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余》匾中的康家人物

河洛行者

<h3>留余匾</h3> <h3>留余匾文字内容</h3><h3>匾中有两个康家人物:</h3><h3>1.其中的“坦园老伯”是指第十五代康百万 康道平</h3><h3>康道平,号坦园,1799~1877, 留余匾就是他在1871年让其姻姪牛瑄书写后请人刻制挂在康家庄园内作为家训匾的。即康道平就是留余匾的第一任主人。</h3><h3>2落款“愚姪牛瑄”,牛瑄的老大孩子叫牛春龄,他的妻子是康道平的孙女,所以他晚康道平一辈,所以在匾文中程康道平为“坦园老伯…”<br></h3><h3> 牛 瑄</h3><h3>1830(约)~1877,同治乙丑进士、金殿传胪清翰林院编修,书法家…</h3> <h3><br></h3><h3>&nbsp; &nbsp;&nbsp; &nbsp; &nbsp; &nbsp;&nbsp; &nbsp; &nbs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 &nbsp; &nbsp;<br></h3> <h3>康道平先生留下的书法石刻 收藏:河洛行者 同治年间,经常有捻军来巩县、温县骚扰。同治七年,康道平出资并组织康店的乡亲门修建了金谷寨以防御捻军。金谷寨修建好后,康道平亲笔撰写并书丹《创修金谷寨》一文,刻碑记之。碑文落款:寨主康道平撰文并书丹。这就是说此块石碑上是留余匾的第一任主人康道平的书法真迹呀!……</h3><h3> 石碑上刻的“康无逸”是康道平大哥康道顺的儿子,康无逸的儿子叫康建德(字鸿猷),是康百万家唯一凭借科举考试中的举人。1901年慈禧太后从西安回北京在巩县停留时,就是康鸿猷代表康家给慈禧太后捐献了一百万两银子… 非常幸运的是:创修金谷寨石碑被俺收藏了,共有两块,另外一块上面刻的都是当时参加修金谷寨的人名。遗憾的是,这两块石碑后来被村子里的人并放在一起,在中间挖了一个口当井口了。</h3><h3> <br></h3> <h3> &nbsp; &nbsp;&nbsp;康道平于同治十二年去世,因为他创修金谷寨保护了一乡平安,去世后,当时政府及社会乡亲为其立碑“功垂桑梓”,这块巨大石碑现立于庄园主宅区广场上,是康百万庄园的一块标志性石碑。 &nbsp; &nbsp;&nbsp; &nbsp; &nbsp;<br></h3> <h3>牛瑄书法对联一幅</h3><h3>收藏:河洛行者</h3> <h3>  战国时期,有一"东周国"在今河南巩县焦湾、康店村(现康百万庄园)建国定都,存在了118年。之后东周常常用来指河南巩县了。 &nbsp;&nbsp;&nbsp; 在明代晚期至清代,巩县有一个著名书院就以“东周”为名~~“东周书院”。非常幸运的是东周书院的残碑早年被我收到。 &nbsp;&nbsp;&nbsp; 民国巩县志记载:东周书院共有11位山长,牛 瑄 是 第八任山长… </h3> <h3>“东周书院”残碑拓片</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碑右边隐约能看到刻的一些小字:“书院每年学四科同治七年'考院'落成…”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碑左边落款“同治十有二年…” 根据牛瑄先生的生平时间来推测,此块“”东周书院“”碑应该是当时牛瑄在东周书院任山长时所立,上面应该是他的亲笔书法刻字…<br></h3> <h3>牛瑄任东周书院山长时书写编印的《百家姓字帖》,让当时的学生们临摹用…</h3> <h3>民国巩县志第390页也对“考院创设由来”做了记载,并在最后写到“康君无逸捐银两若干”…</h3><h3> 牛瑄称康道平为“老伯”,自谦称“愚姪”</h3><h3> 康道平是康无逸的二叔,两人是叔侄关系</h3><h3>所以,牛瑄和康无逸应该是一辈人,两人年龄也应该相差不大,且是亲戚兄弟…</h3><h3> 可以推测,当时牛瑄是东周书院的山长,康无逸已是康家的主事之人、社会名流,书院内建考院时,康无逸捐钱是非常合理的一段历史…</h3> <h3>有空来喝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