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大亮山

张炜华

<h3>  在整理电脑时,发现了这张照片:这是杨善洲老书记去世后,保山人自发组织悼念的场景之一。</h3> <h3>  10月10日,是杨善洲老书记去世八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杨善洲老书记的敬意。</h3><h3> 在我的心中,杨善洲老书记永远象大亮山上的万亩绿林,永远苍翠挺拔,生生不息。</h3><h3> 本文所用的照片都是原来在编辑老书记先进事迹时由杨江勇提供的。</h3> <h3> 杨善洲,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h3><h3>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回到家乡施甸县,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建成了面积达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2010年10月10日15时08分逝世,享年83岁。</h3> <h3>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所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感动中国颁奖词)</h3> <h3>  2010年10月15日,26公里长的林场公路两边绿树枝条上的朵朵白色纸花,把我们引到了大亮山林场。</h3> <h3>  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这是一座在云南不算太险峻的大山,最低海拔2100米,最高海拨2618米,总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站在老场部门口四望,到处是满眼青翠。这座被当地人称为“天然氧吧”的山林在我眼前显得分外地绿,鸟语虫鸣,花开花香,充满着浓浓的生机。</h3> <h3>  山中有位83岁的长者,22年来一直在此默默地坚持植树造林。这里的成片成片绿色就是被他22年的艰辛付出而染出的,丰硕的果实就是被他22年的汗水浇灌而结出的。这位长者,就是从原保山地委书记职位上退休下来的老干部杨善洲。如今,这位老人就安静地躺在老场部前那几棵高大的雪松树下,仍陪伴着他一手养大的林木,关心着林场的未来。</h3> <h3>  若不是提前有人告之并查阅过相关资料,很难想象为大地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的老书记竟放弃在城市安享晚年的优厚待遇,退休后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里种树,不仅把自已的退休工资投入林场,还常年生活在大山深处,居住在“顶部是油毛毡铺盖,用树棍作栅栏,能通风透光,一觉睡醒,铺盖和头发有一层薄霜。床是由木桩和树枝搭的,门是荆条编的”简陋房里,而且一住就是9年。</h3> <h3>  在已经破烂不堪的已经废弃的油毛毡房前,是老人22年前刚刚上山时亲手栽种的雪松、杉树等,现在已长成挺拔的大树,默默守护在老人曾经生活的地方,忠诚地陪伴着老人。按照老人的遗嘱,部分骨灰就埋在了这几棵大树下。这几棵埋葬着老人骨灰的树的四周摆满了鲜花。</h3> <h3>  山沟里,成片的梨树生机勃勃,已进入了盛果期。林场职工指着还零零碎碎挂着几个果的梨树告诉我们,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花果山,每年一到秋天,这一片遍野都是梨,还有桃子、杏子、板栗等,可惜现在不是季节都已经收获了。</h3> <h3>  四周的山岗上,大都已成材的松柏等林木,象一队队挺立的卫士,在阵阵寒冷的秋风中发出阵阵涛声,在向老人倾诉着什么。</h3> <h3>  在屋中,在沟中,在林中,在老人生前足迹踏到过的每一个地方,林场职工指着老人领着大家历尽千辛万苦种植长一人的果木树木,回忆起这些年种树的往事。在他们心里,每一棵树都有他们要讲述的故事,都有他们要回忆的往事。</h3> <h3>  在整个采访中,林场职工们回忆老书记的点点滴滴,都说老书记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栽下一棵树,山就会绿一小块,栽下几棵树,就会绿一片。我就不信这山绿不起来!”</h3> <h3>  22年的植树造林生涯,老人的付出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也留下了许多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赶着骡子来来回回奔波于泥泞小道不知驮回多少树苗;不怕丢面子亲自到施甸县城街子上捡桃子核、杏子核回来培育;不徇私情对违反劳动合约的孙子罚款300元;把价值上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赠与县林业局……</h3> <h3>  陪同我们一起上山去林场采访的施甸县史志办主任张树才介绍说,昔日山秃水枯、生态环境非常恶劣、素有“半年雨水半年霜"之称的大亮山,在老人的不懈努力下,到2009年底,林场管理面积已达73480亩,山上森林覆盖率已达87%以上,修建林区公路26公里,解决了10000多人的饮水问题。</h3> <h3>  林区的建成不仅为施甸东南立起了一道绿色屏障,还直接为3个乡镇、11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的饮水灌溉及水土保持提供了保障。2010年春季,持续时间长达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的群众饮水变得异常困难,而大亮山四周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水源地就是大亮山。</h3> <h3>  22年,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可以做很多事情。22年,杨善洲老书记的心中始终装着一个绿色梦想:多栽一棵树,多造一片林,多给后人留下一些树荫。为了实现这个绿色梦想,这位可敬的老人扎根大亮山,用毅力,用艰辛,用信心,用坚持,用超乎常人的信念与荒山展开了22年的顽强拼搏。</h3> <h3>  22年,在杨善洲老书记的生命里只做了一件事:让大亮山绿起来,让大亮山披上绿袍。而办成这件事,足以让杨善洲老书记今生无悔!</h3> <h3>  如今,昔日的荒山已变成天然氧吧,昔日的大亮山林场也改称为善洲林场,并已成为“云南省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怀着崇敬之情前来参观学习。</h3> <h3>  老人给后人留下了这满山的绿,老人将他的生命溶入了这片绿色森林中。老人种树,尽的是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图的是家乡变绿、百姓得利、国家受益。</h3><h3> </h3> <h3>  老人留下的不仅仅只是这个林场、这片绿,更重要的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种精神,一种值得我们敬仰、学习、传承的精神。</h3><h3> 青山作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