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肯尼亚拍野兽

绿水青山

<h3>今年七月中下旬,我去了东非的肯尼亚,这是一个位于赤道上的以野生动物众多闻名世界的国家。行程是大半年前就谋划好的,所以选择这个时段,是因为东非大草原上此时正在进行的动物大迁徒。我就是为此而去的。去前查资料问朋友,做了些案头准备,想当然地定下两个目标,一是拍摄遮天盖地密密麻麻的火烈鸟群,二是见识惊心动魄场面壮观的被称为"天河之渡"的角马群过河。这种情景以前多次从报刊从影视中见过,特别是央视几十年动物世界节目的熏染,使我期盼着这次旅行。 </h3><h3>肯尼亚全国有20多个国家公园,都是野生动物保护区,近半向游人开放,世界各地来的人很多。我去了5个国家公园,从进第一个桑布鲁国家公园开始,就完全颠覆了以前的认识。第一是惊讶于面积广阔,都是几千甚至上万平方公里,有的还与他国接壤。第二是完全原生态,除了简陋的园区大门和园区内用电网保护的宾馆外,偌大面积看不到一点人为建筑痕迹,公路是土路没有铺油渣,无电线杆,无居民房屋。第三是野生动物真的不好找,每天坐着敞篷汽车在园区土路上行驶一二百公里,四处寻找动物,除了草食动物易见,狮子花豹猎豹还真不容易看到。第四是园区内管理十分严格,出于安全考虑,所有人都乘坐车辆在园区内活动,绝不允许下车,即使内急也不行。早上6点半方可离开电网围住的宾馆,下午7点前必须回来,违者罚款,多次违犯者取消进入国家公园的资格。所以司机都很守时,也不愿加班,除非你另给小费。认识在不断更新,希望也逐次破灭,来前的两个愿望全部落空。肯尼亚没有四季之分,只有雨季旱季。在6月结朿的上一个雨季雨量十分充沛,还发生了十四年来最大的洪水。洪水泛滥阻断了我们前去拍摄火烈鸟群的道路,过量的雨水又导致草原野草枯黄时间推迟而致角马斑马不缺食物推迟了迁徒,我们没有拍到大群的火烈鸟,没有看到角马过河。真是人算不如天算。遗憾啊。</h3><h3>预定目标没有达到,但收获还是不少,这里必竟是肯尼亚,是世界闻名的观赏野生动物的地方,与我以前去过的埃塞俄比亚看到的野生动物有很大不同。十多天里,我们每天乘车一百多公里,在稀树草原上寻找追逐动物,炎炎烈日,漫天尘土,颠簸不断,晚上回来都是篷头垢面的。先后拍兽30种,拍鸟87种,还是不错的。下面跟随我的镜头先来看看肯尼亚的野兽吧。</h3> <h3>狮子是兽中之王,原来以为轻松地就可以看见,去了后才知道不是每个公园都有狮子,不是每次外出都能够看见,看见了不是每次都在近处。能否看见看好还是要看运气,不过机会还是不少的。因此,看见狮群是游客的最大愿望,司机也用车载对讲机随时交流,发现情况后只见公路上扬起的灰尘铺天盖地,所有车辆都向着一个方向奔去。我们先后七次看见狮群,公狮母狮幼狮都见了。这头雄狮正在追逐一头发情的雌狮。</h3> <h3>狮群通常由母狮捕猎,这头母狮带领另外5只母狮对角马展开围猎,她们分散开来,低下身子,交替匍匐前进,在离角马还有一百多米时,角马发现了立刻狂奔跑开。猎捕失败了。据说狮子猎捕成功率并不高,三五次能成功一次就不错了。围捕就在我们面前发生,可惜未能成功。</h3> <h3>也许是习惯了的缘故,国家公园里的狮子不大怕人,有时离你很近,就两三米,卧在车前,当然你是在车上。这头母狮带了4头幼狮,还有一头母狮带了一只小狮,7只狮子卧在路上挡住了我们车子的去路。我们最后用手机拍。公园内汽车不准鸣笛,游客不准喧哗驱赶恐吓野兽。我们只能和它们比耐心,半小时后它们终于让开了路。</h3> <h3>一个狮群通常由一头公狮和几只母狮组成,公狮独来独往,母狮则群居,有自己固定的领地。一个狮群中生育的小狮子都是公狮的后代,母狮共同照顾这些幼兽。</h3> <h3>能够拍到这个镜头可以说太庆幸了。我先后3次看到拍到了狮子的交配,前两次因荒草遮挡没拍到全部。进入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后的第二天早上,一出门就获得信息附近有狮子,我们迅速驱车赶去。到现场一看,一公一母卧在大约60米远的土坡上睡觉,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正在发情的狮子。果然,几分钟后它们进行了交配,但草挡住了雌狮,没拍好。雌狮换了个地方又卧下了,雄狮也挪动了地方。有戏,因为进入繁殖期的狮子每二三十分钟会交配一次,我们决定耐心等待。时间一分一分过去,许多车等不下去逐次离去,就剩下我们和另一个老外的车。在焦急等待中,母狮一下子站了起来,公狮也坐了起来。母狮高翘起尾巴走到公狮面前,用头蹭蹭公狮面部,一个转身趴在地上,公狮立刻骑了上去,口咬着雌狮的脖子,雌狮则是一副很享受的样子。多么难得的瞬间。交配持续了大约20秒,脱离后母狮欢快地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公狮则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随后狮子又卧下休息。,我们则在收获的喜悦中离去。这次在60米距离上拍了200多张毫无遮挡的片子,记录下交配的全过程,十分难得。</h3> <h3>母狮的怀孕期为3个月,每胎通常三四只,幼狮中的80%会在2岁前夭折,成活率很低。幼狮通常也会成为其它食肉动物的盘中餐。</h3> <h3>虽然没有亲眼见到捕猎,但是进食的场面还是看到几次。最近一次大约发生在我们到达前的一二十分钟,狮子群将角马撕裂叼走在草丛中进食,我们看得到拍不到。最后拍了几张啃骨头的。</h3> <h3>狮群从游览车前经过,最近时一两米。十分有趣。</h3> <h3>咆哮。</h3> <h3>非州象是陆地最大的哺乳动物,与亚洲象不同的是,公母都长牙。象群通常以家族集群活动,年老的母象担任首领,公象成年后则离群独自活动。这头公象雄伟高大,它从我们车前十多米处走过,巨大的身躯,沉重的脚步给人以强烈震撖。</h3> <h3>正常情况下象每天都喝水洗澡。夕阳下,数十头象占据了河边的浅滩,喝水,洗澡,嬉戏,全然不顾几十辆游览车在旁围观。两头小象不停地相互推搡,谁也不让谁。</h3> <h3>在多次见过象群之后,我们对此场景并没有特别关注,但司机特意停车告诉我们,这很难得。原来大象通常一胎就生一个,这头母象生了两只,双胞胎极为罕见。既然如此,我们特意多停了一会。</h3> <h3>在沼泽中活动的大象。背上站着的白色鸟是牛背鹭,喜欢跟随大象活动,捕捉被象惊飞的昆虫。</h3> <h3>在国家公园内,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活动,游客只能乘坐汽车沿着公路寻找和观赏动物。遇到野兽过路,你必须停车礼让,不能做出驱赶或惊吓行为。我们的车在一次避让大象过路时,就被大象腿蹭了一下,晃了几下,很是刺激。</h3> <h3>象群由年老的母象做为首领,带领年族集体活动,小公象一旦长大就必须离开。可以说,象群是女人当家做主。</h3> <h3>纳库鲁国家公园内带着幼兽的白犀牛。白犀牛每三年繁殖一次,六至九岁性成熟,寿命为40岁左右。犀牛因其角被大量盗猎,数量稀少,因而受到重点保护。</h3> <h3>白犀牛的体型仅次于印度犀,是现存第五大陆生动物,最重可达三吨半。白犀牛是现存犀牛中智力最高的,以草食为生。拍摄于纳库鲁国家公园。</h3> <h3>游客在这个距离看犀牛,感受想必是很爽的。</h3> <h3>非州水牛被称作草原五霸之一,体型巨大,脾气暴躁,集群活动,攻击性强。就是狮子也只选择它们中的老弱病残下手。</h3> <h3>单独活动的都是老年雄性,攻击性很强,但是形单影只往往容易被袭击。</h3> <h3>非州水牛都是结大群活动,几百上千只聚集在一起,场面十分壮观。</h3> <h3>河马是草食动物,吃土是为了帮助消化。多数情况下河马是温顺的,一旦上岸则有很强的攻击性。比我们晚去十几天的台湾旅行团傍晚就在河边遭到河马攻击,导致一死一伤的惨剧。</h3> <h3>一头在河滩单独活动的小河马,河马常年浸泡水中是保护皮肤不被炙热的阳光晒伤,为了进食它也会上岸来吃草。此时它也面临其它动物攻击的危险。</h3> <h3>就这样横七竖八地卧着,别看它身驱粗笨平时动作迟缓,一旦有事跑起来快得很。</h3> <h3>卧在水中晒太阳可以几个小时不动。</h3> <h3>桑布鲁国家公园里的花豹。花豹通常单独活动,以捕猎小型羚羊为食。</h3> <h3>这只花豹我们连续两天都在找,最终还是别人发现呼唤我们过去。他的隐蔽色太好了,卧在草中根本看不到。</h3> <h3>呼喚孩子的母猎豹。不知道孩子是走散了还是遭遇了不测,母猎豹始终未能获得回答。</h3> <h3>孤独的猎豹</h3> <h3>斑鬣狗是集群活动,连狮子都敢惹,性情残忍。被戏称为草原二哥,位居狮子之下。</h3> <h3>一只斑鬣狗叼着角马皮。</h3> <h3>黑背豺是一种小型兽,约和狐狸大小相当,肉食性动物。</h3> <h3>黑背豺警惕性很高。</h3> <h3>狒狒是一种猴子</h3> <h3>长尾绿猴。</h3> <h3>疣猪长有夸张的獠牙,在地下翻掘找食物。常成小群活动,繁殖力很强。</h3> <h3>母疣猪。</h3> <h3>没有看到令人神往的天河之渡,但大群角马还是看到了。角马每年七八月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向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逐次移徒,总数达百万之多,十分壮观。这种迁徒行为年复一年进行,依水草丰茂枯萎而进行。每年的迁徒季正值旱季,也是游客最多的时候,全世界的游客蜂拥而至,如今中国普通游客也多了。</h3> <h3>迁徒的兽群就这么排队依次前行,一步一步,不紧不慢,秩序井然,后面远远地望不到边。场面很是壮观。到达一地后角马会集成大群前往河边,寻找适当时机渡河。此时,往往有一百多辆游览车抵近观看,欣赏那不一般的悲壮。</h3> <h3>过路的角马不慌不忙,所有的车辆必须停下避让。</h3> <h3>行进的队伍中有很多正在哺乳期的母子,它们会停下来喂奶。</h3> <h3>雄兽。</h3> <h3>都是幼兽,在搞起玩,不是真的交配。</h3> <h3>长颈鹿母子。幼兽毛色要深一些,通常会十几只聚集在一起相互照应。</h3> <h3>一家子。</h3> <h3>靠在树上蹭痒。</h3> <h3>两只小长颈鹿在奔跑,由于身高腿长,跑起来一颠一颠的,有点腾云驾雾的感觉。</h3> <h3>普通长颈鹿。</h3> <h3>网纹长颈鹿是另一物种,通常以家庭或结小群活动。它跑得很快,脸盆大的蹄子是打击敌人的武器。它的天敌是狮子。</h3> <h3>网纹长颈鹿身高脖子长,通常食用金合欢树的叶子,它的舌头很长,能避开树上的硬刺。</h3> <h3>网纹长颈鹿也是桑布鲁的特有动物。与普通长颈鹿相比,身上条纹构成的图案更漂亮。</h3> <h3>细纹斑马和草原斑马不是同一物种,区別的特征是身上条纹比草原斑马要细一些,看起来更加漂亮一些,其它大致相同。</h3> <h3>细纹班马是桑布鲁国家公园的特有动物。数量不多。</h3> <h3>草原斑马种群大,数量多,常和角马混群一起活动。</h3> <h3>草食性动物通常会集群活动,这样增加了生存概率,落单的兽会成为肉食性动物攻击的首选。兽群进食或休息时,总会有一两只警惕地观察四周情况。</h3> <h3>夕阳下,一头草原斑马在水塘里饮水。在这里没有被攻击的危险,斑马很放松。</h3> <h3>黑面狷羚,也叫转角牛羚,一种中型羚羊,毛色偏深褐色,</h3> <h3>雌雄头上都有角。</h3> <h3>油光水滑的皮毛表示这头兽很健康。</h3> <h3>水羚,体型大。</h3> <h3>应该枯萎的草仍旧很高,草食性动物很容易隐藏自己。</h3> <h3>汤氏瞪羚是一种小型羚羊,雌雄都长角,区别在于雄兽的角更粗大。腹部横着一块黑色是特征。</h3> <h3>汤氏雄兽。</h3> <h3>汤氏母羊。</h3> <h3>犬羚是体型最小的羚羊,大小与一只小山羊差不多,因其叫声象狗叫而得名。犬羚毛皮棕色,雄兽头上长有短角。</h3> <h3>犬羚看起来很漂亮。这组照片都拍摄于安博塞利国家公园。</h3> <h3>卧在地沟里休息的犬羚,我们和它相持了近半个小时,想等它站立起来拍些行为照片,最终还是失望了。</h3> <h3>长颈羚因其脖子长而得名,摄于桑布鲁国家公园。</h3> <h3>长颈羚雌兽不长角。这种羚羊比较稀少,十多天只看到过一次。</h3> <h3>剑羚也叫长角羚,因头上两根粗大而尖的角而得名。剑羚身驱高大,约和国内的驴差不多大小。拍摄于桑布鲁国家公园。</h3> <h3>剑羚通常以家庭为单位活动,也有一二十只的大群。</h3> <h3>所有的羚羊都是草食性动物,全世界有60多种羚羊,我拍到11种。</h3> <h3>格兰特瞪羚是一种小型羚羊,雌雄头上都长角,结几十只的小群活动。身躯灵活,奔跑迅速。是草原肉食动物的主要捕猎对象。</h3> <h3>格兰特瞪羚群居活动,种群大,数量多,相互间打斗十分普遍,我曾一次看见十多对在顶角。这种顶角不象是求偶期雄兽间的拼死爭斗,倒象是一种交流,嬉戏,玩耍。</h3> <h3>谁也不相让,但也不会拼得你死我活。</h3> <h3>分组打斗。</h3> <h3>黑斑羚也许是数量最多的羚羊,到处都是,一群一群的。这种羚羊很漂亮,只是雄兽长角。</h3> <h3>雌兽和幼兽。</h3> <h3>雄兽的角对称外张,孔武有力,因此也被称为广角羚。</h3> <h3>有什么警动了它们?</h3> <h3>母子。</h3> <h3>大羚羊是体型最大的,大约有马那么大。几次看到都很远。</h3> <h3>打斗还是嬉戏?</h3> <h3>互不相让。</h3> <h3>在动物园里,在电视里,和在大草原上看动物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和心情。草原上无论草食性还是肉食性动物,都是活生生的,因而更为真实刺激。去一趟非州大草原吧,让自已的视野更为广阔,心灵得到一次升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