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霞浦地处福建沿海,临近浙江。是闽东最古老的县份。以养殖海带、紫菜而闻名。更因养殖所需,在滩涂上遍插竹竿无数,密密麻麻错落有致,以及棚架、围网的点缀,形成别具一格的风景,随着海潮的涨落、红日东升西沉的光影变幻,配以当地的独特的地形地貌,产生了变化多端难以名状的美景。加上少数民族畬族的民风、民俗、民居的精彩。吸引了大量摄影人从各地赶来,成为一处胜地。九月下旬在老年大学复旦分部摄影班何老师的率队下,二十余人到了霞浦学习摄影。</h3> <h3> 从上海到那里有动车直达,非常方便。到达后的第一个拍摄点就是半月里村的畲族人家,原因是下雨。因为我们要拍的弱光人像大多是在室内进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村里的路是以石块砌成,雨水湿润后的石板更好看。这就是当地导游导摄的高明之处。陈导是国家级摄影师,精于此道,总能根据气候潮汐以及太阳位置的变化将最隹的景色展示给我们。</h3> <h3>半月里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该处山环水绕,环境古朴而静谧。是畬族聚居的小村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h3> <h3>拍摄在一户畬族人家进行。楼下有一处介绍民族历史人文典故的小型展览。他家的小孩对"长枪短炮"早已习惯了,但是对对着她的镜头有些不耐烦。</h3> <h3>弱光环境中如何拍人像,老师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但在实踐中手忙脚乱的,成功率不高。</h3> <h3>织布</h3> <h3>下楼梯</h3> <h3>拍摄了一圈下来,见小姑娘看手机很投入,被我"偷"了一张。细看还是一个"美人胚子"呢。</h3> <h3>奶奶级的模特。</h3> <h3>客堂级的档案館。</h3> <h3>严阵以待。</h3> <h3>"该雨得雨"就为这条路。雨后的路更出彩是显而易见的。</h3> <h3>第二天一早在北兜拍日出。无奈东边红光一现即逝。拍到的是漁民劳作的景象。</h3> <h3>沙滩、人墙、云天。我们的队伍一字排开,色彩缤纷、姿态各异,老师在悉心辅导。好一幅多趣的群摄图!</h3> <h3>沙江"S"弯。滩涂上插满密布的竹杆,供晾晒海带之用。留出"S"形水道让船只通过,也供拍摄取景。老师曾教过方法,此处能拍出"水墨画"的效果。我努力了,不知能有几分相像?</h3> <h3>是否象用铅笔画的速写?</h3> <h3>上下两张照片编辑时用了不同的白平衡𧗽。</h3> <h3>瓦窑飘网。这些网兜是曾经的捕鱼工具,只是对鱼大小统捕,不利于漁业的持续发展,现今被禁用了。这里看到的是仅为摄影而准备的导具。</h3> <h3>"该风得风"就为这一飘!老师曾九度来此,看到网兜全部被风吹离水面的仅三次,唯独这一次阳光灿烂,非常适合拍摄!可见我们是多么幸运!!</h3> <h3>小浩东山滩涂。</h3> <h3>如薄缎轻敷海滩。</h3> <h3>下青山大桥是一个非常容易拍出佳片的地方。东边可以拍日出,西边能拍到成片的牡蛎架。</h3> <h3>自已在此遇到一个小曲折,应该一提:当大轿车将我们载到此处时,看到美景当前,一激动带着相机和三脚架就急于下车了,到了拍摄处安顿好一切,打开相机才知道没电了,而备用电池就在大车中平时随身不离的背包中,同学别的电池也用不上。此时大车己無影踪,单用手机拍摄很不甘心。只得求助于陈导的助手小连,他二话不说,调来了小车将我送到大车处,解决了问题。且拒绝酬劳,让我十分感动!没有他的相助,我就没有下面的这些相片了。十分谢谢!.</h3> <h3>成片的牡蛎架。</h3> <h3>下篇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