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39b54a"> 这是500年的绿叶,屹立于新村村的村中央</font></b></h1> <h3> 一棵历经500年沧桑岁月的群众杨,曾经经历两次火情,依然春风不倒。见过沧柏,见过劲松,500年的杨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实属罕见。</h3> <h3>不知是真武大帝的庇佑,还是树庙的同气连枝。庇佑着善良的新村人民。</h3> <h1><b><font color="#ed2308"> 这是今天的红果,红果飘香香满山。红遍新村,红遍张庄。</font></b></h1> <h3>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是重点。</h3> <h3>新村村首届山楂采摘文化旅游节开幕了。</h3> <h3> 新村村位于平定县城15公里,是汉朝时期上艾古城的门户。全村林地面积3000多亩,其中山楂树1200亩。这里景色迷人,空气清晰。<br></h3> <h3><b><font color="#ed2308"> 政令下的文化下乡,异彩纷呈,点燃了采摘节的热闹气氛。</font></b></h3> <h3><b><font color="#ed2308"> 还有另一种下乡叫文化采风。 一股民间的自发力量,有着共同的爱好,有着共同的追求,向同一个梦想迈进</font></b></h3> <h3>红果压枝头,文化采风行</h3> <h3>年近七十的王世茂老师,每天奔走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促进。</h3> <h3>大姐们手捧果篮心欢畅</h3> <h3>一幅画,从山楂节的活动现场画到了村委会</h3> <h3>张虎林老师来不及喝一口水,赶着把画作搞完</h3> <h3>富有雕刻之美画作——平定新村</h3> <h3>采风之行,郭九麟老师依然拿起画笔直抒胸臆。</h3> <h3>万枝红果蕴百福,一山翠荫连六村</h3> <h3>艺术的传承,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是文化服务于乡村的传承,今日在这里演绎</h3> <h3>书法二代传人展风骨</h3> <h3>书法三代传人运笔端</h3> <h3>收藏达人马斌挥墨宝,收藏文化本同源</h3> <h3>马斌老师还拿出了他多年收藏的新村商标</h3> <h3> 小小商标,见证了新村村八十年代乡镇企业的辉煌</h3> <h3>山楂节的韵味,引来韩建华老师的蝴蝶翩翩起舞</h3> <h3>胡金宝老师宝葫芦艺术添彩山楂节</h3> <h3>老人的些许小憩,是为了更好的文化探索</h3> <h3>上艾文化遗迹探索行</h3> <h3>门前的双林,寓意着美好</h3> <h3>文革时的大红砖,红姿悠存</h3> <h3>上写“派衍清河”</h3><h3>这家主人不知能否洞悉祖辈之深意——尊祖重脉,能否知晓祖上之来历——清河</h3> <h3>中国人民土地房产所有证,不知先人为何把大红本写于墙上,见证了开国的历史</h3> <h3> 一处原本古香古色的院落,如今披上了艳装,是一种保养,还是美化</h3> <h3>拴马石</h3> <h3>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一派平和温馨的画面在传统农业社会举目可见,没有自上而下的管制,乡村的农业生产,文化教育依然有条不紊的开展。当历史的车轮驶向现代化,当以西方文化为首的多元文明席卷乡村,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农村。传统的乡村组织逐渐被打散,新的生产方式取代小农作业,乡村的自我演进逻辑被打破,商业逻辑传向农村,利益至上的观念冲击着尊老敬贤、守望相助的固有价值,传统文化的养分在乡村渐渐衰败。随之而来的是乡村与城市在生产水平、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不断扩大的鸿沟。<br></h3> <h3> 均衡城乡发展,激发农村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拾传统文化价值是关键。发挥优秀文化引导成为我们乡村建设的重点。<br></h3> <h3> 新村村的邻居企业—— 天元集团,德善治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引领了一条新路。<br></h3> <h3> 亲亲相爱,敬老尊贤,邻里和睦,相互帮扶是乡村热土中生根发芽的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礼仪之邦,更成为中华儿女百年来的行为规范。</h3> <h3> 一个活动成功的背后,是多方的支持,多方的努力……</h3> <h3> 民间的自发组织,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新路,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用文化引导农村,用文化影响农村。反过来,创作来源于生活,有了农村的深入体验,会有更务实的体裁,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更好的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凝聚人心,促进经济发展。<br></h3> <h3> 民间的力量,有着共同的追求,那是一种朝气蓬勃的力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星风之气可以“燎原”,坚不可摧,风清气朗的正风之气定会象今天的红山果,红遍山野,红遍乡村……<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