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卷珠帘.登永新尚山庵观瀑》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数日闲暇何处去?莽莽尚山,隐隐闻仙吕。烟雾迷茫侵白露,鸟啼泉叠飞琼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梦悠悠几寒暑。今我来时,青眼频与语。佛气道心如春绪,飘渺林岫深深处。</span></p> <p class="ql-block"> 近段时间,记不清多少次听人提起过龙源口尚山庵。作为一个永新人,我一直以为,尚山庵,不过是一座普通山丘上的一座普通民间小庙而已,既未闻其有何俊美的风景,也未见官方作过什么宣传,在龙源口驻村期间,地方长者言谈间偶尔提起过她,但也并没有隆重介绍并领我前去瞻仰,肯定比不了阿育塔的奇险,肯定比不上碧波崖的清秀,肯定比不过枫树坪的俊逸,故而,一直以来也就提不起兴趣前往一观。</p> <p> 国庆期间,驴友群有人提议去龙源口尚山庵徒步,我想,永新的山山水水也走得差不多了,尚山庵还未曾去过,不妨去走一走看一看吧。尚山庵在永新县龙源口大捷景区范围内,车子经过龙源口大捷桥,停放在龙源口村横溪林场院内,这里便是登山的起点了。</p> <h3> 时近寒露,草木凋伤,满目苍翠。进山口便是几棵独栗树,道路上草丛间有从树上掉落的刺球栗子,吃货们的感觉最为灵敏,立马就寻寻觅觅,敲敲打打起来。几名女吃货收获颇丰,男吃货基本是颗粒无收。看来,人类祖先的工作分工是有科学道理的,而且至今还管用,不服不行。进去是一片油茶林,有村民正在采摘茶籽。</h3> <h3> 经过打探,溯溪而上,四十分钟可达第一道瀑布,因上午水凉,我们决定还是走陆路,返程时再走水路。上山路有一米来宽,淡淡地上坡,并不是很陡峭,野草野花野果青黄红紫,随意荣谢,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左边是树林,右边是悬崖,悬崖下是一道浅溪,时见水花,时闻水响,偶尔夹杂着婉转的鸟鸣。</h3> <p> 约行半小时,右下方的密林里传来响亮的水声,循声望去,远处几条白线在黑岩上闪烁。开路先锋东里光昕留下的路标斜斜地指向右侧,一条新开辟的羊肠小道在密林中穿行。大家鱼贯而下,几个曲折之后,哗哗的水声直敲耳际,前方枯藤枝桠间一片白光,众人欢呼起来。这就是尚山的第一道瀑布——“漂布潭瀑布”了,远看似村姑漂洗的一匹白布,飘荡悬挂在悬崖之上,村人名之为“漂布潭”。</p> <p> 从漂布潭返回几十米后折向右行百十米,一道数十米高的悬瀑,从天而降,黢黑的岩石张牙舞爪把流水撕成千万道水丝,氤氲的水气,沾得游人的头发和衣服都湿漉漉的,说不出的清爽舒适。时近正午,晴日当空,抬头仰望,万道金光随着水丝直射而下,脑海里突然迸出“佛光普照醍醐灌顶 ”的顿悟,心中霎时便肃然起敬了。这应该是尚山的第二道瀑布——“菩提瀑布”了吧。水潭边几段圆滑光亮的木头,见证了时间和水流的力量,可以想见,被洪水冲下来的树木,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浸淫和水流的冲涮,始得成为如今这般样貌。</p> <p> 驴友群主华歌说,他们来尚山不下五次,以前是没有通行谷底的小路的,每次都是站在主路上遥看瀑布,这次真是幸运,近距离与瀑布有了肌肤之亲。据说镇里前两天才请村民辟了这条便道,准备迎接贵宾的,我们今天就来了次试游。我的尚山首游,便直接投身于瀑布的怀抱中,倒真的是福缘非浅了。</p> <p> 从原路返回到主道,一路小桥流水和鸟语花香,经过一架水泥小桥后,向右上斜行转过一道弯,遥见对面峡谷,水流一波三折,每道白水下都是一汪碧绿的水涡,蜿蜒俏丽,清澈如玉,这应该就是当地人口中的“碧玉瀑布”吧。</p> <p> 时过正午,大家已无心赏景,一涌而入尚山庵应付肚子去了。我与资深驴友华歌、东里光昕、龙哥与大部队分道扬镳,在离尚山庵里许处,转入新开辟的便道继续寻幽览胜。几个曲折,便到了成仙洞,据说这是尚山庵的开创者慈云大师坐化成仙之所。成仙洞右前方对面深谷的崖壁上,便是尚山最迷人、最雄壮的“三叠泉瀑布”了,当地人称之为“三只锅瀑布”。悬崖上有三个台阶,因长年的水流冲涮,形成了三个状似铁锅的凹陷。汹涌的山涧水,被如梭的崖壁织成一段白线,跳入下方的铁锅后稍作停顿,又被织成更粗的白线,然后又跳入下一个铁锅。然而,这些白线并不安分,狂野如脱缰的野马,咆哮着一泻而下,在每个“锅”里飞珠溅玉,溅起了堆堆白雪,令人目眩心颤而又神往。</p> <p> 遗憾的是无路可通,只可远观而不能近赏。我们并不死心,寻寻觅觅中,终于在一块崖壁下发现了蛛丝马迹,于是手脚并用、连滚带爬、小心翼翼地从几乎垂直的陡坡上下到了谷底。我们四个人,应是第一批与“三叠泉瀑布”面对面亲密接触的游人吧。沉睡亿万年的悬崖与瀑流,被我们几个闯入者惊醒,相互提防着、打量着、寻觅着、领悟着……我闭上眼睛,静听松风水声虫鸣,似乎听见了尚山内心深处的喃喃吟语。</p> <p> 尚山庵建在山坳深处的一块平地上。《永新县志》记载: “尚山庵原名真寂禅林。始建于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年间(502~519),扩建于明末清初。前后殿阁、左右寮房称大丛林。1982年被洪水冲塌。1998年由村民重建。”永新大文学家贺贻孙《真寂禅林记》云:“昔梁天监中,慈云禅师自九江寻味至此,得泉筑庵于侧……近日盘山古柏禅师复来居此,师得洞下正传。”</p> <p class="ql-block"> 关于尚山庵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很久以前,一个叫慈云的人赴吉安府任太守,他携家人坐船由九江溯江而上。一天清晨,慈云伫立船头欣赏两岸风景,突然发现江中有一条耀目的红线随波起伏,始终不与江水相混。慈云独具慧眼,看出此为菩提之水,即循红线至永新碰塘,因水浅船不能行,便安置家小于碰塘(现龙源口镇白口村碰磄组,乡民于此建了一座“别婆庵”以作纪念),然后独自徒步进入尚山,在菩提水渗出的崖壁(观音崖)旁结庐禅修。一日,尚山附近磨溪岭下苍龙潭中的苍龙前来探望,见慈云禅师无地可耕,便作法在怪石嶙峋、茅草丛生的荒山野岭变出了一块平地一一即现在的尚山庵所在地。晚年,慈云整日在成仙洞内,面对“三叠泉瀑布”坐禅,数月不吃不喝,直至坐化成佛。</p> <p class="ql-block">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翻阅资料始知真寂禅林寺创建于1500多年前,是永新最古老的寺院之一。鼎盛时曾有僧侣数十众,每日香客云集,好不热闹。在清康熙前已久负盛名,当时县内外人士探奇寻幽,访胜求迹而来者络绎不绝,或题咏记游,或读书其间。清初,该寺的一位住持古柏禅师还写过一篇《尚山志》,泮中李小管、李小心兄弟曾在此设帐授徒讲授《易经》。当时的文人游客和来往僧人吟咏颇多,南乡龙大绂有《尚山观瀑》诗云:“雷转山惊白浪悬,急流之下有长川;始知一滴曹溪水,无限香淳到海天。”</p> <p> 至近代,“真寂禅林”改名为“尚山庵”。“真寂禅林”,多么优雅而富有禅意的名字,改为平庸俗气的“尚山庵”之时,应该就是它沉寂没落之始吧。“文革”时尚山庵遭毁,后由民间信士重建,香火才得以延续。庵内不出意料也是佛道不分,乱七八糟地供着一队神仙,由山下一位村民看守,并无僧人住持。碰巧前不久,从山东来了一位法号悟宁的女尼,自称俗家姓李,大学财会专业毕业,神华公司职工,偶遇高僧点化出家,因得观音菩萨托梦来到尚山庵,准备长驻于此弘扬佛法。与其接谈,语带机锋,颇能启发思想。观其相听其言,不由得想起了扮演黛玉后来皈依佛门的陈晓旭。得此高僧驻守,于永新于尚山庵倒不失为一件好功德了。</p> <p> 尚山因佛得名的名胜很多,有十八景之说,如“菩提水、观音崖、狮子坳、象关、点头石、鞋山、念佛岭、回生树、试心桥、鸡冠崖、成仙洞、墙板路”等等。每一处景致,都有一个传奇故事。因未请乡人作向导,我们盲人摸象般的游走山水间,无法确认景点的具体位置和内容而一一欣赏,殊为憾事。道旁那棵树干中空枯死却又枝繁叶茂的古树,或许就是十八景之一的“回生树”吧。</p> <p class="ql-block"> 永新尚山人文底蕴、宗教文化、自然风光、神话传说兼备,以奇、长、多而著称的瀑布群更属罕见,令人叹为观止,又与龙源口大捷的红色资源交融一体,应是永新最具开发价值和潜力的景点。尚山的神秘面纱业已揭开,这位养在深闺的秀美佳人,正在日益吸引着各地游人前来赏玩。我们相信,钟情山水的你,应该很快就会到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