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0月6日早上七点半,会展中心出发,骑行:市区~贡川~张荆~洋峰~双峰(不进)~余荆山~后坪~九龙~天盂堂~龙泉~莘口~市区,全程112公里,海拔爬升1644米,骑行时间8小时7分钟,全程用时11小时8分钟,午餐干粮自带,有十公里左右土路。</h3> <h3>今天主要去看看古村落——张荆。小村庄地处永安贡川镇东南部,海拔970米,属高山区。张荆村,原名熊荆山,至今保存着一些古老民居。<br></h3><h3>2018年4月,张荆村被列入福建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村庄名单。通过几个月的建设,据说成果显著,古村换发出了新面貌。</h3><h3>之前骑行曾先后来过2次张荆,但都是匆匆而过,只是听说张荆村子大多数人姓姜,还据说其祖为唐朝左相姜公辅,是西周姜尚、三国姜维的后裔,大约在明清时从江西赣州迁移定居此地的。</h3><h3>听闻:古时这村原住民为熊氏,后与姜姓不和被迫迁移到上斗山后的青水乡丰田村去了。上世纪30年代,这个村曾惨遭一次大难。起因是同邻近的一个李姓的村子闹矛盾,李姓村子的人串通了尤溪大土匪头子卢兴邦,带来一大伙土匪进村抢劫,吓得全村人四处逃难,土匪在村里住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把村民的鸡、鸭、猪、狗吃个精光,临走还放火烧毁民房。</h3><h3>所以,张荆村不仅是个美丽的高山小村,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传奇小村!正所谓:小村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村来收获一定多!</h3><h3>晨曦中的会展中心正在迎接着今日我们骑行队员的到来。</h3> <h3>老首长和一秋队长到了出发的集合点!</h3> <h3>阿利哥也到了,人员准时到齐,一行4人向永安贡川张荆村出发!!!</h3> <h3>经过大约33公里骑行,到达三明经济开发区永安贡川产业园,穿过园区就是前往张荆的山间小道啦。</h3> <h3>即将离开205国道向张荆挺进之前,一秋队长和老首长通过微信看一看其他骑行队的动向,我嘛再看一看路书(其实和一秋出来骑行看路书实属多余)。</h3> <h3>园区已经入住一些工厂,还有大片已经推平的土地,小分队优哉游哉地骑行在空旷的产业园区内。</h3> <h3>从贡川产业园区向上爬坡5公里到达龙岭村。</h3> <h3>老首长每到一村一地,总喜欢和当地村民或居民聊天、拉家常,所以对村社农事、百姓生活等比我们知道多得多,窃以为这和其长期从事领导工作有关,和他同行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益。</h3> <h3>一秋和阿利哥不知在交流着什么?</h3> <h3>我支着车子四处张望,看来5公里上坡没多大感觉,这和气温不高有很大关系。</h3> <h3>从龙岭村出发坡度越来越大,队员们驻车休息、喝水的时间与次数都在增加,但表情还是相当的从容。</h3> <h3>从龙岭村再向上爬坡10公里,到达今天的主要目的地——张荆。</h3> <h3>村口两侧均有足可蔽日的苍天古树,蔚为壮观,左侧一棵就在路边,观之膀大数围;右侧数棵已成林一片。走过许多村庄,村口均有高大古树,曰:风水树,多为樟、松、柏、楠等长青树。村民认为它关系着全村的风水命脉,村里人从小在古树的陪伴下长大,和古树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风水树也是村民的精神寄托所在。据说,张荆村口成片的古木风水树林已经入选三明市“十大最美乡村风水林”名单。</h3> <h3>左侧一棵就在路边,观之膀大数围。</h3> <h3>右侧数棵已成林一片。</h3> <h3></h3><h3>张荆村口,除了有壮观的风水古树林,还有一座古廊桥——福兴桥。</h3><h3>福兴桥所在海拔约970米,是永安海拔最高的廊桥,堪称“永安第一高桥”。福兴桥连接溪水东西两地,村中小溪经此流出村口,在此建桥也起到锁住财气,不让财气外流的意思,桥中央设神龛祀“仁慈烈应游猎三大将軍”,因此它也是一座桥庙合一的风水廊桥。桥长约20.5米,桥面宽6.4米,是一座下为单孔石拱、上为斗拱结构的木制桥。 据保存至今的桥屋横梁记载,该桥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明、清均有修缮,最近一次重修是在1993年。桥旁有一株古木,一桥一木在风雨中相依百年。<br></h3><h3><br></h3> <h3><br></h3> <h3>上面是斗拱结构的木制桥。</h3> <h3>斗拱结构建筑。</h3> <h3>下为单孔石拱桥。</h3> <h3>福兴桥连接溪水东西两地,村中小溪经此流出村口,在此建桥也起到锁住财气,不让财气外流。</h3> <h3>清同治九年立的保护复兴桥的乡规民约石碑,可惜下部已经模糊不清。</h3> <h3>复兴桥2000年列入永安市文物保护单位。不到20年时间已经断裂,难道是故意人为“做旧”,以便同古物相称!</h3> <h3>张荆村村部,确实比前2次看到的整洁多了。</h3> <h3>离村口不远的路旁,就是张荆村姜姓宗祠了。</h3><h3><br></h3><h3>宗祠,即祠堂、宗庙、祖庙、祖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h3><h3>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 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h3><h3>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华儒教文化的代表。</h3><h3>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儒教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h3> <h3></h3><h3>这是大门,不知有什么讲究,此门不在整个建筑的正面,而是在侧面。</h3> <h3>宗祠正面照。虽然谈不上“巍峨壮观”,但宗法制特征明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元素随处可见。</h3> <h3>兼有祭祖功能的姜氏宗祠建筑群中的附属建筑物——牌坊,上面四个大字“天水世家”非常醒目,昭示着姜氏家族先人的德操和伟绩。</h3><h3>天水郡是姜姓的郡望。牌坊上的“天水世家”表明了张荆姜氏子孙的祖脉和源流!</h3> <h3>姜氏宗祠致严堂。祭祀祖先,却其意深远,人们认为:宗祠祭祖是一种藉恋,是知恩图报的表现,是对祖辈深情的感悔,是孝悌之风的传承,是祖辈教育的延续,是家族团结的彰显,是对祖德宗功的歌颂,是先人灵魂的归宿。同时,祭祀祖先,也是家族力量的凝聚,对构建和谐社会,规范道德底线都有着极大意义。所以,人们坚信:祖宗英灵犹在,广恩泽惠嗣孙!并期春祭秋祀,案前香火鼎盛,愿祭祀之后家族更加兴旺发达,家家喜报频传,个个多福多寿,子孝孙贤,眉寿永康!</h3><h3><br></h3> <h3>姜氏宗祠致严堂上高悬的“渭水流芳”匾额,述说的是姜尚的风范及其赫赫的声望,它反映了中原文化传统在我们“荒蛮”闽地的延伸,同时也反映了张荆姜氏子孙对自己祖脉源流的探索与追寻。</h3> <h3>“致严堂”上供奉着姜氏北宋入闽始祖神位。</h3> <h3>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农氏族始祖。炎帝始生地在厉山,轩辕氏族始祖黄帝始生地在姬水,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有定论。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据《史记》等古籍追记,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为有娇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长于姜水,故有‘姜’姓之称。据《纲鉴》等记载:“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越绝书》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为人们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h3> <h3>悬挂于姜氏宗祠大厅侧壁的炎帝生平——《鼻祖神农公传》。</h3> <h3>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齐国始祖</h3><h3> 姜太公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确实称得上是奇人、奇事、奇男子。综观太公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最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h3><h3> 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h3> <h3>悬挂于姜氏宗祠大厅侧壁的姜尚生平——《子牙公传》。</h3> <h3>姜维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存有很大争议的。在小说家罗贯中眼里,姜维继承孔明遗志,明知蜀汉之事不可为而强为之,一人饱含悲情地独撑了风雨飘摇中残破的蜀汉。可到犀利的历史评论员孙盛口中,姜维则成了一名趋利小人,身背不忠(背叛祖国)、不孝(抛弃老母)、不义(频繁用兵)、不节(战败偷生)的四大罪名。</h3><h3><br></h3> <h3>悬挂于姜氏宗祠大厅侧壁的姜维生平。</h3> <h3>悬挂于姜氏宗祠大厅侧壁的姜公辅生平。</h3> <h3>张贴于宗祠墙上的《嘏词》:</h3><h3></h3><h3> “祖考命功,祝承致多,福無疆于汝,孝孫来汝,孝孫便汝,受禄于天,宜稼于田,眉寿永年,子子孙孙,勿替引之。”</h3><h3>祭祀时宣读“嘏词”是一项重要的议程。“嘏词”是祝福词,各地祭祀活动中宣读的“嘏词”基本内容大致相同。可以看出“嘏词”表达了先祖赐福子孙的一腔殷殷之情。</h3><h3><br></h3> <h3>张荆村古建筑中还有个可观看的是古民居。老民居以木结构为主要特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