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在想:“大家既然走到一起就叫缘份。可为什么总不去珍惜?”</h3> <h3>所以布置了一个德育实践作业:去养老院或孤儿院去看看,不管你认为我做作也好,虚假也罢,我行动了。因为我觉得会对我们有所启发。</h3> <h3>“家”字,上面是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如今国家富强了,都有家了,可为什么人们都不快乐?而我认为有爱的地方才叫家。</h3> <h3>从出生后,父母就开始手把手教会我们吃饭,穿衣,说话,走路……</h3> <h3>上学开始,为我们提供各种条件,保障我们的身心健康。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h3> <h3>很多时候,父母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在我们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这说明我们接收了父母的爱。</h3> <h3>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看待父母的眼光也发生了改变,有了更多的理性判断,对父母的要求也高了。</h3> <h3>作为父母,他们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我们也无以回报。</h3> <h3>父母为了我们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一个劲儿地督促我们学习,我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也不愿意为了学习放弃我们的兴趣和爱好。由此引发家庭冲突。</h3> <h3>小时候我们最崇拜的父母,现在会在某些地方达不到我们的期盼,由此产生埋怨和厌烦。</h3> <h3>父母还不习惯我们的“长大”,不适应我们追求独立的愿望和行为,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产生反感。</h3> <h3>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h3> <h3>工作后成家立业了。父母想知道我们的一切,想了解我们内心的想法;但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小家,渴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独立而自由的天空。父母的关心和我们的渴望为冲突埋下种子。</h3> <h3>当小家有了孩子后,父母又承担起照顾孙儿孙女的美差,说年轻人压力大,上有老,下有老,工作还压身,能帮一把是一把。他们的退休金和免费的劳力,全贴在这个小家里。</h3> <h3>他们不仅把带小孩的后顾之忧解决了,而且还使我们过上了惬意的二人世界。早晚去父母那儿看一下孩子,顺便吃早饭和晚饭,最终生活的成本也节约了。</h3> <h3>在小孩长大的同时,我们并未发现父母的老去,更何谈关心。因为带小孩变成了老人的任务。</h3> <h3>老小孩,老小孩,老人也需要子女的关心,爱护和一个温馨的家。</h3> <h3>话说小有所养,老有所依。谁都不想成孤儿,谁都不想进养老院?</h3> 我们在父母的陪同下,带上我们的心意。走进了养老院和孤儿院。<h3><br></h3> <h3>虽然有些老人脾气有点怪,对我们爱理不理。但我们一句爷爷奶奶融化了他们的心。</h3> <h3>虽然有些爷爷奶奶头脑不清醒,耳朵也不好使。我们一个小小的礼物暖化了他们的心。</h3> <h3>我想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的孩子也会长大,我们也会变老。</h3> <h3><br></h3><h3>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多和老人解决沟通,找解决方法;常回家看看,替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顺从父母的心愿,但不要愚孝。</h3> <h3>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h3> <h3>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h3> <h3>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h3> <h3>亲有过,课使更。恬吾色,柔吾声。</h3>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h3><br></h3> <h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h3> <h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h3> <h3>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h3> <h3>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h3>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h3><br></h3> <h3>小的尊重老的,是尊重历史;老的爱惜小的,是愛惜未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