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印象一红场

菠萝

<h3>去俄罗斯旅游是我的心<span style="line-height: 1.8;">愿</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2018年9月终于成行,几天的游程,游览了森林城市首都莫斯科和故都圣·彼得堡。</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距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和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整整过去一百年了。世纪百年,这两个城市见证了这个国家几经发生的天翻地覆变革,这些变革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对俄罗斯乃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莫斯科河畔的克林姆林宫。</span></h3> <h3></h3><h3>红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临莫斯科河,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莫斯科红场不仅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也是俄罗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大型庆典和阅兵活动的地方,属于世界上著名的广场之一。</h3> <h3></h3><h3>红场原名是"托尔格",意为"集市"。它的前身是15世纪末伊凡三世在城东开拓的“城外工商区”。广场上原有建筑,1517年发生了大火灾,空旷的广场曾被称为“火灾广场” ,1662年改称“红场”,意为“美丽的广场”。广场面积9.1万平方米,地面全部由条石铺成,显得古老而神圣。广场的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国立历史博物馆,东侧为百货大楼,南部为瓦西里布拉仁教堂,列宁墓位于靠克林姆林宫墙的中部。</h3> <h3>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位于红场南端,紧傍克里姆林宫。<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座举世闻名的教堂是为庆祝对战胜喀山汗国的胜利,遵照伊凡雷帝和主教马卡里之命由俄罗斯建筑师波斯特尼克和巴尔马设计修建。1555年动工,1561年建成。她是莫斯科的地标性建筑,莫斯科的象征。</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教堂中间是一个带有大尖顶的教堂冠,8个带有不同色彩和花纹的圆顶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它的周围。</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绚</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丽的色彩,精美的造型,颠覆了我们对教堂那庄严肃穆的认知,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的城堡。</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中心塔“波克洛夫斯基”,从地基到顶尖高47.5米,鼓形圆顶金光灿灿,棱形柱体塔身上层刻有深龛,下层是一圈高高的长圆形的窗子。周围环绕着四座带有八角形塔的大礼拜堂,高度为21~24m。南面:“圣徒尼古拉伊-维里科列斯基”;东面:“圣三一”;西面:“通向耶路撒冷的天国之门”;北面:“神圣的受难者科普里昂和尤斯基那”。在此四个塔楼之间的斜对角线上是四个小礼拜堂(12~15m),八个塔楼的正门均朝向中心教堂内的回廊,教堂外面四周全部有走廊和楼梯环绕。</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p style="margin-bottom: 15px; padding-right: 17px; padding-left: 17px; border: 0px;"><span style="line-height: 1.8;">伊凡四世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沙皇(此前俄罗斯大地上的统治者称为大公),由于童年的特殊经历,他非常残暴,史称伊凡雷帝。他发动了对喀山汗国的远征,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为了庆祝胜利他下令修建教堂,每个圆顶代表一次伟大胜利。这些圆顶以一些圣徒命名,其中最著名的是圣瓦西里(因为他预言伊凡雷帝将杀死自己的长子伊万),所以人们就称整个教堂为圣瓦西里大教堂。</span></h3></h3> <h3>俄国在十月革命以前一直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东正教会在推行沙皇的政治主张方面不遗余力,沙皇在抵御周边国家例如立陶宛、波兰天主教国家,土耳其、伊朗伊斯兰教国家和蒙古等异教国家的侵扰,以及后来的对外扩张中也都是以东正教为旗帜。<br></h3> <h3>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前面是民族英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雕像(1818年雕像落成)。<span style="line-height: 1.8;">1611年至1612 年,他们打败了波兰侵略军,解放了莫斯科。</span></h3> <h3>列宁墓位于红场中间,墓后是克林姆林宫墙的塔楼和宫墙内的俄总统府。</h3> <h3>列宁陵墓是用红色花岗石和黑色大理石建造,墓顶是前苏联领导人庆典阅兵的检阅台,平台两翼是可容纳万人的观礼台。<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1924年1月24日列宁逝世,苏联政府迅速建造了第1座木结构陵墓(建筑师阿列克谢·维克多罗维奇·休谢夫负责项目设计)。<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24年春,休谢夫又设计了扩建方案,因</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提出的石棺图纸被认为太复杂,技术上难以实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于是由建筑师康斯坦丁·斯潘杰诺维奇·梅利尼科夫</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重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设计</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第二座陵墓</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最短的时间内由设计者本人督造完成,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现在的混凝土结构陵墓是1929至1930年休谢夫及其团队基于第2座陵墓的简化版本设计的,使用了砖墙和花岗岩表面,并用大理石、拉长石和斑岩镶嵌装饰,其内建有门厅和悼念大厅</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面积100平方米</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41年5月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弗拉基米尔·列宁的遗体被疏散到秋明市,停放在今秋明国立农业</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科学院主楼2层教室内。1945年4月,列宁遗体重返莫斯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1</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953年至1961年间,因为陵墓内停放了斯大林遗体,所以被称为“列宁和斯大林墓”。</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993年1月之前,守卫列宁墓的“第1岗”按照克里姆林宫钟声每小时换岗1次。1993年1月爆发宪政危机后“第1岗”被解散,1995年12月12日恢复建制,但值守岗位移至无名烈士墓。</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们游览红场时列宁墓没有开放,导游说由于中国游客对列宁墓的管理提意见,俄方关闭了陵墓。</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墓后靠克里姆林宫的宫墙下栽有一排四季常青的枞树。墙和墓之间整齐排列着有半身像的墓碑,碑下埋葬着12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已故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领导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按去世时间排列,他们是斯维尔德洛夫、伏龙芝、捷尔任斯基、加里宁、日丹诺夫、斯大林、伏罗希洛夫、布琼尼、苏斯洛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等前苏联政治家。</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斯大林的遗体最初安放在列宁墓里,1961年10月31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苏共中央22次代表大会作出决议,将斯大林的遗体</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移出列宁墓,重新安葬在列宁墓的后面。</span></h3><h3>沿着克里姆林宫墙往前走,墙壁上还安放有朱可夫元帅、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高尔基、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及其他前苏联名人的骨灰。<br></h3><h3>(因列宁墓未开放,此照片源自网络)</h3> <h3>红场的无名烈士墓位于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亚历山大花园里。它建成于1962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正面朝北、东西走向的深红色大理石陵墓上,稍靠西侧陈设着钢盔和军旗的青铜雕塑,造型简洁明快,蕴意肃穆深长。墓前有一颗铜制的五星火炬,中央燃烧着象征光荣的长明火,象征着烈士的精神永远光照人间,两名神情庄重的持枪哨兵昼夜为烈士守灵。<br></h3> <h3>纪念碑下埋葬着一名无名烈士的骨灰,这名士兵是在距莫斯科郊外克留科沃村的战斗中牺牲的。1966年,这名士兵的骨灰被迁至克里姆林宫红墙外。无名烈士墓花岗岩平台上刻着这样的字句:“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br></h3> <h3>无名烈士墓的右边沿着克里姆林宫墙立着一排石碑,下面存放着装有从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斯大林格勒、塞瓦斯托波尔、敖德萨、刻赤、新罗西斯科、摩尔曼斯克、布列斯特要塞、图拉及斯摩棱斯克等各城市收集来的泥土。每块石碑上都刻着城市的名字和模压的金星勋章图案。<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外国领导人来,都要到这里来献花。许多俄罗斯民众带着孩子去给烈士献花,他们教育子女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为保卫国家而献身的英雄们。</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红场北侧,是一座造型美丽且极具新俄罗斯风格的朱红色建筑物一一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在主体建筑物的两侧各有一座高耸对称的塔楼,还有装饰性的尖塔、三角檐与圆拱型窗户。这座建于1872年的博物馆里面收藏有450万件展品。展品和档案丰富多样,不仅涵盖了俄罗斯的千年历史,还展示了从旧石器时代至今的东北欧亚的文明演进。</span></h3> <h3>屹立在国家历史博物馆门前的,是朱可夫元帅雕像。<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朱可夫骑在马上,面对着他的俄罗斯祖国,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游人。</span></h3><h3>20世纪打了两次世界大战,造就了一批世界级名将,朱可夫是出类拔萃的一位。漫漫百年,将帅如林,朱可夫的非凡军事指挥才能,他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卓著功勋,无人出其右。</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朱</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可夫是为战争而生。人类迄今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他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朱可夫参军、参战、负伤,因作战勇敢,并俘获过一名德军军官,曾两次获得乔治勋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朱可夫先后作为苏军总参谋长、最高统帅部代表、多个方面军的司令员、最高副统帅,参与策划并亲自指挥了耶尔尼亚地区反突击作战、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乌克兰会战、解放白俄罗斯、攻克柏林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他指挥过的战役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战场之宏阔,战斗之激烈残酷,敌我双方战亡人数之众多,在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span><br></h3> <h3>在苏德战争期间,朱可夫担任仅次于斯大林的最高副统帅。战后,曾担任首任驻德苏军总司令和德国苏军占领区最高行政长官。此时,他的光芒已盖过了斯大林,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因功高盖主,被斯大林贬为地方军区司令员。</h3> <h3>斯大林逝世后,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赫鲁晓夫都想上台执政,赫鲁晓夫在朱可夫的帮助下,利用军队搞掉了贝利亚,顺利地取得了斯大林逝世后第一次党内斗争的胜利。苏联军队则首次作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步入政坛。1955年,根据赫鲁晓夫的提名,朱可夫接替布尔加宁出任国防部长。在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朱可夫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 1957年6月,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受到莫洛托夫等多数主席团委员反对,会议以七比四的表决结果,要求赫鲁晓夫辞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赫鲁晓夫则要求召开中央全会。在中央主席团休会期间,朱可夫命令国防部门用军用飞机火速把在各地的中央委员接到莫斯科,为赫鲁晓夫在中央全会上击败莫洛托夫等人,并把他们打成“反党集团”起了决定性作用。朱可夫本人因此由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升为主席团委员。 朱可夫的作用,引起了苏共党内高层的警惕,赫鲁晓夫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指出,在击败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反党集团”之后,朱可夫获得了太大的权力,这开始使领导层的其他成员忧心忡忡。他们认为,朱可夫正企图夺权,国家面临军事政变的危险。1957年10月26日,朱可夫突然被免去苏联国防部部长职务,还被取消了党中央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委员的资格,被逐出政坛。<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朱可夫元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被平反,不仅如此,继勃列日涅夫之后执政的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等历届领导人都没有给朱可夫平反。</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直到1995年5月,俄罗斯人民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朱可夫的光辉名誉才被彻底恢复,他的大型青铜塑像被竖立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的马涅什广场,俄罗斯政府为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兵颁发朱可夫勋章。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塑像揭幕仪式剪彩。</span></h3> <h3>位于红场东北角的喀山大教堂是一座东正教教堂,原来的教堂已经在1936年被斯大林所毁,目前的建筑是1993年重建。</h3> <h3>克里姆林宫是位于鲍罗维茨山岗上的建筑群,<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始建于1156年,多尔戈鲁基大公在其分封的领地上,用木头建立了一座小城堡,后改筑为石墙,15世纪莫斯科成为首都后,扩大为砖砌的粉红色宫墙。南临莫斯科河, 西北接亚历山大罗夫斯基花园,东南与红场相连,呈不等边的三角形。</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三面宫墙的总长2235米,厚3.5- 6.5米,高5-19米,四座城门,形态各异不重样的21座塔楼,参差错落地分布于宫墙上。塔楼的历史可追溯到14~17世纪,每个塔楼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历史。</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库塔菲娅塔楼,建于1516年,是座无顶的漂亮塔楼。是参观浏览克林姆林宫的入口。<br></h3> <h3>特罗伊茨克塔楼(圣三一塔),建于1495年,高80米,是克里姆林宫最高的塔楼,下面的特罗伊茨克门,是皇帝和军队凯旋时必经的大门,也是游客出入克里姆林宫的通道 。<br></h3> <h3>武器库中塔楼(军械库塔),塔高39.8米,建于1495年。<br></h3> <h3>武器库角塔楼,在克里姆林宫的拐角处,背靠桔黄色武器库,旁边是历史博物馆,近邻尼古拉塔楼。</h3> <h3>尼古拉塔楼位于红场,高70.5米,19世纪初以哥特式风格重建。<br></h3> <h3>参政院塔楼,位于列宁墓的正后方,建于1491年,高34.4米,塔顶直接建在城墙上,是最古老的塔楼。<br></h3> <h3>最著名的是带呜钟的斯巴斯克塔楼(救世主塔楼,“斯巴斯基”意为救世主),因塔上悬挂救世主圣像而得名。这座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491年,高71米。<br></h3> <h3></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克林姆林宫的5座最大的城门塔楼和箭楼都装有红宝石五角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克里姆林宫红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从第一颗红五星安装在斯巴斯克塔楼已有八十年历史了,开始是黄铜,为防雨雪腐蚀,全部采用昂贵的红宝石,并在红星底部加装轴承,当遇强风时通过转动而不会折断,又可在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它。每个红星都装有12个亮度达5000瓦的泛光灯,夜晚在远方也能看到闪闪的红星 。</span></h3> <h3>沙皇塔楼是最小的塔楼,高16.7米。第一位沙皇伊凡雷帝曾在这里观看红场,于是在此造塔,开始是小木塔,命名为沙皇塔楼。<br></h3> <h3>警报钟塔楼,在沙皇塔楼的左边,塔高38米,因悬挂大钟而得名。站在警报钟塔楼上可观察到敌人动向,如敌人靠近,哨兵就会敲响大钟。<br></h3> <h3>赫鲁晓夫时期建立的克里姆林宫大会堂,原苏共政治局会议在此举行。<br></h3> <h3>克里姆林宫的武器库外摆放着许多古炮,高高在上的是俄国的大炮,下面堆放的是从拿破仑军队缴获的小炮。用大炮,沙皇俄国向西,攻占了瑞典的领土,打通了往大西洋的出海口;向东,吞并了满清的西伯利亚大片领土,开辟了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h3> <h3>大克里姆林宫:克里姆林宫的主体宫殿,也是历代沙皇的皇宫,于1839~1849年 建造,大克里姆林宫外观为仿古典俄罗斯式,厅室全部建筑式样多样,配合协调,装潢华丽。宫殿的正中是饰有各种花纹图案的阁楼,上有高出主建筑物的紫铜圆顶,达13 米,并立有旗杆,节假日则升国旗。</h3> <h3></h3><h3>大克里姆林宫内部呈长方形,楼上有露台环绕的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700 个厅室。从前,第一层除了处理政务的处所以外,全是沙皇私人宫室,白色宽阔的楼梯通往二层各厅,这里有格奥尔基耶夫大厅、弗拉基米尔大厅和叶卡捷琳娜大厅,还有安德烈耶夫大厅,曾是沙皇接见使臣的地方。</h3><h3>大克林姆林宫是俄总统的办公地,用铁链与游客分隔不对外开放。</h3> <h3>克里姆林宫的最大看点是四座建筑精美教堂: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报喜教堂、十二使徒教堂和<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圣弥额尔教堂</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它们分别建于15、16世纪,汇聚了俄罗斯本土和意大利建筑师们的集体智慧,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与俄国东正教精神交融形成的伟大杰作。</span></h3> <h3></h3><h3>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一座东正教教堂,位于克里姆林宫内大教堂广场的北侧,大教堂被视为莫斯科大公国的母堂。其目前的教堂,是在1475年至1479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委托意大利建筑师菲奥拉万蒂所建。从1547年到1896年,俄国历代君主加冕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此外,俄罗斯正教会大部分牧首和莫斯科都主教都安葬于此。</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大教堂的墙壁和屋顶上有很多圣像画和彩色浮雕壁画,据说这里的圣像图共画有1000个左右的圣人。12世纪的《圣格奥尔基》像、13~14世纪的《圣三位一体》像还有著名的《弗拉基米尔圣母》像都保存在这里。</span></h3> <h3></h3><h3>圣弥额尔教堂(<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天使长教堂)是为了祭祀军队的守护人天使长天使米迦勒而修建的。该莫斯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旅游景点是在原来一座14世纪老教堂的位置上由意大利建筑师诺维在1505~1508年间建造的,既保持了俄罗斯五穹顶教堂建筑的传统风格</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又在外观上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建筑的特点。</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从十四世纪到十八世纪,教堂曾经是莫斯科王公和国王的墓地。历代莫斯科大公与俄罗斯沙皇死后都拥挤地安息在教堂里。天使长教堂里面安卧着52位大公及沙皇,其中包括1328~1341年的莫斯科大公,为俄罗斯统一奠定基础的“钱袋子伊凡”即伊凡一世,还有1380年领导俄罗斯军队在顿河上游库里科沃打败蒙古 “ 金帐汗国 ” 的 “ 顿河的德米特里 ”,第一个拒绝向蒙古人称臣纳贡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第一个使用 “ 沙皇 ” 称号的伊凡四世(因办事雷厉风行而又严厉苛刻,因而号称雷帝)和他的三个儿子,以及罗曼诺夫王朝第一位沙皇米哈伊尔(1596~1645年)。</span><br></h3> <h3>天使报喜教堂——又名布拉戈维先斯基,毗邻莫斯科河畔。规模虽然不大,却最具魅力,是皇宫家家用礼拜堂,也是举行皇族婚礼的地方,里面保留着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h3> <h3>十二使徒教堂——是克里姆林宫在十七世纪最重要的增建工程,由尼康总主教所委托兴建,是克里姆林宫总主教官邸的一部分。<br></h3> <h3></h3><h3>从远处遥望克里姆林宫,一座建筑高高地矗立在建筑群体中,有鹤立鸡群之感,那就是伊万大帝钟楼。</h3> <h3>钟楼建于16世纪初叶,高81 米,原高三层,1600年增至五层,冠以金顶。它是古时的信号台和瞭望台,曾是莫斯科的最高点,楼内悬挂着十几个大小古钟,每日定时响起。</h3> <h3>伊凡大帝钟楼的主体由意大利的建筑家弗里亚茨因于1505~1508年设计建造,1532~1543年彼得罗夫·马里在钟楼的主体上又加上了八角形的钟楼。拿破仑带领法国军队攻入克里姆林宫,曾在此栓过战马,其后,他撤退的时候曾在此埋过炸药想摧毁钟楼,但炸药并没有全部爆炸,留下了18个钟,伊凡大帝钟楼神奇般地保留下来了。1992年又重新修复完成,恢复了教堂的功能。</h3> <h3></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伊万大帝钟楼右侧放置着世界上最重的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座用铜锡合金浇铸而成的大钟高6.14 米,钟口最大直径为7 米,钟壁最厚部分为0.67 米,整个大钟重220 多吨。大钟的顶端有一个十字架, 外壁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有一面铸有当时俄国安娜·伊凡诺芙娜女皇的浮雕像,旁边有几行赞颂圣母和女皇陛下的铭文,有的图案是虔诚的信徒和美丽的天使簇拥着沙皇;有的图案是象征着俄国威严和勇猛的国旗,这些雕刻历经风雨沧桑, 仍然清晰醒目,栩栩如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它是俄罗斯铸造艺术的杰作,也是克里姆林宫中的一件无价之宝。</span></h3> <h3></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王铸造於18 世纪上半期,铸钟匠为伊·费·马托林和米·伊·马托林父子,历时两年营造完工。当时准备把它放在伊凡大帝钟楼上,以使每天为沙皇报时奏鸣。不料,大钟浇铸在模子里的时候, 一场大火把造钟工场化为灰烬,大钟在烈焰中破裂,被埋在废墟之中。直到100 年以后,沙皇尼古拉命令把它挖出来,运到克里姆林宫。因为大钟有一道裂缝,便成了哑巴,人们从来也没有听到过它的声音,只能观赏它的精湛高超的造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span><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钟王的另一边是炮王,炮</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王造于1586 年,重40 吨,炮口的直径达0.92 米,可容下三人同时爬进。炮前陈列有四个堆在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起的炮弹,每个重为两吨。炮架上也有精美的浮雕,其中有沙皇费多尔像。 这两个庞然大物虽然从未使用过,但却显示出了俄罗斯工匠高超的铸造技术。</span><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莫斯科国立百货商场(古姆)位于红场东侧,正对着克里姆林宫。在前苏联时代被称为的“国立百货商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已改称“总百货商场”。在2004年一家名为"Bosco di Ciliegi”的俄罗斯公司以一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古姆”。</span></h3> <h3>建于1893年的“古姆”,今天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十大百货商场之一。与其说它是商店,不如说它更像宫殿,极具欧洲古典风格的米黄色建筑和旁边色彩瑰丽的教堂和谐地组成红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h3> <h3>“古姆”是一座玻璃屋顶的三层建筑,有三个大拱门,由一千多间商店组成,既有俄罗斯特色的瓷器、工艺品、服装、百货等精品,又荟萃了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h3> <h3>暮色笼罩中的“古姆”百货商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