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方人到了北方

Cindy鱼

<h3>  老公地地道道的徽州人,娶了我这个北方人之后也要隔几年回宿州一趟,今年国庆节小妹大婚,我们一家就早早提前订了票,准备回乡了。在短短几天回老家的时间里,虽然忙的天昏地暗,可更其乐融融欢歌笑语不断。<br></h3> <h3>一点都不羡慕小舅子 小弟刚得了第三个千金,我们回家时弟媳还在坐月子,可小侄女出奇的乖,在家的几天竟然没有听到一点哭声,她吃饱了就睡觉,睡好了就睁着眼左瞧瞧右瞅瞅,弟媳的奶水多的吃不完,让我们好生羡慕。30号晚上我们赶回家,就忙着给小妹妹准备喜糖,吹气球啥的,弟媳把小妮子抱下楼放边上的床上,忙活好后,我抱了一会,老公在边上痴痴地看,过了一会我把小妮子放床上,我和老公一人一边摸着她的小小手,闻着她身上的奶香味,这时我姐的大女儿走进来正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我们两口子一个一边牵着小宝贝的手,一副痴傻的模样呆呆地望着奶娃娃,老公说我一点都不羡慕小舅子有三个女儿,大家说对不羡慕,你的眼神一点都不羡慕。<br></h3> <h3>啥是瞧头趟</h3><h3> 回家的几天我们频繁提到小妹夫瞧头趟带了多少东西,老公一直弄不懂啥是瞧头趟。于是给他科普,在我们那一带,每年逢中秋节和春节女婿要去瞧一瞧老丈人丈母娘,定亲后正式开始这一仪式,尤其以第一次上门瞧为最隆重,名为“瞧头趟”。这头趟瞧是以数字来定义的,我姐说最近几年他们那都是二十样,二十的意思就是,准女婿瞧头趟老丈人要带二十箱酒、二十只鸡、二十条鱼、二十箱水果、二十箱点心,基本上要用货车拉去丈母娘家。老公听后表示震惊和匪夷所思,估计心里也在庆幸他没有花一分钱就娶到了我。小妹夫比较低调瞧头趟带了十二样,然后我爸妈留了六样,所有东西回一半是风俗也是礼数,我们那边去走亲戚人家带的东西不能全部收下,否则人家会觉得你吃独食。我姐说她还见过瞧头趟拿二十六样了,作为南方的你,有没有被吓到?<br></h3> <h3>第一次吃大桌</h3><h3><br></h3><h3>我们那里说吃喜酒不叫吃喜酒,而是吃大桌。大姐家做门窗生意,平时交际广泛,我自己家又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加上老家那里结婚生子升学进新房剪满发剪鸭尾等等各种酒席让人应接不暇,大姐天天在群里晒去吃大桌的视频,各种随份子各种吃,还说有一天四家酒席同时进行,于是大姐、大姐夫另派了两个孩子一人去一家吃大桌,还庆幸自己家人多要不是都来不及吃,不过也直呼份子钱让人吃不消。而我嫁在南方,亲戚少,同事们差不多都结婚了,同事的孩子到婚龄的也不多,所以今年都没有吃过什么酒席,于是对小妹的婚礼那是非常的期待。待到了小妹的结婚那天,大姐就走来走去的招呼客人不愿意上桌吃,而是硬安排我们一家三口到桌上好好吃,还说她天天吃大桌都吃腻了,你们真可怜今年第一次吃大桌,一定要多吃些。</h3> <h3>被秒杀的酒量 我爸妈生了我们仨姐妹,大姐夫刚和我姐结婚时非常害羞胆小,据说第一次到我家,我爸把他叫到厢房里问话,我爸坐床上气势逼人,他坐在小板凳上战战兢兢,说第一次被老丈人问话都快吓死了。大姐夫刚和大姐1998年结婚,头几年回我家时,他从来不上桌吃饭都是躲到厨房烧火,随便吃一点,酒更是一点都不敢喝。这二十年来,大姐夫家由于离我家不远逐渐混熟了,在酒桌上也越来越气定神闲了,老公虽然和我结婚十几年但是由于太远,今年也就是第五次去,所以和我家人不算熟。而小妹夫作为新来的,于是三个连襟中就是大姐夫最硬气了。10月3日接小妹夫妇回门,一并把姑姑姑父叫来吃酒,大姐夫虽然资格最老,但也就是客气着让大家喝,可老公两杯酒下肚竟然嚣张的拿着酒瓶要给大家倒酒。他那半斤的酒量也敢在酒桌上叫嚣,我也是服气的,为啥?姑父年轻时外号“二斤半”,不过姑父还是谦虚的说还是我老爸能喝一点,他就服我爸,即使现在上了年纪他们随便喝喝也是一斤多。嚣张的结果就是,七十岁的姑父下午喝好回家收玉米了,六十五岁的老爸下午喂牛去了,只有老公躺在沙发上抱着垃圾桶嗯嗯啊啊的吐了半桶。<br></h3> <h3>熟还是叔? 10月4日按风俗,我姐姐设宴接小妹夫妇,我们一家三口跟着去陪酒,小妹夫和老公坐一起,两个人一杯酒下肚聊得热火朝天,真不知道两个人说话能不能听得懂。过了一下我看小妹夫给老公耳语了几句“熟不熟”之类的话,老公晕乎乎的直点头,说“熟熟”,正当小妹夫端起酒杯准备给大姐夫的爸爸敬酒时我大叫一声“不叫叔,要叫大爷!”原来小妹夫弄不清该不该称呼大姐夫爸爸为叔叔,就悄悄指着大姐夫爸爸问我老公“叫叔吗?”而老公这个南方蛮子竟然以为小妹夫问他和大姐夫的爸爸熟不熟,然后觉得自己见了几次一起也吃过几次饭,说不熟不好,就说熟。于是小妹夫就以为应该叫“叔”,端起酒杯正准备叫叔敬酒,幸亏机智的我洞察了一切,当机立断阻止了他,避免了错误的产生,话说这南方人北方人聊天当真是鸡同鸭讲啊。<br></h3> <h3>  欢聚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合影留念后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团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