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之感

庸翁自娱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行山之感</b></p><p><br></p><p><br></p><p> 2018年10月3日至7日,利用难得的国庆假日,和办公室的同志一道进村屯、访农家、走工地。因为是假期,没有工作时间冲突的顾虑,所以行程基本上都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几天走访收获不少,有了许多思考,更加感到责任重大,脱贫攻坚任重道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慨</b></p><p> 感慨于艰辛付出终显成效。所走访的3个深度贫困村,两年前,可谓是“干部进门、群众出门”,沟通交流都存在困难。而今,令人欣慰的是,这些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所走进的每个农家,不论男女老少都愿与我们搭话,或侃侃而谈,或腼腆相应,从交流的眼光中看到他们多了一些渴望,多了一些坦诚。</p><p> 扶贫先扶志,要摘掉贫困之帽,靠帮扶,更靠自身的能力支撑。这样的转变,说明我们的路子对头了,群众认可了。也许这个过程有些漫长,有些枯燥,甚至有些误解,但是思想的转变“金不换”。感慨这些年,一线同志的坚持与专注,正是这份坚持与专注,终于换来前进的曙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悟</b></p><p> 感悟于前进道路上的磕磕碰碰,感悟于进步过程中的不容易。虽然三申五令,要改进工作作风,并把今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更加注重党员干部会作为,能作为,敢担当。可是还有极少数的工作队员奏出“不和谐的音符”。乍眼看去,确实很碍眼。非常时期,更需要非常的措施,非常的投入。在铭记“不让一人掉队”的嘱托中,我们更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都不能掉链子,才能打赢这场硬仗。在大战面前,唯有同舟共济,共盯目标,久久为功,方可攻破一切堡垒。凡是在这过程中有畏惧、有杂念的,都会成为队伍的弃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感动</b></p><p> 感动的事真不少。“我家两个娃都读大学,供养压力很大,今年老大已经毕业工作了,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有党的好政策,我们有信心渡过难关”“我们搬到城里,自己出去务工,让老人带着娃儿读书学知识,以后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一句句对未来充满憧憬的话语,听着令人动容。在一所初中了解控辍保学工作时,认识了一名身残志坚的学生,他虽然失去了双腿,但乐观学习生活,坚强自立,感动于他的求知欲望,感动于他的坚韧不拔。一路走来,所见所闻感人至深,那一幅幅令人感动的画面,激励着我们一路前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恩</b></p><p> 感恩一路同行的每位同志,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的走在扶贫的路上。每个人、每一天的付出,也许只是脱贫事业中的点滴之水,但我们都应该相信它可以汇成磅礴的激流奔向胜利的彼岸。感恩于家人,默默支持,毫无怨言,在后方为我们撑起了港湾,对错得失,在港湾里都能化成过往,转成继续前进的动力。</p><p> 短短几日,经历的一幕幕,思绪万千。谨记感慨、感悟、感动、感恩。愿一切美好如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