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0月2日,时值天津大学123周年校庆。改革开放以后首批考入大学的七七、七八级天大学子纷纷从世界各地重回母校,欢庆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1977年冬天的那场高考,其历史意绝不仅仅在于使这批大学生个人的人生轨迹由此改变,更在于为一个民族恢复了人性的光辉和知识的尊严。</h3><h3> 天津大学七七级工业自动化专业的19名校友,从北美洲、从大洋洲、从祖国各地,相聚一堂,回味青春年华,畅叙同窗情谊。</h3> <h3> 四十年,青丝染霜,但笑容依然灿烂如花,同窗情谊依旧盎然。<br></h3> <h3> 签上我们的名字,留住我们的青春记忆!</h3> <h3> 快,再照一张合影,在新校区的蓝天下。虽然,这里看上去还有些陌生,但百年文脉却相传不断,创校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主张在这一代特殊背景的学生身上得以突出的彰显。</h3> <h3> 换上这“北洋蓝”,又回到了书声琅琅的校园,唤起了对那个难忘年代的感念。</h3> <h3> 无论我们当年我们迈进校门的年龄如何,大学四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光。</h3><h3> 感谢我们的老师,用他们的丰富知识、魅力人格和充盈爱心培育我们成长;感谢我们的母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感谢改革开放的时代,让我们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让我们拥有了施展才华和抱负的人生舞台。<br></h3> <h3> 用我们依然年轻的心灵和舒展的舞姿,重现当年的芳华;用我们美妙的歌声和浑厚的嗓音,欢庆如今多彩的人生。</h3> <h3> 一道记载了历史的墙,那是象征一个新时代开启的基石。每一块石头,都记录下一个闪光的班级名称,那是我们为之骄傲的荣耀,凝结着我们学海拼搏的汗水。深情地抚摸着它,往日的时光一幕幕从脑海闪现。</h3> <h3> 当年最爱的图书馆,如今依然是那么熟悉和亲切。电子时代的图书已经成为主角,但每每触摸纸版书藉的质感,还是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当年图书馆中彼此细声的讨论已成历史,如今重聚只为梦圆。</h3> <h3> 还记得当年的学三食堂?诺大的空间中的家具只有为数不多的木质方桌和依墙而列放饭盒的架子,同学只能围在桌边自带饭盒吃饭。如今食堂已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了,新学三也因其独特的工业风设计而成为“网红”。</h3> <h3> 明媚的阳光下,从图书馆前那座熟悉的桥上缓缓走来,这一刻仿佛时光倒流。</h3> <h3> 学工程的学生,无论走过怎样的人生,对实验室的钟爱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h3> <h3> 在系里新教学楼的门口,偶遇十年返校的学弟学妹们。相视而笑,心有灵犀,浑然不觉陌生。忽然感觉到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正悄然发生。两位班长的一握,竟一下子跨越了三十年的时空!</h3> <h3> 岁月如歌,陈酿如酒。老同学的聚餐上,饭菜酒肉其实都成为陪衬,同学间说不完的话、忆不完的糗、扯不断的情,才是主角。</h3> <h3> 时隔四十年,再次回到那幢我们度过了四载春秋、如今已成为保护文物的教学楼,那被我们书藉堆满的课桌、挑灯夜战的实验室,往事历历在目。只是,如今物是人非,留下一丝淡淡的惆怅... 让我们一起,在这踏过千万次台阶上,留下岁月的回忆,留住闪光的青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