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曾待过的的“故乡热土”——陶阳煤矿</h3> <h3>傍晚时分,大家曾相约散步的地方——火车道,也是煤矿人为数不多的娱乐场所之一,这别具特色的火车道,承载着我们太多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喜怒哀乐……</h3> <h3>曾经的邮电局,如今成了邮政局,亦是物是人非……这曾是李大爷一生守护的所在。而今,老人已去,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h3> <h3>当初轰动一时的商业大楼,记得在4楼还有个咖啡厅,这在当时可是洋火的不行!我和小花前去体验了一把……敢于尝试的勇气可嘉!活跃的思想,不服输的性格造就了跌宕起伏的前半生……</h3> <h3>当时的矿区以素有【淄博鬼子】之称的淄博人为主,而今这些人走的走,散的散,坚持下来的大多是老人。想当初,在他们的世界里,其他的外来人就是“土老帽”。</h3> <h3>这就是陶阳煤矿职工子弟学校,我们的教室……那时学习还是很不错滴,语文课代表【孟昭敏转学来我们班后我“退位”】,代表学校参加局里的即兴作文比赛,数学曾一度被魏桂英老师视为好苗子,文体委员,体育中长跑和篮球……</h3> <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font-size: medium;">这是我们的操场和篮球场场地,体育老师是个子矮矮的蒲老师,初中三年打了三年的篮球,三年里参加全局比赛陶阳煤矿学校最好的名次是第二名。那个时候能够穿上红白相间的篮球队队服是件非常骄傲和自豪的事。</span></h3> <h3>妹妹则加入了小鼓队,白色的队服和白色的手套着实让我羡慕。这丫头很有文艺细胞……不愧苦练白娘子打坐功……初中部和小学部的教学楼依旧是对面而立,格局依旧。</h3> <h3>这条上学的小路,而今已是绿树成荫,只是上学的小儿郎们明显少了很多。还记得我刚入学时的样子,两根爬撅辫子被妈妈牢牢的绑在脑后,一个粉红色的镶嵌着荷叶边的书包……要知道在当时:肥城市矿务局陶阳煤矿职工子弟学校,了不得!职工子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h3> <h3>那个时候大庆、宏庆、大燕……你们和我们就是踏着这条路,步行上学。还记得手里拿着书,或者夹着书前行的模样……妈妈总是说:看看人家,学习多用功呀!学着点……</h3> <h3>而今,妈妈离开我们已经18年了……煤矿工人的孩子终于实现了母亲的心愿:走出这黑黑的煤矿,看看外面的世界……</h3> <h3>我们兄弟姐妹三个,顶数妹妹最省心。如今妹妹为老师,弟弟为生意人,我的人生变成了通信人……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一起加油。</h3> <h3>小时候打仗最多的就是弟弟,分水岭则是以我受伤的惨遭缠绷带的八个指头而宣告失败,至此,就没有再揍过他。此刻的弟弟一脸的倦容,望着他一杯杯的茶水喝下去的样子,很是心疼。摸着他的耳朵,控制情绪……起步,走起,加油。</h3> <h3>妹妹不仅英语教的好,面食做的也很好,关键有创意。不是今天琢磨着往馒头里加牛奶,就是明天鼓捣着用蒸锅蒸“面包”、烙个葱花油饼……我们家不缺大师傅,各个了不得,厨艺属我最差。</h3> <h3>妹妹蒸的大馒头,可惜我没有赶上。看着就好吃……小时候,弟弟是妈妈的最爱,妹妹是爸爸的掌上明珠,我则属于【杂草】一类的,抗旱耐活似的“疯长”……也曾为了求证我到底是否亲生的而【上下求索】过、荒唐过……</h3> <h3>这两天再次读到孙少平在大牙湾的煤矿生活时,泪流不止……而此刻又回到这里,依旧眼泪汪汪……正是父辈的不容易,才支撑起了此刻的我们……透过车窗望着渐行渐远的人们,眼泪婆娑,再见了……<br></h3> <h3>再见了这曾经的过往,再见了我挚爱的亲人,再见了梦起的陶阳煤矿。望着窗外的兄妹,破泣而笑,想到了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像极了这掐腰、肩扛木棒的秀莲,像保护少安一样的凶悍的保护自己的弟和妹。忆往昔,没少替弟打了仗😄于是乎被誉为:老杜家的大“蔻”妮儿……如果真的有来生,我愿还是如常的手持大棒看护着你们……</h3> <h3>我爱你们……带着妹妹准备的炸萝卜丸子和“发育不良”的面包,启程回家。车子驶出大门,仿佛看到此刻妈妈依旧矗立在街口,目送着我的离开……很想很想那挥之不去的影子……</h3> <h3>路过曾战斗过的地方,过去的邮电局、通信公司、网通、联通……</h3> <h3>停车,驻足,观望,忆那曾经的过往……不惑之年泪眼婆娑,感叹命运的不同。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h3> <h3>这个世界上唯有情义是最昂贵的,不可替代的。缘分啊,兜兜转转下来,依旧是交汇成一点再相聚与共往,砥砺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