北麓,有东方巴黎之称,是目前伊朗最大的城市,它成为首都的历史有280年了,这个时间不算短,但因为它是迄今为止最后成为波斯首都的地方,所以它是年轻的帝都。</h3><h3> 它是一个焦躁、拥堵,略显杂乱的城市,但又处处充满艺术的气息。霍梅尼陵墓、自由纪念塔、格列斯坦宫是必去之处。</h3> <h5> 傍晚时分,蓝调映衬下的霍梅尼陵墓金碧辉煌,伊朗人民用这种方式来纪念领导伊斯兰革命的这位精神领袖。霍梅尼陵墓迄今仍在继续扩建中。</h5> <h5> 作为德黑兰城市的象征,自由纪念塔就像一对意欲翱翔天际的巨大翅膀,仿佛在昭示着人们,冲破桎梏,放飞梦想,实现自我。这个伊朗末代王朝——巴列维王朝的产物,是德黑兰地标之一,原名皇帝塔,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改名为自由纪念塔。伊斯兰革命是否真的为伊朗人民带来了自由,孰是孰非,就留待历史去评述吧。</h5><h5><br></h5> <h5> 格列斯坦王宫,是德黑兰最古老的历史遗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王宫最初建造于16世纪的萨法维王朝,现存的建筑建造于1865年恺加王朝统治时期。王宫具有鲜明的波斯建筑风格,外墙贴满了以金黄色和蓝色为主调的彩釉瓷砖,图案优美色泽艳丽。整个建筑采用了各种拱形造型,增加了立体透视感。</h5>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设拉子:玫瑰与夜莺之城</b></h3><h3> 在公元前六世纪,当波斯帝国刚刚建立时,设拉子及周边地区就成为波斯帝国的首都,是伊朗最古老的帝都。这里是波斯著名诗人萨迪的故乡。整座城市都处处彰显着艺术的气息。</h3> <h5> 卡拉姆汗王宫及周边一直是设拉子民众休闲的好去处。当夜幕降临,卡拉姆汗王宫的城楼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忙碌一天的人们开始呼朋唤友,三三两两在周边的广场和绿地上休闲纳凉,不时的还有一辆马车从城楼下经过。此时的我支起脚架,用镜头去记录设拉子人晚间的休闲时光。</h5> <h5> 粉红清真寺,因为它魔幻般的色彩而成为著名网红地,以至于大家都不再记得它的真名叫莫克。其冬日礼拜堂外表其貌不扬,但在清晨太阳刚刚升起不久时步入其中,你就会发现另一个世界,一个梦幻般的存在。</h5>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波斯波利斯:第一帝国的记忆</b></h3> 公元前55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以设拉子为中心建立了波斯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世界上由此诞生了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强大帝国,史称波斯第一帝国。此后,他的继任者大流士一世,在距设拉子六十公里外的波斯波利斯建立了波斯首都,后于公元前330年被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焚毁,波斯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因外族的入侵而终结。</h3><h3><br></h3> <h5> 经历2500年岁月的冲刷,如今的波斯波利斯古遗址只剩下残存的宫门、石柱,在漫漫黄沙上向游人讲诉着波斯帝国昔日的辉煌及曾经历过的悲怆。</h5><h5> 文化的包容、和平的发展,全人类最宝贵和最朴素的期盼……</h5><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亚兹德:昔日波斯国教之都</b></h3><h3> 亚兹德,有人类定居的历史已绵延6000余年,成为波斯帝国宗教中心的历史也有1500年了。3700年前,在此诞生了古波斯的本土宗教拜火教,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唯一神崇拜的宗教。公元三世纪,波斯萨珊王朝时期,从拜火教发展演化而来的琐罗亚斯德教成为波斯国教,亚兹德最终成为拜火教文化的中心。</h3> <h5> 我们来到市中心,用镜头去记录有着400年历史的亚兹德广场那炫丽多彩的一面。</h5><h5> 今晨……</h5> <h5> 昨夜……</h5> <h5> 亚兹德古城区里的风塔建筑。</h5> <h5> 亚兹德古城区光影交错的巷道。</h5> <h5> 亚兹德最大、最古老的清真寺,星期五清真寺。1600年前,此处原为拜火教的火庙。1400年前,阿拉伯人控制波斯后,全面推行伊斯兰化,这里被改建为清真寺。从底基到宣礼塔顶高达52米。</h5> <h5> 清真寺内部最美的部分就是穹顶。</h5> <h5> 亚兹德的钟塔。</h5> <h5> 伊朗是伊斯兰什叶派为主,信奉十二伊玛目,这是第三位伊玛目后代的陵墓,亚兹德人的圣地。</h5> <h5> “Daad Hotel”酒店位于亚兹德市中心。酒店的建设可追溯至1928年。酒店保留了其传统的古建筑,同时也配备了现代化的设备,环境清静且美丽。因以客户至上的准则而赢得了2009年的敬业奖。是此次伊朗之行体验最佳的酒店。</h5>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伊斯法罕:半个天下</b></p><h3> 建立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伊斯法罕,一个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曾多次成为波斯的首都,目前是伊朗第四大城市。</h3><h3> 公元1598年,波斯萨法维王朝(即波斯第三帝国)第三任国王阿巴斯一世将首都从靠近边境的加兹温迁来伊斯法罕。此后,这位崇尚艺术的国王在伊斯法罕大兴土木,留下了一个个建筑经典。今天,我们在伊斯法罕所能见到的全部古建筑均诞生于那个时期。伊斯法罕这座古城随着阿巴斯一世迁都于此再度复兴。此后近百年时间里,伊斯法罕八方宾朋来聚、商贾云集,它见证了波斯萨法维王朝的鼎盛时期。波斯谚语“伊斯法罕半天下”就是对当时富甲天下帝国都城繁华盛景的真实写照。</h3><h3> 如今伊斯法罕在伊朗的地位就好比中国的上海,这里聚集了全伊朗最会做生意的一群人,似乎要重现“一城半天下”的繁华盛景。</h3></h3> <h5> 阿哈温德汗桥,即著名的三十三孔桥,它是伊斯法罕的地标之一,见证了这个城市四百二十年历史的风云变幻。</h5><h5> 傍晚时分,在夕阳金色余晖的映衬下,大桥显得格外壮美。</h5> <h5>日出前的一抹蓝调,让三十三孔桥在芳华中透出一点点的静谧安详。</h5> <h5> 拥有400年历史的哈鸠桥,城市沧桑的又一见证。</h5> <h5> 在哈鸠桥的晨光中放飞自我。</h5> <h5> 今天伊斯法罕人的生活已与两座古老石桥融为一体。</h5> <h5> 三十三孔桥洞下吸水烟的波斯少女。</h5> <h5> 四十柱宫,阿巴斯一世的王宫。支撑王宫穹顶的二十根核桃木柱子连同水池中的倒影成为它名字的由来。崇尚艺术的阿巴斯一世把它变成了一座流光溢彩的艺术宫殿。王宫内的六幅巨大壁画四百年来在向人们讲述着阿巴斯一世英雄的传奇和萨法维王朝往日的辉煌。</h5><h3><br></h3> <h5> 伊玛目广场,世界第三大广场,是伊朗七个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由广场、巴扎、皇帝清真寺、伊玛目清真寺等一系列建筑组成,其原址为阿巴斯一世的马球场。</h5><h5> 夜幕下伊玛目广场的一隅已经尽显半个天下的霸气。</h5><h3><br></h3> <h5> 伊玛目清真寺,也叫蓝色清真寺,伊斯法罕最大的清真寺。</h5> <h5> 曾经阿巴斯一世专属的皇帝清真寺。</h5> <h5> 伊玛目广场一隅,伊斯法罕人民的休闲时光。</h5> <h5> 伊玛目广场一隅,曾经的国王办公楼金碧辉煌。</h5>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卡尚:波斯建筑艺术的宝库</b></p><h3> 卡尚,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人类定居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它曾作为重要的驿站,因古丝绸之路而兴起。在阿巴斯一世定都伊斯法罕时期,卡尚的城市发展达到历史的顶点,此后逐步被边缘化。如今的卡尚因保留有多座完整波斯建筑风格的古宅和世界遗产费恩花园而吸引游人的目光。</h3></h3> <h5> 卡尚著名古宅“Tabatabaee”组图,波斯风格建筑集大成者。水池、圆顶、拱门,不可或缺的波斯元素。</h5>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Abyaneh:不老的传说</b><br></p><h3> 位于伊朗高原中北部的奥比杨内(Abyaneh)古村,自帕提亚时期就已存在,因交通闭塞,二千余年来仍然保持着中古波斯的文化特色,那里的人们穿古老风格的服饰,讲古老的语言,信奉拜火教。如今伊朗政府对古村进行保护性的旅游开发,让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了解一下中古时期的波斯文化。古村海拔2220米,是此次伊朗行程的最高点,不能进行太过剧烈的运动。</h3></h3> <h5> 中古波斯女人的传统服饰,是艳丽的碎花长袍和头巾,与伊斯兰化以后的服饰色彩有着根本的区别。</h5> <h5> 傍晚时分的古村静谧安详。</h5>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走进伊朗:去妖魔化</b></p><h3> 通过走进伊朗人的生活,与伊朗人直接接触,对伊朗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中单纯的文字介绍以及媒体中带有倾向性的、妖魔化的宣传报道,我对伊朗有了更为直观和全面的认识,也更增加了我对这个国家和人民的喜爱。</h3><h3> 几点感受:</h3><h3> 1.伊朗社会稳定、很安全。唯一不确定是来自美国的战争威胁。</h3><h3> 2.伊朗是伊斯兰国家,主体民族是波斯族,是雅利安人后裔,不是阿拉伯人;通用语言是波斯语,不是阿拉伯语。</h3><h3> 3.伊朗伊斯兰革命已近四十年,伊朗已成为中东地区国内社会最稳定、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伊朗人民热情大方,对中国游客很友好,称中国为“chin”(秦),经常主动与我们聊天,面对我们的镜头大方得体,甚至主动要求我们为他们拍照。</h3><h3> 4.波斯文化和中华文化一样源远流长、从未断流。</h3><h3> 5.伊朗之旅,是对文化的体验和感受,这里没有令人炫目的自然风光,有的是别具一格的文化氛围。拍摄作品以人文、建筑为主。</h3><h3> 6.很多国内的年轻人选择来伊朗自由行,当然他们大多数就是去不同的网红地留影打卡而已。</h3><h3> 下面用一组组人文组图来展示伊朗人民的风貌:</h3></h3>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行摄之旅:花絮</b></p><h3> 脚步丈量大地、目光探索世界的旅程总是充满不可预见的新奇,也常常遇见意外的惊喜。</h3></h3> <h5> 在旅途中发现奇怪的建筑,外形很像……,它究竟是什么东东了?</h5><h5> 原来它是人造超大“冰箱”,波斯人智慧的凝结,距今已有180年历史。</h5> <h5> 被我们长枪短炮吓跑的龙卷风。</h5> <h5> 2013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逃离德黑兰》,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解救6名美国大使馆人质的故事,就是以发生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真实事件为原型的。但真实的事件远没有电影中那般惊险、紧张、刺激,反而有些过于的平淡。</h5><h5> 离开伊朗前的最后一天,大家专门去原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所在地看了看,可以看出两个国家骨子里的对立与不可调和。</h5><h5> 不过,我们可不是逃离德黑兰,我们是:再见,德黑兰!</h5> <h5> 旅途中充满欢乐、充满活力的巴士!</h5> <h5> 不小心成为别人镜头里的风景。有一群摄影大伽们做伙伴真的很幸福!</h5><h5> 谢谢你们,我亲爱的同行小伙伴们,因为有你们,我的旅途才如此精彩,希望有缘再相聚!</h5><h5> 再见,伊朗🇮🇷!</h5><h5> 再见,亲爱的小伙伴,愿大家人生的旅途永远精彩相伴!</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