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支教生活印记——第二章: 走进昭苏(第一篇)可爱小孩

遇见

<h1>  第一次走进昭苏育英学校,这儿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标准跑道的学生操场、布局合理的文化长廊、花团锦簇的校园绿化让我耳目一新,一举刷新了我想象中的新疆学校的样子。</h1> <h1>  再来到学校,是学生们第一天上学。走在校园的我又有了新的收获:一是无论在何处,学生见到你都会礼貌地敬个礼,说声“老师好”。二是到处可见学生打扫的场景,无需老师的督促,不管是高年级的大孩子,还是二年级的小孩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都在认认真真的打扫,一切都显得那样的井然有序。</h1> <h1>  一开始,我担任五(7)班的班主任,由于学校合并的原因,这是一个刚组建的班,看着其他孩子忙碌的样子,不知我班的孩子们怎样了,我得赶紧去看看。未进教室,只闻一片喧闹声传来,你看学生三三两两的,不是进去就是出来,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景在眼前呈现。走了进去,教室一下子安静了,学生们用好奇的目光看了我一下,不在座位上的跑回到座位上,然后纷纷站了起来,对我行了个礼,道声“老师好!”接着就当我是空气一样,又各自忙活自己的事情了。</h1> <h1>  看到眼前的情景,我一下木了,这算怎么回事?我也不言语,拉了张凳子在前面坐下,看着眼前这群孩子。猛然间,我发现在这群嬉戏打闹的孩子中,居然有一个小女孩在看书,我连忙走上前去。这是位少数民族孩子,胖嘟嘟的脸蛋,扎着个马尾辫子,看见我来也不怯场,给我一个甜甜的笑容。一番闲谈之后,她成了我认识的第一个学生——阿娅拉!</h1> <h1>  接下来出场的这个学生与阿娅拉截然不同。因为第一天不上课,便想去另一个教学的4班看看,顺便布置一下预习作业。脚刚跨出教室五7班教室大门,一个女孩一把拉住我,“老师,我知道你也教四班,我是四班的劳拉,我叫劳拉,你要记住了哟!”然后冲我做了鬼脸,我还没看清这孩子的模样,她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也太直接了,一下子把我逗乐了。于是,她顺理成章地成为我真正意义上认识的第二名学生。</h1><h3></h3><h3><br></h3> <h3></h3><h1>  支教之前,妻子曾经笑话我说,这里的孩子少数民族居多,他们的名字很长,记不住该怎么办?的确,一般来说班上至少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蒙古族、汉族这些民族。后来,我发现自己还是幸运了,班级学生名字最长的也就五个字,比其他支教学老师班中出现八、九字的要好多了。由于我准备了座位表,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7班学生的名字基本能记上(对4班的学生有些歉意,才记住十几名同学的名字)。在叫他们名字的时候,我也由一开始的一个字一个地发音,变得像他们本地人一样一滑而过,不再让学生笑话我的点名了。</h1><h1></h1> <h1>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孩子们之间的故事在不断上演......</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