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统——龙马之原乡

老古

<h3>  乌兰布统(蒙语:红色的高岭)是观赏与拍摄奔马的最佳地方,而且没有“之一”,那里其实也是中国“龙马”之原乡,只是很多人并不知晓。</h3> <h1>(1)策马扬鞭</h1><h3> 乌兰布统有一个著名的“红山军马场”,原属北京军区,曾是全国22个军马场中最大也是现在仅存的2个军马场之一。</h3> <h3>  </h3> <h3>  时至今日,除了交通不便的山区边境仍有少量军马服役,更多的军马已转民用,尤其是发展旅游。</h3> <h3>  “万马奔腾”和“马踏水花”可以说是当地军马的拿手好戏,那些受过驯练、仿佛有纪律约束的军马表演在别处难得一见。</h3> <h3>  最期待的当然是众摄友,因为拍摄奔马是他们行摄乌兰布统的主要目的。</h3> <h1>(2)龙马精神</h1><h3> 红山军马实为蒙古马,虽说其貌不扬,颜值和名气不及中亚的汗血宝马,但是其耐久力超强而且合群,所以能够成为优良的战马。</h3> <h3>  有别于外来的西域“天马”,蒙古马可是地地道道的“龙马”。</h3> <h3>  从历史上看,内蒙赤峰是古老的红山文化之腹地。</h3> <h3>  赤峰最著名的出土文物便是曾被称之为“中华第一龙”的马头玉龙。</h3> <h3>  之后甲骨文中的龙字也是马头象形,足可见龙马之渊源。</h3> <h3>  有说黄帝是红山文化的代表,因其本名轩辕代表马车,手下还有驯马的王亥和骑士应龙。</h3> <h3>  涿鹿之战黄帝战胜蚩尤的最大本钱就是良好的机动性,也可以说是跑得更快,行得更远的龙马精神。</h3> <h1>(3)道远知骥</h1><h3> 红山文化可以说是一种马文化,从驯马、骑马到知马、养马……</h3> <h3>  黄帝之后禹定九州,以红山文化所在的冀州为其首,这个冀字很有意思,表示北方半农半牧的共生之地,也可以说是胡汉交融的希望之地,那可是盛产千里马(骥)的地方。</h3><h3><br></h3><h3><br></h3> <h3>  到了战国冀州成为燕赵之地,无论是前者之“燕昭好马”还是后者之“胡服骑射”,实际上都可以看成是红山马文化的某种延续。</h3> <h3>  当然,将马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还是秦国,且不说秦始皇本人生于冀州,其开国祖师非子本是周孝王的一个马夫,因养马有功而受封于秦,秦国还有一个会相马的伯乐,此人在楚国不受待见,到秦国却大受重用,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后竟成为国运之别。</h3><h3><br></h3><h3><br></h3> <h1>(4)游侠骑士</h1><h3> 乌兰布统有一个草原影视基地,以拍摄骑射题材见长,有不少古装大片在这里取景拍摄。</h3> <h3>  周润发在这里扮演了能文能武而周游列国的《孔子》。</h3> <h3>  孔子以“六艺”授徒,其中“射”、 “御”(驾车)的排位还在“书”、“数”之前,即为:德——体——智。</h3> <h3>  陈宝国在这里扮演了大败凶奴从而收复国土的《汉武大帝》。</h3> <h3>  马蹬最早出现在燕地,按照史家李约瑟的说法,有了马蹬才有了真正的骑兵,这也许是汉人之所以能打败匈奴(号称马背上的民族)的关键所在。</h3> <h3>  陈道明在这里演绎了如日中天的《康熙王朝》。</h3> <h3>  康熙不仅本人善长骑射(曾一箭射死老虎),而且为了训练子弟在乌兰布统建起了“木兰围场”,那是世上最大的皇家狩猎场。</h3> <h3>  当然,有更多观众的还是在这里拍摄的《射雕英雄传》,郭靖这个生于大漠长于大漠的射雕英雄,因其善良和仗义而在江湖上得道多助,终成“天下第一侠”。</h3> <h3>  风尘仆仆、刀光剑影的骑士时代早已过去,可是“跑得更快,行得更远”的龙马精神和“不断追求,永在路上”的游侠志趣却能得以光大,也许这才是旅游的真谛吧。</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