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一景

❤️

<h3>  我的家乡—<font color="#ed2308">渑池</font>,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而得名。 渑池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就是发现于渑池仰韶村;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后,渑池县南村出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奇景。渑池最具特色的景观当数“秦赵会盟台。” 古秦赵会盟台位于渑池县城1公里处,在渑水、羊河汇流的台地上,据我在会盟台介绍中得知,公元前282一公元前280年,秦国三次发兵攻赵,赵国失利而不屈服。秦为征服赵,又开始政治与外交上的斗争。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诉赵惠文王,为使两国和好,双方可在渑池会盟。陪同赵王前往的是赵国上大夫蔺相如。秦王与赵王会饮时,胁迫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这时,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15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如此针锋相对,舌枪唇剑,直到宴会终了,秦王也未能捞到丝毫便宜,只得与赵王言归于好。为表示偃旗息鼓,停止战争,双方士兵捧土埋藏兵器以示友好,遂成会盟高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盟台饱经沧桑,历代修茸不断。现存的会盟台是1985年在原存遗迹的基础上重新修建的。会盟台的重新修建,使春秋战国古迹,再现丰姿,重放异彩。“盟台夕照”是渑池八景之首。 我伫立在秦赵会盟台,靣对会盟碑,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历史的长镜头,一下子把我拉回到那遥远的古代......秦赵会盟台忠实地见证着春秋战国的沧桑! 有句话被大家经常说起“弱国无外交,”其实错了,弱国无外交的说法术绥靖心态,是给投降政策找台阶,是放弃抗争的遮羞布,弱国才需要外交,需要智慧结合的外交手段或措施,在某方面某种程度上抗衡强者,给自己留下发愤图强扳回弱势的机会和空间,恐怕这是历史上那么多会盟台无迹可寻,而民国却给这个会盟台立碑的原因吧! <b style=""><font color="#ed2308">秦赵会盟台是渑池的骄傲,是中国的历史,我为渑池有这样的景观而自豪!</font></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