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之城

abc斯培华

<h1>青色之城,呼和浩特,北拥草原,南临黄河,城中寺庙遍布,老街阡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充满故事的地方。</h1> <h1>夏秋,到呼和浩特旅游的人特多,航线很繁忙,飞机常误点,我们也不例外,延误了一个半小时,正午才到呼和浩特。</h1> <h1>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到酒店办理了入住手续,不管大雨倾盆,直奔塞上老街。车子行驶在马路上,卷起堆堆浪花。</h1> <h1>听出租车司机说,四季干旱的呼和浩特,整天连续不停地下这么大的雨,罕见。</h1> <h1>水流成河的塞上老街,成了“水上老街”,别有洞天。走在街上,顾不得水直往鞋里钻,也顾不得被斜风急雨,打得直滴水的裤腿,把雨伞往脖颈一夹,卡卡地按下手机快门……。</h1> <h1>雨中的老街,更给人带来怀旧、复古的感觉。这条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街,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回民区,紧挨大召寺,是一条著名的商业街。除了老街俩侧的建筑,还有牌坊,成吉思汗铜像,释迦八塔等。</h1> <h1>走近老街近邻,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庙的大召寺,跨入这座汉传寺庙建筑风格的山门,沿着中轴线游览,轻松地游遍了全寺。</h1> <h1>寺庙的大殿中,可以看到一座由尼泊尔工匠制作,3万两纯银铸成的释迦牟尼银佛像。在银佛座前,有两条造型生动的金色蟠龙,高约10米,分别雕在两根通天柱上,仰望,双龙对翔,张牙舞爪。</h1> <h1>佛殿四壁的壁画,<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狱的各种景象。所绘佛祖、人物等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span>据说壁画采用的是矿物原料,颜色至今不退。银佛、龙雕、壁画,为寺中“三绝”。</h1> <h1>大召寺在清代被尊为“皇庙”。清顺治皇帝迎接达赖五世赴京时,曾住宿在这里;康熙皇帝也在这里住过,并铸有“皇帝万岁”的金牌。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此后这里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成为了蒙古地区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寺庙的正殿也换成了黄色琉璃瓦。</h1> <h1>呼和浩特,召庙文化盛行之地和丝茶驼路的中转之地,也是草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融合地。</h1> <h1>到了呼和浩特,到了内蒙,应该去领略一番独特的自然风光,看看茫茫天地间的辽阔大草原。因这次行程在内蒙古停留的时间不是很充裕,就选择了距呼和浩特近百公里的希拉穆仁草原。</h1> <h1>第二天一早,从酒店出发,车驶出城外,不一会进入绵延起伏的大青山。车渐渐地盘旋而上,又慢慢地旋绕而下。途经了大青山下的北魏重镇——武川。</h1> <h1>司机说,这里的人很富,每家每户每年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滚滚的财源,竟是躲在地底下的土豆。公路两旁叶由绿开始转黄的一垄垄的土豆,连绵不绝,一头连着大青山,一头连着大草原。</h1> <h1>经过这座高高耸立的石碑,进入了稀拉穆仁草原,天更蓝了,云更白了。</h1> <h1>希拉穆仁草原,是典型的高原草场,也是蜚声海内外的旅游避暑胜地。<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它南迎呼和浩特的暖风,北聆百灵庙的铃声。</span>每当夏秋时节,绿草如茵,香花遍野,芳草依依,景色怡人。</h1> <h1>希拉穆仁,蒙语意为“黄色的河”,希拉穆仁河,静静地穿过大草原,河畔有座历史久远,席力图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宫而得名,故又名"召河"。</h1> <h1>这座避暑行宫建于乾隆年间,清廷赐名“普会寺”。</h1> <h1>进入希拉穆仁草原区域后,转眼间到了迷你型的普会镇。普会寺就坐落在这个镇上。</h1> <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为了寻找那条美丽而又动听的召河,</span>从普会寺前转到后,又从后转到前,就是不见踪影。问寺庙中的喇嘛,也没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h1> <h1>欣赏完了普会寺古朴的建筑,要去那广阔的草原,去感受大自然恩赐的天然避暑山庄的美丽风采。</h1> <h1>车子驶出了小镇,上了一座貌似汉白玉的石桥,往右张望,桥下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往左一瞧,草丛中有一汪大概是昨天的大雨而积聚的水。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推测这条该是召河了,照片上看看倒也很像一条淙淙的小溪。这条召河或许时而干涸,时而流水潺潺。</h1> <h1>车子一路前行,驶入了草原深处,天苍苍,野茫茫。听说今年雨水还算充沛,绿草丰茂,但浅草还掩没不了马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观景象,只能凭自己尽情地去遐想了。</h1> <h1>草原上洁白的蒙古包,点缀了一方的风景,据说这是五星级别的,住宿的人还不少。或许他们更多的是为了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坐在篝火旁,一边喝酒,一边欣赏如泣如诉的马头琴,和抑扬浑厚的蒙古长调;或仰望星空,等待草原上的星幕渐渐地,无边无际地展开……。</h1> <h1>美丽的希拉穆仁草原,成群成片的牛、羊、骡、马眷恋着草原,放眼望去,散散点点,跳跃的精灵们,使草原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h1> <h1>在苍远的地平线尽头,弧状起伏的廓线,不断地与风云交错。在这辽阔浩瀚的草原,你可以骑金驼漫步或乘骏马奔驰,或登高远眺,追寻诗和远方……。</h1> <h1>草原的风,草原的蓝、草原的云,草原的骏马,草原的雄鹰……,古往今来,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草原民族和草原文明。</h1> <h1>从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回来,直奔坐落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的昭君博物馆。博物馆由昭君出塞陈列馆,匈奴历史博物馆、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昭君墓等组成。</h1> <h1>走在博物馆广场上,一座像金字塔的建筑跃入眼帘,这是昭君出塞陈列馆,泥土气息的外立面,美观大方,很接地气。</h1> <h1>步入博物馆敞开式的大门,沿着中轴线一直往前,一尊汉白玉的昭君塑像,如天上仙女,楚楚动人。</h1> <h1>“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位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奇女子,传说在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h1> <h1>走过洁白的牌坊,前面就是青冢。每到深秋时节,四野草木枯黄,唯有昭君墓嫩黄黛绿,草青如茵。也就有了杜甫的“独留青冢向黄昏”,和对“青冢”一词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h1> <h1>“可怜汉宫人,不在汉宫老。犹幸胡地坟,不生胡地草” 。昭君墓,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夯筑而成。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h1> <h1>有人说,这里只是昭君的衣冠冢,也有人说这是昭君路过此地休息,倒出鞋里的土堆成的。</h1> <h3></h3><h1>这里,还流行着一段神奇的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单于,来平息汉匈干戈。出塞时,和单于走到黑河边,朔风怒号,走石飞沙,他们只好停下来。昭君弹起她心爱的琵琶,顿时彩霞横空,白云缭绕,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不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青草,开满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黑水变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昭君和单于的马队头顶上飞翔和啼叫,于是他们就在这里定居下来。</h1> <h1>后来,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h1> <h1>在呼市及周边地区,出现了十几座昭君墓。足见昭君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h1> <h1>著名的历史学家剪伯赞《内蒙访古》说:“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h1> <h1>博物馆内“昭君故里”,是按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故里的宅和祠仿建的。</h1> <h1>一天半的时间逛了城内和城外,也领略了草原风光。但心里还惦记着意犹未尽的塞上老街。第三天一早,顾不得吃早餐,又赶到了塞上老街。老街雨中美,朝霞下更迷人。</h1> <h1>“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你看老街上悠荡的云彩,像一座座的蒙古堡,景致多绮丽。</h1> <h1>青石板铺设的塞上老街不算长,从头到尾不过500多米,门店倒是古朴典雅。街区以卖古玩、工艺品、木雕、蒙古物饰等,有不少老字号的店铺。一间间各有特色的店铺经营着自己的一片天地,彰显其古朴风味。</h1> <h1>老街不远处还有一座,四世达赖的老师第一世席力图活佛,长期主持此庙而得名的席力图召,它是呼和浩特规模最大的寺庙。</h1> <h1>从席力图召往东走,是伊斯兰风情街。一踏上这条街,一股浓郁的伊斯兰风情迎面而来,这里是回族聚集地,街道两侧以叠涩拱券、穹隆、彩色琉璃的高楼气势宏伟,让你顿觉来到了异域他乡。 </h1> <h1>呼和浩特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坐落在风情街上。 这座穆斯林(伊斯兰)礼拜场所,<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沉淀。</span>最引人的一幢建筑物便是拔地凌空,秀出云表的望月楼。登楼远眺,可以把城郊山川收入眼底。</h1> <h1>悠悠荡荡地从塞上老街,逛到伊斯兰风情街,走读了一道又一道的风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的呼和浩特,一座座的古迹,一条条的老街,一片片的草原,诠释着这座城厚重的历史,诠释着多民族的和谐发展和蓬勃的生机……。</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