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十国自驾游之四 巴黎卢浮宫的大宝和小宝

冰城-枫国(加拿大🇨🇦)

<h3>卢浮宫入口处金字塔内的金饰品</h3> <h3>卢浮宫,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2017年参观认识达到八百一十万人次。它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边,原是法国的王宫,现在是卢浮宫博物馆,常年展出的展品数量达3.5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主要收藏1860年以前的艺术作品与考古文物。</h3><h3>卢浮宫扩建工程,是1989年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不是经过投标竞赛而由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委托的工程。此工程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玻璃金字塔成为卢浮宫的入口处。</h3><h3><br></h3> <h3>入口处金字塔的地下部分。</h3> <h3>卡鲁索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是法国巴黎的一座凯旋门,位于卢浮宫范围内的卡鲁索广场(Place du Carrousel),卡鲁索凯旋门建于1806年到1808年间,做为杜乐丽宫(Palais des Tuileries)的入口。随着宫殿的消失,卡鲁索凯旋门变成卡鲁索广场的主要标志。它在1806年被委任建造用来纪念拿破仑前一年的军事胜利(奥斯特利茨战役)。更为著名的大凯旋门也于同一年设计,但它花了三十年去完成建造,而且大约是其两倍大。</h3><h3></h3><h3>卡鲁索凯旋门高19米,宽23米,厚7米。[1] 中央拱门高6米,两侧较小的拱门高4米,其外部有8根科林斯花岗岩圆柱,顶部是8位帝国士兵。</h3><h3></h3><h3>玫瑰色大理石的浅浮雕表现了拿破仑的外交和军事胜利,描绘《普雷斯堡和约》、拿破仑进入慕尼黑、拿破仑进入维也纳、奥斯特利茨战役、提尔西特条约和乌尔姆投降等场景。</h3> <h3>外墙上的拱门和雕像。</h3> <h3></h3><h3>在卢浮宫里面,有三件价值连城的传世之宝。分别是爱神维纳斯雕像《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像》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这三件宝贝被称为“卢浮宫三宝”。</h3>虽然胜利女神是希腊雕塑中的常见题材,但这一尊却与众不同。雕像的构思十分新颖,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胜利女神犹如从天而降,在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冲向前方,既表现了海战的背景,又传达了胜利的主题。<h3>虽然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们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h3><h3>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h3><h3>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他仿佛赋予了冰冷的石头以生命般勃勃的活力,令后人在面对这部高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时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h3> <h3>《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断臂的维纳斯》)是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左右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h3><h3></h3><h3>雕像表现出的爱神维纳斯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思想化传统。她那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形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艺术魅力。</h3> <h3>胜利女神和断臂维纳斯形象高大,摆放位置也十分利于拍照,但是蒙娜丽莎的情况则大为不同。图像尺寸比较小,又镶嵌在镜框里,换了好几个角度都避不开玻璃的反光。</h3> <h3>展馆内的诸多雕塑,每一件都可称为精品。</h3> <h3>门前的雕塑也十分精美。</h3> <h3>名画、挂毯精美家具。</h3> <h3>宫里不但有世界著名的镇馆三宝,那些为数众多的价值连城的精美摆件也是十分抢眼,其工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