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乐章——四十年聚会 《中》——演出和游戏

赵铁牛

<h3>  在我的梦中曾有一条小溪,</h3><h3> 它日夜不停奔流在我心里。</h3><h3> 多少年过去了,</h3><h3> 但我仍保存着美好的记忆。</h3><h3><br></h3><h3> 我从梦中醒来,</h3><h3> 再也不见你的踪迹。</h3><h3> 千百次的问你,</h3><h3> 你为何流的这样喘急?</h3><h3> ——摘自李君诗歌散文集</h3><h3> 的《梦中小溪》</h3> <h3>(01)(上接第一乐章)</h3><h3> 2018年7月24日的三分场七八届同学40周年联谊会正在进行中, 53名同学和老师在锦旗上签名留念完成后,许福昌班长代表联谊会组委会发言,宣布了这样大型联谊会活动,每五年举行一次。还特别严肃地提到大型活动注意安全问题。老班长牟淑霞首先表示祝贺,接着外地同学代表余迎波讲话。强老师发表讲演后,牟老师发表感言。第二乐章从这里开始。</h3> <h3>(02)柴华和于凤芝继续主持联谊会。他们说:牟宗琴老师的讲话給我们启发,増进了师生感情。为了我们师生的共同美好回忆。下面我们师生共同合唱长征组歌。</h3><h3> 同学们上前面了,排成三行,斜站在荧幕前。强老师指挥,站在同学们的对面。荧幕上出现了战士文工团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演出实况录像,随着音乐的节奏,在强老师的指挥下,大家齐唱: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天如火来,水似银啊……。望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学生,强老师不由得心潮彭拜,随着歌声,回忆起四十多年前的往事。</h3><h3><br></h3> <h3>  (03)那是1973年强老师当这个班的班主任,和同学们相处是从四年级上学期一直到六年级下学期,整整二年半时间。那时同学们还是小孩,个子不高,在强老师的印象里尤其是柴华,坐在第一排,想不到现在如此伟岸高大。最顽皮的属赵喜庆,上课时手脚不停,怪样百出,讨厌极了。想不到现在对老师这么好,这么有感情。虽然有病后讲不清楚话,很难用语言表达情感,但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来二龙山,晚上八点多,他开三轮来接站。第二天又来看我们。这次8日中午的告别宴会上,他只喝了一杯酒,也不像在河套和月牙湖山庄那样,喝完酒,早早就打道回府了。这次告别宴会上,赵喜庆就准备一定要和强老师一起照张相,他的愿望实现了。我们顾不上与他交谈,实际上很难和他沟通。 10日不到6点,天还没有亮,赵喜庆又开电三轮,早早的来送强老师,只是远远的,默默地望着我们,我知道他心里默默地为强老师祈祷,祝我们一路顺风。他多次給我们送菜,开门请他进屋,他把菜放在地上,不说话就走了。他是最早给强老师送蘑菇的同学,强老师不吃蘑菇,不要,花了好长时间解释,他才乐意拿走。他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老师当年的苦心没有白费。他想对强老师说:后来我懂事了,现在要对老师好。</h3><h3> 那些年没有音乐课,作为班主任,强老师考虑如何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如何开发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强老师想到了教同学们唱歌。</h3><h3> 我感到好奇,在二龙山既没有歌谱,也没有像现在的MP3播放机,强老师怎么学的长征组歌呢?强老师又怎么教会同学们唱的呢?同学们在我家练习合唱《长征组歌》时,我在网上查了,噢!整整十首,长征组歌共十首歌组成,它们是1,告别。2,突破封锁线。3,遵义会议放光芒。4,四渡赤水出奇兵。5,飞渡大渡河。6,过雪山,草地。7,到吴起镇。8,祝捷。9,报喜。10,大会师。</h3><h3> 我问了强老师,你要教学生唱,首先你要会唱,你怎么学会的呢?她給的答案是:我们在上海学校念书时,老师教的我们,那时我就会唱,来黑龙江后,我们排许多战友都爱唱歌。有人回家,我托她们帮我找歌谱。想不到,上海学校学的长征组歌,在二龙山派到用处了。</h3><h3> 我用钦佩的目光注视着她,我想的是:你是班主任,不是音乐老师。要把十首歌都教会学生唱,实属不易啊!太难了!不是天方夜谭,也是夜谭天方。她说当年确实把同学们教得都会唱了。</h3><h3> 我找到了为什么同学们对强老师这么好,这么热情,甚至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对待强老师的原因了,你能说小学生幼稚吗?不懂感情吗?不!孩子们最认真,最真诚,最掏心窝窝。——强老师真的对我们好,我们一定要对强老师好。真是心心相印啊!教师的幸福就在这里。啊!我太羡慕强老师了。我自叹不如!</h3><h3> 歌声在继续。</h3><h3>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敌人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牟宗元开始领唱了。</h3><h3> </h3> <h3>(04)牟宗元天生丽质好嗓音,平时不练习唱歌,但是他唱歌时声音就是洪亮,音质动听。我问他:你这么好的嗓音为什么不参加场部合唱队呢?我唱不好,还参加了几天场部“开心果”合唱团呢。他说你认识我妹吗?我说,我知道你妹牟宗秀是合唱团的独唱队员,是开心果合唱团的台柱。二次演出,每次都有她的独唱。十个农场汇演,我们农场合唱团唱二首歌,一首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一首是我和我的祖国,牟宗秀还有联唱,《不忘初心》。他悄悄的告诉了我什么原因,嘱咐我,不要在外面讲。这次18连来了100人返回第二故乡——二龙山农场,本来我们准备給他们演出的,彩排那天,牟宗秀独唱《北大荒人的歌》,唱的真有感情,好像都流泪了。我想我一定要学会这首歌。可能没有联系妥当,知青和《开心果》的联谊演出不搞了。</h3><h3> 牟宗元个子高高的,身材匀称,又是运动员的材料。他说他天天和爱人一起打乒乓球,</h3><h3>这是他拿乒乓球拍时照的相。我以为这是他每天锻炼身体的一种爱好。这次在同学网上才知道,他代表我们农场乒乓球队到《建三江》去比赛,还得了名次。正巧习近平主席考察黑龙江农垦系统,来到建三江管理局,了解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h3><h3> </h3><h3> </h3> <h3>(06)这是牟宗元在习近平总书记站立过的大田里感受幸福。你太幸福了!注意一下,已经有过多少人来这里了,把水稻踩倒了一片。噢!牟宗元的姿势不对,应该站着啊!主席就是站在那里的。也许是对伟大领袖的崇敬心情,要问问牟宗元,你们拍照都是单脚跪地吗?</h3><h3>这不是迷信,当年习近平主席带着一班常委到上海参观“一大”会址时,中午在上海福州路《老半斋》吃的工作餐。消息一经传出,《老半斋》火红起来,酒席天天爆满。那年春节,我和强老师一家在那里吃的午饭。吃饭时,我就觉得那里的工作人员太幸福了,能給习近平主席和中央领导端菜送点心,那得幸福一辈子!我迫不及待地问服务员,你们见到习近平主席了吗?让你们猜猜,服务员是怎样回答的。——“給我们放假三天,我们不知道中央领导来上海。”本来想让服务员传递幸福信息,我又问,你知道习近平主席坐在那间包房?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这样好,在《老半斋》吃饭,不管是哪间,仿佛领导都坐在身边。——这是一段佳话。</h3> <h3>(05)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稻田,拿起一把稻穗,看谷粒,观成色。强调北大荒建设到这一步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h3><h3><br></h3> <h3>(6.1)牟宗元等参加乒乓球比赛的运动员在习近平总书记吃饭过的《建三江》工会食堂聚会留念。</h3> <h3>(6.2)牟宗元和同桌队友。</h3> <h3>(07)全体同学大合唱共唱三首歌,第二首歌是《过雪山草地》,第三首歌是《到吴起镇》,强老师陶醉在給同学们的指挥中,我也沉浸在强老师的幸福中。</h3><h3> 当同学们回忆当年强老师教《长征组歌》的情景时讲:现在当我们唱响《长征组歌》时,我们就会想到强老师教我们唱时的情景,那时年纪小,记忆力强,大家认真学,不仅上课时学唱,下课也唱,好像没用多少时间,我们都学会了。小时候学的东西不容易忘。深深烙印在心里。</h3><h3> 柴华继续主持,他说:</h3><h3>下面请于熙杰,王旭,胡桂兰,于凤芝表演《水兵舞》。同学们响起热烈掌声。</h3><h3> </h3> <h3>(08) 她们穿着水兵的服装上台了,她们上衣是草绿色的水兵制服,两个穿红色短裙,两个是黑色短裙,显得格外精神。她们的面貌是神采奕奕,她们的舞姿是优美动人。我觉得水兵舞与其它舞蹈不同的地方很多,不仅音乐不同,动作也不同,优美的舞姿中带有战士的坚毅和刚强。</h3><h3>她们的水兵舞是非常娴熟的节目,在农场演出过几次,还和兄弟农场交流过,听说她们演出服装就有好几套,不同的季节像水兵一样要穿不同的服装。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享受着精神上的美味佳肴。我建议女同学要学舞蹈,广场舞,水兵舞,健身舞都行,不能老待在家里。你们看胡桂兰这么忙,每天还坚持跳水兵舞,也正是跳水兵舞的锻炼,才有足够的精力从事高强度的繁忙。</h3><h3> 柴华高度赞扬了她们的才艺后,接着说:为了让同学们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艺,下面我们进行击鼓传花游戏,鼓点落到谁哪里,谁就表演节目。让我们一起嗨起来吧!</h3><h3> </h3> <h3>(09)所谓击鼓传花,是指全体同学围成一圈,由两人击鼓手,即由赵桂凤和张文彪击鼓,鼓声响时,绢花从一个同学传給下一个同学,鼓声突然停了,绢花在谁手里,就由谁表演节目。游戏开始了,鼓声响起来,同学们都很紧张,就怕绢花传到自己手里,鼓声突然停下。随着咚咚的鼓声,绢花迅速地在同学们手中传递着,气氛紧张而欢快。只要把绢花传給了下一个同学,这个同学立刻就会发出欢快的笑声。第一次击鼓的时间很长,几乎传了有大半圈,突然停下,刘云利大高个,拿着绢花还没有反应过来呢!表演节目吧!刘云利二话没说,唱起了《南泥湾》。</h3> <h3>(10)这是一首全民都熟悉的歌曲,随着他的歌声,同学们給他打拍子,和他齐唱,給他鼓励,同学的友谊之情,溢于言表。刘云利带了个好头,击鼓传花继续。有几个男同学借口烟瘾上来了,走出教室,其实是怕绢花传給自己,自己没准备。其实我看出来了,绢花就是要传給有准备的人。</h3> <h3>(11)这次绢花刚传了几个同学,到余桂梅时停了,余桂梅站起来说邀请赵老师一起唱。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们心不慌,因为我们是有准备的。</h3><h3> 强老师和我于6月29日就到二龙山农场了。到今天全班召开联谊会已有二十多天了。</h3><h3>在同学们与强老师的接触过程中,我也认识了一些同学,余桂梅是我最早认识的女同学。好像是来农场的第二天,余桂梅听说我喜欢唱歌,就带我参加农场“开心果”合唱团,合唱团的领导邢克然老师听说我是老知青,表示欢迎。我原以为要考试“入门”,昨天自己练唱了半天,想不到没让我唱,就让我参加合唱团了。我原来以为每星期活动一次,想不到那天邢老师宣布,7月10日,11个农场艺术团到二龙山农场来汇演,从今天开始,每天早上都要练习大合唱。我们“开心果”艺术团包括合唱团和舞蹈队,合唱团排练的合唱有三个节目:1,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2,我和我的祖国,3,四渡赤水出奇兵。据说8月1日要在场部演出。反正我在农场无所事事,避暑来了,每天唱唱歌——何乐而不为。</h3><h3>余桂梅每天来接我,我们一起参加合唱团排练,同时交流学习唱歌体会。想到24日班级的联谊活动,我们商量两人一起合唱。选了最新的合唱歌曲《不忘初心》,自己先跟K歌唱,基本会了,二人再练习合唱。余桂梅在和同学们在我家练习《长征组歌》大合唱时,我们配合了一次。</h3><h3>余桂梅是美声唱法,她美声唱得很好,我是初学美声的,但还没有入门,她带着我唱,咱俩唱的还算成功。</h3> <h3>(11.1)击鼓传花进入高潮,鼓点才敲了几下,好像看到了牟老师,鼓声就停了。牟宗琴老师上台表演舞蹈《鸿雁》,我想牟老师也是有准备的,墙上的显示屏播出了降央卓玛唱的《鸿雁》,“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天苍茫,雁何往,草原上琴声忧伤。……”歌声一起,牟宗琴老师做出大雁飞起的午姿,双手午动起来,跳的美极了。柴华跟在老师后面,笨拙的动作,明明老师伸右脚,柴华伸左脚,惹的强老师和同学们哄堂大笑,强老师笑得前仰后合,我捧腹大笑,使劲捂着肚子,怕把肠子笑断了。</h3><h3><br></h3> <h3>(12)…….录像中好像是牟宗元,忙着系红领巾,也跟在柴华后面午起来。于熙杰,余迎波上前面来一起午,群雁飞午起来。开心,欢心,高兴,大家在寻找学生时代的感觉,找到了!这就是忘了年纪,忘了岁月的沧桑,返回学生年代,只保留纯洁的同学之情谊。</h3><h3><br></h3> <h3></h3><h3>(13)接下来马洪斌唱了首《小小新娘花》。老马是唱歌爱好者,小车本来装有车载音响,自己备有“神器”即无线话筒,想唱立马就能唱。他不愧为“歌迷”,不慌不忙地拿出眼镜,带上,看着手机上的歌谱,唱的有板有眼,唱得真好。</h3><h3> 刘洪林也没有躲过绢花,绢花在传到他时又停下了。老刘有保留歌曲《军中绿花》,他的歌声悠扬,赢得同学们一片掌声。</h3><h3>柴华宣布说:同学们玩得开心吗?时间到了,击鼓传花到此结束。请同学们下楼,拍集体照,到操场做广播体操。请大家按小组顺序下楼了!!</h3><h3><br></h3><h3><br></h3><h3><br></h3> <h3>(14)王旭在这时拍下了具有纪念意义的这张照片。<br></h3><h3> 为什么说具有纪念意义呢?1,地点具有意义。下午有同学在旗帜飘扬时照相,地点不一样了。2,刚签完名的立在五楼会议室的这面红旗,53名同学和老师在2018年7月24日签名的。3,王旭同学穿着纪念同学聚会的服装,严肃认真的神态跃在相片上。4,照片照的好,人在相片中的站位恰到好处。人显得精神,个高,一手叉腰,表现出雄赳赳,气昂昂的神态。仿佛是水兵站在军舰的甲板上,接受大海的考验。不禁让我想起了《军港之夜》这首歌:军港的夜啊静悄悄……。美极了,歌美,人更美。</h3> <h3>(15)望着强老师和牟宗琴老师下楼,想起昨天给远道而来的牟老师和同学接风。饭后去水上公园拍照的情景,还有许多照片没有上美篇呢!现在补上吧!</h3><h3> 请欣赏同学们的相片吧……。</h3> <h3>(16)牟老师和强老师在龙山宾馆门前。</h3> <h3>(17)在圈楼的阶梯上的全班合影。</h3> <h3>(18)赵桂凤在龙山公园。</h3> <h3>(18)李亚芝</h3> <h3>(18)杨荣芳</h3> <h3>(18)牟淑霞和杨淑霞。</h3> <h3>(18)杨传安在水上公园的湖边。</h3> <h3>(19)许福昌,赵铁牛,柴华在水上公园。</h3> <h3>(20)在水上公园的合影。</h3> <h3>(23)五位美女。王美,于熙杰,胡桂兰,王旭,于凤芝。</h3> <h3>(22)自拍——王旭和于凤芝,多了一个邹继龙。</h3> <h3>(25)强老师,我,柴华和牟老师。</h3> <h3>(26)自拍——柴华高了一头。</h3> <h3>(27)牟宗元与刘佩华,曹明第。</h3> <h3>(21)合影留念——水上公园。</h3> <h3>(28)牟老师和何忠伟,王桂元夫妇。</h3> <h3>(29)王旭,于凤芝,余迎波,胡桂兰和王桂元。</h3> <h3>(30)谁被挡住了。</h3> <h3>(31)自拍照片中的强老师。</h3> <h3>(32)两对加一个胖小子。杨传杰和曹明庆。</h3> <h3>(33)回头那个是谁?王延平,张文彪,许福昌,姜玉坤。</h3> <h3>(34)霍龙生,赵铁牛,强仁娟,胡桂兰。</h3> <h3>(35)自拍于凤芝,王旭,大芳和我们。</h3> <h3>(36)九个女同学的集体照。多了谁?</h3> <h3>(37)七人在台阶上。刘佩华,潘冬梅,郭志云,牟宗琴,强仁娟,王桂元,何忠伟。</h3> <h3>(38)午蹈中的七仙女。高素莲,王继元,胡桂兰,王桂元,余迎波,于熙杰。</h3> <h3>(39)单军,柴华,我,强老师,牟宗元和曹明庆。</h3> <h3>(40)天快黑了。照的好,可惜谁被挡住了。</h3> <h3>(41)集体照。</h3> <h3>(42)女同学集体照。后面有人?</h3> <h3>(43)曹明弟和刘佩华。</h3> <h3>(44)天快黑了。</h3> <h3>(45)柴华,姜玉坤,王桂元,高素莲,王继元。</h3> <h3>(46)强仁娟和于若红。许福昌和赵铁牛。</h3> <h3>(47)余迎波,王桂元,于熙杰。</h3> <h3>(48)王延平,张文彪,姜玉坤。</h3> <h3>(50)王桂元,何忠伟和我们。</h3> <h3>(51)七个同学于培利,张文彪,何忠伟,单军,拱全,邹继龙,我和强老师。</h3> <h3>(52)许福昌,姜玉坤,杨传安,余迎波,于熙杰。</h3> <h3>(54)余迎波和杨传杰。</h3> <h3>(55)这张照片照的还行,只是天太晚了。</h3> <h3>(56)多了一点点。</h3> <h3>(57)还行,就是——有造型。</h3> <h3>(58)好,拍的不错。十人集体照。</h3> <h3>(59)七君子。</h3> <h3>(60)九曲桥上。</h3> <h3>(61)看不清了。</h3> <h3>(62)张文彪,柴华,姜玉坤,何忠伟。</h3> <h3>(63)杨传杰,牟老师,曹明庆。</h3> <h3>(64)于熙杰,柴华,余迎波。</h3> <h3>(65)自拍——于熙杰,于凤芝,王桂元,牟老师,王旭。</h3> <h3>(66)于熙杰和刘佩华。</h3> <h3>(67)杨荣芳,郭志云和潘冬梅。</h3> <h3>(69)我们和于培利,王继元。</h3> <h3>(70)我们和他们——曹明庆和杨传杰。</h3> <h3>(71)五人在一起。王美,郭志云,丑桂珍,王桂元和潘冬梅。</h3> <h3>(72)大集体。</h3> <h3>(75)十人在一起。天要黑了。</h3><h3> 以上在水上公园所拍相片,绝大多数存在瑕疵。照的不清楚或有人回头了,或有人被挡住了,或旁边站着不相关的人了,或有闭着眼睛的。自拍时面部表情失真了,或彩光有问题等等……。这样的效果只能起到留念的作用,重要的视觉享受,艺术摄影之美荡然无存。</h3><h3>整个美篇的观赏性自然受到了影响。——提供资料和照片的重要性显现出来了。这是后话。</h3><h3> 回忆到此为止,我们继续下楼。</h3> <h3>(76)二龙山农场中学教学楼的底层,也有电子屏幕,写着:欢迎同学到来,联谊会圆满成功。我是看到了。初月平,王继元,牟淑霞,胡桂兰,你们注意了吗?</h3><h3> 老许真行,安排的如此周密,而且电子屏是同步的——“联谊会圆满成功”。</h3> <h3>(90)大家走到教学楼台阶时,许福昌拦住了大家,他大声讲:同学们就在这拍集体照,这是一个拍集体照理想的地方。的确是最合适的地方,有台阶便于站人,每个人都能照到,背景是二龙山农场学校——我们的母校。现在学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同学都为之感到骄傲。</h3><h3> 许福昌特别邀请了学校比较专业的摄影师,在许福昌的吆喝声和女摄影师的指挥下,最关键的一环,成功了!26个女同学,24个男同学,强仁娟老师和牟宗琴老师,还有我(赵铁牛老师,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老师)。共53人,人人睁大眼睛,严肃认真。女生略带微笑,照片上写着三分场七八届同学四十年聚会合影——2018.7.24</h3><h3> 这张历史意义的照片值得珍藏。</h3><h3> 班长许福昌的工作是有目共睹的。</h3> <h3>(97)教学大楼的对面是运动场,400米塑胶跑道,标准的塑胶足球场。</h3><h3> 同学们目标明确,先做广播体操,然后人字造型。到了操场,继续望前走,一直走到主席台前,自动排成列队。同学们都带上了红领巾,学生模样更浓了。三排男生,一式蓝色的运动衫。三排女生,一式的以红为主色的香槟运动衫。牟宗元当年是体育委员,他站在前面领操,他的身后站着三位女组长。今天的所有活动安排的如此次序竟然,可见组委会人员工作得力,大家齐心协力,真是人心齐泰山移。请看广播操录像。</h3> <h3>(98)这是第五套广播体操,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泛流行的广播体操。当年强老师和同学们每天做的就是这第五套广播体操。现在听到这音乐还是这么熟悉,这么亲切,: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现在我们做第五套广播体操,原地齐步走...,随着音乐节奏,同学们整齐的做着操。为了使今天做操更整齐,在22日彩排过,在第一乐章已经提到过了。</h3><h3> 我和强老师穿的是白色的短袖运动衫,是余桂梅和于凤芝陪着我们专程去北安家乐福大楼买的,可能是强老师怕增加同学们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想买一件自己喜欢,平时也穿得出去的运动衫。我们的白色运动衫配上红领巾,在做操过程中起到了点缀作用。</h3><h3> 为什么同学们做什么事都那么认真,为什么同学们都喜欢做少年儿童当年做过的事呢?我带上红领巾的这一刻,真真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越老越爱儿童,越爱少年。真真体会到《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深刻含义了。这是人性的展现,是不可抗拒的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h3> <h3>(99)完成了广播体操,开始做人体艺术造型,好像是赵桂凤指挥女同学坐在“草地”上,用手左右挥动,指点着同学移动位置,看谁不知所措,就跑进造型圈里,帮她坐正位置。柴华爬上了主席台房顶上,居高临下,从手机摄像孔看造型,女同学排成了4字后,赵桂凤,王秋平等同学再指挥男同学做0造型。坐在《草地》上的同学看不到40造型的模样——它太美了!太有想象力了!——谁的主意?高!高!让我大开眼界了!</h3><h3> 图形中王旭是带头人,脚伸的直,造型像4,为什么低着头,兰衣服的领头人最美——是刘佩华。曹明弟,你也有同感吧?</h3> <h3>(100)又是一个40的造型。</h3> <h3>(101)心心相印在一起。</h3> <h3>(10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h3> <h3>(103)78是后来补充做的。美呆了!</h3> <h3>(104)同学们的人体艺术造型真是千姿百态,同学们在17连麦场烘干塔前照的人体艺术摄影相片,美呆了。</h3> <h3>(105)这四张人体艺术摄影照片是不同的,</h3><h3>谁看出它们的区别了。</h3> <h3>(106)</h3> <h3>(107)</h3> <h3>(108)</h3> <h3>(109)你们知道这些艺术造型如何拍下来的。不能忘了她们。</h3> <h3>(110)王旭的妹妹和弟媳,那天她们叫开翻斗车的师父,把翻斗车开到水泥麦场,然后两个人爬上翻斗,让师父把她俩高高举起,翻斗车开到女同学前面,王旭妹当导演,王旭的弟媳当摄影师,如此壮观的人体艺术写真,人体艺术摄影完成了。</h3> <h3>(112)40人体造型完成后,在游戏比赛前,同学们抓紧时间拍照片。</h3> <h3>(113)</h3> <h3>(114)</h3> <h3>(115)</h3> <h3>(116)</h3> <h3>(117)同学们游戏比赛开始了。同学们按照分组,每个小组站一根跑道,女同学站在这一边,男同学站在那一边,相距有30米,游戏比赛的名称是《滚铁圈》,比赛开始,由女同学先滚铁圈,左手拿铁圈,右手拿有槽的粗铁条,铁圈放在铁条槽里,向前推送,铁圈就向前滚动了。滚到男同学那边,男同学再滚回来。看哪组最先完成,即为胜出。</h3><h3>估计女同学在读书时没有“野小子”,从来没有玩过滚铁圈,女同学驾驭不了铁圈,不是不滚,就是滚了几米,又滚回来了。比赛成了游戏,嘻嘻哈哈,乐坏了。是谁干脆扔了铁条,直接用两只手把铁圈滚出去,快滚到男同学地方了,男同学高喊,“快把铁条送过来”,女同学醒悟,拿着铁条向男方跑,男同学迎上去。在中间会晤。见此状况,是谁干脆拿着铁圈和铁条一起送给男同学。乱套了,情况的发展,最后成了男同学教女同学玩滚铁圈。女同学在补小学生的业余活动课。的确找回了孩提的乐趣!</h3><h3>时间过得真快。眼看日头升上头顶了。许福昌班长发话了,上龙山宾馆吃午饭,下午上《山口国家森林地质公园》。</h3> <h3>(118)记得24日中午是在龙山宾馆的底层大厅吃的饭,订了四桌,原先组委会考虑,挤一挤就坐下了。想不到桌子不大,桌子之间距离太近,没法使53人全坐上去。我们都坐在里面吃饭。这时我和同学们还不太熟悉,也不了解情况,当我吃完走出饭厅,看见最少有五六个同学,老许,柴华,余桂梅,王旭,大芳(还买了一大袋馒头)……等,蹲在地上,地上放了几个菜,一手拿馒头,一手拿筷子,就像在地头上吃饭一样。……有这会事吗?组织活动的同学,你们不容易。向你们致敬!为什么我要做十篇美篇呢?动力何在?他们的精神——就是我动力的源泉。</h3><h3> </h3> <h3>(119)第二乐章完成了。</h3><h3> ——2018.10.09</h3> <h3>(120)第二乐章完成。</h3><h3> 请看第三乐章——四十年聚会《下》——游览山口国家地质公园</h3>

同学

老师

我们

女同学

柴华

牟宗元

绢花

铁圈

福昌

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