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乐谈

妙如如

<h1>&nbsp;&nbsp; 华诞69周年,举国同庆。</h1> <h1>盛世中华举国庆,寸寸国土悉沸腾。华夏儿女齐欢唱,红旗猎猎耀星空。</h1> <h1>  祖国的大好河山,静静地俯瞰着历史的风云变幻; 流淌着亿万年的璀璨文明;孕育和传承了民族瑰宝传统文化;流传着无数美丽动人的千古传说。十一小长假,热爱生活的人们走出家门,融入了旅游度假的洪流中。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是坚守岗位无法分身的,我也是其中一员。</h1> <h1>  民以食为天。不论出门在外的还是在家的,都得吃饭。每到饭点,宅在厨房里,咀嚼着亲手蒸的馒头,品着自己煲的汤,惬意无比。“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小小的厨房记录着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演绎着历史的巨变。</h1><h3><br></h3> <h3>  《零食和饮品》</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现在的零食饮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水果也是,种类繁多,应季的,反季的,啥都有,啥都不缺。宝贝们可以挑挑拣拣。还</h3><h1>有新品种不断开发培育中。物资匮乏的年代,拥有一颗糖,就是非常幸福的事情。烧火做饭的时候,捧一捧花生埋在灰烬里,待到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的时候,扒出来,一个个剥皮,嚼在嘴里特别的香。在锅里炒一把黄豆,炒一把玉米,听着锅里炸开的啪啪的声音,放口袋里,一边吃一边上学去,同学们分分,嘴里都咯嘣咯嘣的,心里都是满足欣喜的。放学后上坡割草拔野菜,一簇簇黑紫色的烟油儿,绿绿的苘饽饽,瓜咾儿,甜酒棵的花,都是我们的零食,渴了,摘一片大片烟叶,挽成碗状,绑上地瓜蔓,接的长长的,到机井里打水喝,甜丝丝的,太好喝了。寻甜秸,就是甘甜的玉米秸,还有高粱秸,可和甘蔗相媲美。春天的胖蚤,夏天的知了猴,知了,秋天的豆虫,用油一烹,是最好的下饭菜。替父母跑腿去供销社打醋,回家的路上总会喝几口,酸酸的,夹杂着丝丝的甜味。</h1> <h1>《过年》</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小时候对美食的记忆大部分聚焦在过年的时候。一进腊月就开始算计,还有二十九天就过年了,还有二十八天,二十七天,太阳咋转的那么慢呢?盼啊盼,一天又一天,盼到腊八,喝腊八粥,就着大缸里腌的腊旮瘩切的咸菜条,又香又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辞灶,有糖瓜,家里有啥就摆啥,焚香叩拜灶神爷爷,感谢一年对家里的照顾,期望来年的好年景。小孩子就心心念念着那糖瓜快快撤下来。咬一口脆脆的,甜甜的,粘着牙,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小年过后,找一个艳阳天,把屋里的盆盆罐罐都请到院子里,开始扫屋。忙一天,家里变得清清爽爽,窗明几净,要过年喽。二十八,炸鱼,炸丸子,……蒸鸡,二十九蒸馒头,本家嫂子们都来帮忙揉面,围着面桌一圈,一个揉了递给下一个继续揉,转一圈,最后一个团成馒头状放在炕头上,等第二次醒发。这样蒸的馒头筋道,宣软,好吃。然后装大锅,开始蒸。烧火的活是小孩子的,着急添柴火有时会烧了刘海眉毛,空气里立时会有一股焦毛味。蒸熟了总能分一块尝尝,想到就要品尝人间美味了,心里那个美啊,别的都不放在心上了。为什么说馒头是人间美味呢?那是因为小时候经常听神话故事,大体意思是,有个人很穷,缺衣少吃,很善良,因为某个因缘得到一宝贝,到饭点,一敲宝贝,喊:“两个馒头一盘肉”,然后都应声而来,可见馒头和肉是神仙生活。曾几何时,神仙生活成了现实,有过之无不及。美团外卖,淘宝,不用出门,啥都能送到眼前。馒头也不是从前的模样,美成一朵花了。</h1> <h1>&nbsp;&nbsp;&nbsp; 网络覆盖了祖国的角角落落,出门不用带钱包了,手机解决一切。</h1><h3><br></h3><h3><br></h3> <h3></h3><h1> 出门不用问路了,导航仪带你走遍天下。祖国的北斗卫星领航世界。</h1> <h3></h3><h1> 火车越来越快,飞机越来越大,汽车越来越多。</h1> <h3></h3><h1> 科技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感谢科学家们的付出。感谢无产阶级革命家,烈士们的奉献,感谢国家领导人。感谢保卫人民的战士。感谢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努力。</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