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小时候对马元的印象,一是此地特别荒僻,似乎远离尘世,虽然同属于大别山,马元人却成了“山里人”的代名词。二是此地森林茂密,古树众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因大肆开发林木,这里狠狠地火了一把,马元人又成了远近闻名的“有钱人”。</h3> <h3> 再后来,随着林木开发的结束,马元也逐渐没落,很少被人提及,直至前几年,黄尾镇一位很有文学才华和战略眼光的舒寒冰书记,因工作关系走进马元,一下子被这青瓦黄墙、竹篱茅舍、梯田漠漠、鸡鸭成群的世外桃源般的原始村庄所震撼了,凭着文人所特有的细腻敏感和行政工作者的敏锐眼光,他意识到,这原始的村容村貌和保存完好的大别山民俗,不正是上天赐予马元人的宝贵财富吗?<br></h3> <h3> 2015 年 1 月,《合肥晚报》发现栏目刊发《云峰深处的古村落》整版文章;2015 年 6 月,合肥申美国际旅行社与黄尾镇政府正式签约,联手开发马元古村。2016 年,马元古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马元开启了全新的发展之路。<br></h3> <h3> 十一长假,没有选择外出看人山人海,而是回老家陪伴父母。闲谈间提及正在开发的马元,决定去一睹真容,老爸欣然答应陪同前往!</h3> <h3> 从阔滩往上,已新修了一条约五米宽的水泥路,正是通往马元。途中路边一块天然巨石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们都在议论它像什么,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我倒宁愿相信它是一头石狮,看护着马元的大门!</h3> <h3> 河里有许多各式各样的被河水冲刷的石头,如有闲情,奇石爱好者一定会淘到你所想要的宝贝。</h3> <h3> 车行两三里地,就到了新建的游客接待中心,因还未开放,显得有些冷清。</h3> <h3> 河水波光粼粼、澄澈透明。</h3> <h3> 景区大门!</h3> <h3> 因内部施工,禁止车辆通行,我们几人安步当车,正好一路观赏美景。</h3> <h3> 路边的树叶开始泛出酡红,初现秋的风姿。</h3> <h3> 途径一峡谷,林木幽深、荫翳蔽日,不禁信步走进。</h3> <h3> 两边林木幽深,中有小潭,不禁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冽。”<br></h3> <h3> 石潭两岸,“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br></h3> <h3> 路边一株古松,似迎客松在欢迎八方来客!</h3> <h3> 绝壁下,有一汪深不见底的潭水,老爸说当地人对这潭水很敬畏,传说此潭与龙宫相连,当年有两个公社干部到这潭里炸鱼,雷管扔进去,一股青烟直冲云霄,吓得两人连滚带爬,后来再也没人敢来炸鱼了。</h3> <h3> 转过山嘴,凌空出现一道玻璃桥,古村落竟然出现了新鲜玩意儿。</h3> <h3> 这角度不错!</h3> <h3> 沿着枕木铺成的小路,我们来到了马鞍鞘的山顶,玻璃桥就在脚下。</h3> <h3> 有点恐高,走了几步,就不敢向前了,不过,此时山中美景尽收眼底,称它为观景桥实不为过。</h3> <h3> 附属工程正在完善中。</h3> <h3> 老爸因痛风病,不能走远,我就让他在玻璃桥下休息等我们。又转过一个山嘴,古村落已在眼前。</h3> <h3> 村口一座水库,碧波荡漾,锁住古村。</h3> <h3> 悠闲的老豚。</h3> <h3> 沿着枕木铺成的小路,向村子进发。</h3> <h3> 一进村,几株枣皮映入眼帘,在初秋的阳光里,红得耀眼,与青瓦黄墙相映成趣。</h3> <h3> 土式自来水,源于深山,水质清洌甘甜,可直接饮用。</h3> <h3> 门口随处摆放的树根,应该有些年头了。</h3> <h3> 马元晒秋!</h3> <h3> 这就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别山区的典型民居,土木结构,房体用黄泥夯筑而成,木栏杆已有些破败,透露出一股沧桑的味道。</h3> <h3> 屋边的梯田栽种了荷花,只是有些衰败了!</h3> <h3> 留得残荷听雨声!</h3> <h3> 有一朵荷花还在顽强绽放!</h3> <h3> 竹林、荷塘、人家……</h3> <h3> 正在修建的景区宾馆。只是设计者们在装修设计时应该考虑与古朴民风的统一!</h3> <h3> 绝美的田园风光!</h3> <h3> 又有几户古民居掩映在竹林之中,因不忍打扰村民,没有进室内参观。</h3> <h3> 陶公笔下的世外桃源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h3> <h3>舒书记有诗云:</h3><h3> 初上马元寻旧踪,大河藏在绿荫中。
荒村老屋转山见,咳嗽一声有古风。
黑瓦黄墙苔上蝶,木栏草垛院旁松。
村妇争说当年事,伛偻斜阳一老翁。<br></h3><h3> 特别喜欢这“咳嗽一声有古风”,让我想起了柳宗元的《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意境颇为相似。</h3> <h3> 翠竹梯田!</h3> <h3> 假装做一回隐士!</h3> <h3> 路边的野花,不为谁开,傲然绽放!</h3> <h3> 对面就是牛草山风力发电站,巨大的风叶清晰可见!</h3> <h3> 回到玻璃桥,老爸已等候多时,他开始一路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起了当地的故事!</h3> <h3> 传说古时候,当地有个民族英雄郑廷武,在与敌交战的过程中,被砍掉头颅,他自己用手将头放到颈项上,骑着骏马赶往家乡。路过严家陡岭时,已经气喘吁吁,后来此地就叫“扯气岭”。走到阔滩河时,看到一农妇正在河里洗菜,郑廷武就过去讨封(传说讨到第一个人的口封,对方说的话就会应验),问洗菜大姐:“菜无心可能活?人无头可能活?”大姐想都没想就回道:“菜无心不能活,人无头更不能活!”话音刚落,郑廷武人头立即落地,所以阔滩河又名“人头河”。这匹骏马继续驮着身体往山里走,走到银珠河,人身落地,所以这条河又叫“人身河”。当这匹宝马跑到一险峻山岭时,已经精疲力尽,马鞍脱落,这就是我们刚刚经过的“马鞍鞘”。最后这匹宝马跑到马元的深山老林里,不见踪迹,这就是“马园”的来历,后来不知咋的,写成了“马元”。</h3> <h3> 老爸说的生动有趣,我也听的津津有味,故事悲壮动人,原来当地的许多地名都跟这位民族英雄郑廷武有关啊!</h3> <h3> 老爸指着对面那座山跟我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为响应毛主席学农学兵的号召,他带着平等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到马元去野营,还在马元住了一晚。然后翻越这座山去到他曾经工作好多年的牛草山。他还说到为修建平等小学,他两次步行到马元,说到当地老百姓如何如何热情,争相留他吃饭的情景!我突然意识到,老爸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深情,是因为这里留下他太多青春激情与汗水的记忆!</h3> <h3> 回来时,途经阔滩,这里已新建了五A景区“彩虹谷”,正在试运营阶段,眼前就是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昔日的穷山恶水现已成了老百姓的宝贵财富,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绿水青山就是老百姓的金山银山!”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之奋斗的祖祖辈辈应该含笑九泉了!</h3> <h3> 其实,马元上面还有原始森林、祖师殿等景点正在陆续开发中,因时间关系,未能深入探究,留待下次好了。<br></h3> <h3>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衷心祝愿家乡越来越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