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人们常说,到不了的都是远方,回不去的才是故乡。
</h3><h3><br></h3> <h3> 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鲤鱼跳龙门”,并为之孜孜追求,最终梦想成真。如今,早已成家立业,不知从何时起,那个当初想方设法走出去的地方,如今愈发让人魂牵梦绕,这也许就是故乡情结。</h3> <h3> 我的故乡——蜀河古镇。</h3> <h3> 古镇古,古镇究竟有多古?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古镇是三义庙院内高高的五指柏、是杨泗庙电影院门前溜光的石鼓、是黄州馆商品粮店门前羡慕的眼神,还有上街路过木桥下哗哗的流水声、崖嘴码头搅滩站嘟嘟的马达声、满载希望和期盼的班船鸣笛声……<br></h3> <h3> 故乡亲,有多亲?这里有我的亲人,更有养育之恩的古镇居民。我出生在古镇对面小河东村,打小就跟着大人在生产队种菜,供应街道居民。每次跟着大人送菜到“蔬菜组”,上一次街别提心里有多高兴。后来,独自上街到供销社称盐、买醋、灌煤油。土地承包到户后,挑担子卖菜是生计所需,也让我更多地走进古镇的大街小巷。就是上了大学,每年暑假的种菜卖菜还是我的“必修课”,因为这里有我的学费。<br></h3> <h3> 古镇情,有多深?妻子是古镇居民,这让我有了别样的古镇情结。妻子老家的房子紧挨着黄州馆,抬眼就是斑驳的古砖墙和琉璃瓦。一条深邃的巷道连着街道,一边是民居,一边是古砖墙。每天清晨老岳父买菜归来,手提竹篮,边拾阶而上,边哼哼着节奏。小外孙听见后,一阵风的跑下去。爷孙俩抬着小竹篮,一阵欢笑,满载而归。<br></h3> <h3> 求学、就业、结婚、生子,如今,我已安家旬阳县城。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父母先后去世。岳父母移居县城,老宅也已转让。</h3><h3>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物是人非,故乡寻梦的心情日益迫切。<br></h3>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font><font color="#ff8a00">(希望一路有您的陪伴
谢谢您的分享
有了您的支持我会做得更好!)</font></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