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寒塘鹤影

<h3></h3><h1><font color="#333333"> 第一次接触金庸的小说,还是在上师范的时候。那时候,周末一般不回家,有大把的时间来看书,而学校的图书室和门口的小书店就成了我最爱光顾的地方。先是沉浸在琼瑶小说的风花雪月中,后来看多了,突然觉得那些小说中的爱情都很无聊,千篇一律,于是把目光投向了武侠世界。说起武侠,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代武侠宗师梁羽生、金庸和古龙。在看过了几部之后,我还是喜欢上了金庸营造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武侠世界。在他的武侠世界中,既有郭靖萧峰这样的为国为民的大侠,又有东邪西毒这样不问世事,潇洒怪异的奇士,还有风流机灵的韦小宝,遭际艰辛的狄云……梁羽生的小说显得过于四平八稳,小说中的人物显得过于生活化,缺少那种不问世事的奇侠,而小说也就显得灵性不足。古龙的武侠世界则过于虚幻,不真实,而且小说中的人心之险恶,也让我觉得不寒而栗,以致于一直不能接受。引用一位网友的一个比喻,我觉得恰好能表现他们三人的不同风格。“金庸是武林中的得道高僧,拥有无上的荣誉和高深的武功;古龙则是一位不拘风格往往能剑走偏锋的江湖浪子,有着举世无双的剑法;梁羽生是一位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儒生,饱览群书有着古香古色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同时又精通武学颇具侠义色彩的人物。”〔1〕</font></h1><h1> 金庸的小说可以说是男人的世界,所有的小说都充满了刀光剑影。但是,在这一个个成名的英雄背后,都有那么一个或几个美丽的女子在深爱着他们,为他们付出着,或被他们深爱着,上演了一出出缠绵绯恻动人无比的爱情故事。可是,爱情的专一注定了其中一些女子必定为爱牺牲,酿就了爱的悲剧。公孙绿萼为了杨过甘愿受情花之毒;喀丝丽为陈家洛忍辱负重,最终香消玉殒;小昭为张无忌远走海外,孤独终老;何红药为夏雪宜受万蛇噬咬,行乞终生…..究其原因,她们的悲剧不外乎三种:1、为爱死。2、为情狂。3、为情伤。</h1> <h3></h3><h1>  一、胡汉恩仇难相忘,塞上牛羊空许约。</h1><h1> 提到为爱献身,最让人心痛的当属阿朱。阿朱是所有金庸小说中我最喜欢的女子。说到美貌,她在《天龙八部》的众多美女中应该是算不上顶尖的,以至于在马夫人临死前还很不服气,自己居然输给了这样一个黄毛丫头。其实他们都没有看到,阿朱真正的魅力不在于美貌,而在于她的机智和有情有义。</h1><h1> 初识阿朱,就让我们见识了她绝顶的聪明和高超的易容术。扮老公公、管家、老婆婆,简直是出神入化,连武功高强的老江湖鸠摩智都被骗的晕头转向,如果不是少女的清香,段誉也要蒙在鼓中。这是何等的聪明,及至后来的扮乔峰、扮和尚、扮薛神医、扮白世镜,无不是在恰当的时候,化装一个恰当的角色,去做一件恰当的事。阿朱数次深入虎穴,却安然无恙,不得不佩服阿朱的胆大心细,这样的聪明才智,又岂是其她女子能与之相比的。</h1> <h3></h3><h1> 如果是阿朱的身上仅有这一点优点,那么也不至于吸引天下第一好汉萧峰,阿朱身上真正吸引人的是她的重情重义。当初萧峰在聚贤庄救阿朱,只是激发了一股冲动与豪情。当听到天下英雄相聚为了对付自己,萧峰是忍不住豪气迸发,我便去会会天下豪杰,萧某何惧?而阿朱就对萧峰倾心不已。萧峰是龙,她自幼生长在水乡,龙的一怒一吼,使自幼陪伴服侍凤(慕容复)的她在心头印下了这个高大雄厚的背影。不知不觉中,阿朱已经钟情于萧峰。</h1><h1> 聚贤庄的一场血战,更坚定了阿朱对乔峰的情感,增添了阿朱对萧峰的仰慕与眷恋。雁门关,阿朱等了乔峰五天,一见萧峰,便纵身扑入他的怀中,哭道:“乔大爷,我……我在这里已等了你五日五夜,我只怕你不能来。你……你果然来了,谢谢老天爷保,你终于安好无恙。”〔2〕这是阿朱真情的流露,让人看了又怜又爱。当萧峰因知道自己的身世而伤感时,阿朱开解他:“这样罢,我算是给你掳掠来的奴仆,你高兴时向我笑笑,你不开心时便打我骂我?好不好呢?”〔3〕听来让人心疼。更让人心疼的是,阿朱最后的一个扮相段正淳。雨夜中,青石桥上,用身体挨了萧峰一掌。为了心爱的男人,而死在心爱男人的手上,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最好的死亡?最后萧峰终于明白阿朱扮段正淳,不是为了她父亲,而是为了他萧峰。“大理段家有六脉神剑,你打死了他们镇南王,他们岂肯罢休,大哥,那《<span style="font-size: 17px;">易筋经</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上的字,咱们又不识得……” 〔4〕</span></h1><h1> 乔峰说,阿朱有点傻,其实阿朱知道,对于父母之仇,乔峰岂能善罢甘休?即使段正淳不是阿朱的父亲,阿朱也会去的,她不想让她心爱的男人死,如果自己能代替他死,那是最好不过了,这对于男人也许是最深的爱了,这种爱让人崇敬。除了对萧峰的一腔情意,阿朱对自己那个第一次谋面,连“姐姐”都没听她叫过一声,而且人见人恨的妹妹阿紫,又是何等的照顾,连临终前对萧峰的请求,也是照顾自己的这个妹妹,这等重情重义,忠肝义胆,古道热肠,又有几人能及?正因为如此,阿朱的角色充满了情意,让我深深感动。</h1><h1> 阿朱是不幸的,可是阿朱又是幸福的。在这个世间,有多少个女子可以得到一个男人用生命去践守的盟约?雁门关外,萧大侠慷慨赴死,可是他原本可以作为英雄继续活下去的。选择死,只因萧峰对尘世已经没有留恋,因为在另一个世界里,有一个姑娘正在草原上等着他去挥舞牧羊的皮鞭。</h1> <h3></h3><h1>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h1><h1> 为情痴狂的女子在金庸小说中不乏其人,《碧血剑》中的何红药,《射雕英雄传》中的瑛姑,《倚天屠龙记》中的周芷若,《神雕侠侣》中的李莫愁,《天龙八部》中的王夫人、秦红棉等,她们无不是在被男人伤害之后走上了各种极端的复仇之路,瑛姑的苦苦纠缠,何红药、李莫愁的残忍狠毒,周芷若的苦练邪功,无不是为了报复那个伤害自己的人。其中,李莫愁可谓是作者着笔最多,也最出彩的一个。</h1> <h3></h3><h1> 李莫愁外号“赤炼仙子”,用陈墨先生的话说,是半是赤练,半是仙子。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在遭受陆展元抛弃之前是仙子,被抛弃之后是赤练。纵观李莫愁一生的悲剧,从表面上看是为情所困,其实从实质上深究,还是生活环境所致的性格缺陷。李莫愁与小龙女同为古墓派传人,古墓派从师祖林朝英开始,就独居古墓之中,形成了一个独立、封闭的女性世界。古墓派不但自我封闭,而且其修炼要诀即为“十二少、十二多正反要诀”,其中“十二少”是“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5〕。一览这规定,“少欲、少事、少愁、少怒、少恶”好像还说得过去,可为什么喜和乐也要少呢?再说,一个没有喜怒哀乐的人,还能算是一个人吗?要么是仙子,要么就是行尸走肉。</h1><h1> 古墓中的生活,可以说是对人性的压抑,是不符合人的正常成长的。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小说以外的故事。李莫愁由于忍受不了这样的压抑,而违反了派规,主动走出了古墓,这一举动使得她在江湖遭到人人唾弃,而此时,犹如丧家之犬的李莫愁遇到了陆展元,而陆展元也对年轻貌美的李莫愁心生爱慕,两人相恋了,可相恋容易相处难,李莫愁在古墓哪样封闭压抑的地方长大,性格上肯定有许多不同于常人之处,有很多让人不能接受的地方。时间一久,陆展元也无法接受,而此时,温柔大方的孤女何沅君出现了,陆展元也动摇了,思之再三,最终选择了何沅君,抛弃了李莫愁。而他对李莫愁同样是有留恋的,那一方绣着红花绿叶的素色缎子锦帕就是力证。这应该是他们二人的定情信物,陆展元一直保存着,后来还救了陆无双和程英的性命,可见这块锦帕在他二人心中的地位。对于李莫愁来说,陆展元是她有勇气冲出师门浪迹江湖的唯一支柱,而今这支柱倒了,对于她来说,人生变得没有方向,生命也没有了意义,她活下去的目的就是报仇,此时的她,也真正由仙子变成了赤练。</h1><h1> “赤练”李莫愁的报复手段之狠毒,也是无法想象的。凡是带有“何沅君”三个字中任何一个字的人,遭到的几乎都是灭门之灾,谁只要在她面前提到“何沅君”三个字,就是与她不共戴天。看到这一点,那小说开篇第一章的九个血手印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毫无相干的人尚且灭门,何况是陆展元的至亲骨肉?</h1><h1> 李莫愁疯狂杀人的行为令人发指,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了导致她心理变态的原因,那又不得不同情她,她的悲剧,是环境使然,假若当年陆展元能多给她一些信心和机会,她绝不会是这样的一个魔头。她非但不是天生的魔头,而且她身上的仙子本性也在小说中有所流露,那就是对郭襄的一段养育之恩。她挟持郭襄,本是要用来要挟杨过和小龙女,可是很快,她就对这个小婴儿萌生爱意,尽心养育,甚至在黄蓉把孩子带走了,还不舍,陪了一程有一程,此时要是谁能给她点机会,我相信,她是能放弃心中的仇恨,回归善的本性,只可惜,谁也没有给她机会。彻底失去信心和支柱的李莫愁唯有变本加厉,终于疯狂无度,身中情花剧毒,葬身火海。火海中还吟唱着《迈陂塘》:“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让人听来何等心酸,李莫愁唱着这首歌出现在我们眼前,又唱着这首歌和我们告别。人世间情为何物?李莫愁一生都在寻找,只可惜没有找到,试问人世间又有几人找到?</h1> <h3></h3><h1>三、自古红颜多薄命,有情总被无情伤</h1><h1> 在金庸的小说中,为情受伤甚至丧生的痴情女子比比皆是,可都是至死不悔,但我觉得,其中最可怜、可恨、可悲、可叹的当属岳灵珊。</h1><h1> 对于岳灵珊的遭遇,可能大部分人在看完之后都是恨对于怜,觉得她是自作自受。可是,如果你深入地去想一想,你会发现,这不但跟她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也是他父亲不露痕迹安排的结果。</h1> <h1>  岳灵珊的一生,看上去是在蜜罐中成长的。身为华山掌门的独生女,上有父母疼爱,下有各师兄的照顾呵护,可以说在整个华山,她就是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因此也养成了她的骄纵任性。而华山上的所有男性当中,她最崇拜的当是她的父亲“君子剑”岳不群。岳不群从小说开篇到最后露出正面目,一直给人的印象都是一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而这些品质,是令狐冲身上所没有的。情窦初开时,岳灵珊身边的男性,除了父亲就是那些师兄弟,令狐冲无疑是当中最优秀的一个,因此,寄初恋情怀于大师哥令狐冲也就理所当然。令狐冲被师父罚在玉女峰上面壁思过,岳灵珊瞒了父亲,上山送饭。在金庸笔下,这一段写得很有人情味。时间是大雪封山的一个黄昏,岳灵珊突然出现在鹅毛大雪中的悬崖上。为了送饭,她摔了一跤,饭篮掉入山谷,人也险遭不测。令狐冲看了又是感激又是怜惜,责怪她不该上山。岳灵珊说:“我挂念你没饭吃,再说…....再说,我要见你。”〔6〕寥寥数语,把一个纯情少女的爱情心态写得惟妙惟肖。她违背父命,私自上思过崖为心上人送酒送饭。想想,在那样一个下着鹅毛大雪的黄昏,羊肠小道上,一弱小女子怀揣着无尽的思念,一步三晃的往山上走去,一个趔趄饭篮掉入了山谷,自己也险些滑坠,见到大师哥时,小姑娘不为自己的险遭不测流泪,却为专心为师哥准备的酒丢了而哭泣。此情,此景,是怎样的惹人爱怜,怎样的让人感动无语。那个时候小师妹和大师哥真的是“金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如果他们一直在华山,那肯定能成为一对羡煞无数英雄的神仙眷侣。</h1> <h3></h3><h1> 可是,造化弄人,林平之的出现让岳灵珊觉得耳目一新。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岳灵珊最终死心塌地地爱上了林平之,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h1><h1> (一)林平之满足了岳灵珊的好胜心,而且他的性格、做派都像岳不群,符合岳灵珊心中的男子汉形象。</h1><h1> 首先,岳灵珊作为华山派的公主,包括令狐冲在内的所有师兄弟都不敢得罪她,所以,每次出去完成任务师兄弟们都护着她。她总希望自己能独自建功立业,让人们惊奇,以获得他人的尊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林平之入门之后,她终于有了一个武功不如自己的师弟,终于可以让他抖抖威风,满足了她的好胜心。而这些,是令狐冲无法给她的。在林平之正式加入华山派之日,岳灵珊就对林平之宣誓说:“林师弟,此事可说由我身上起祸,你将来报仇,做师姐的决不会袖手。”〔7〕岳灵珊坚持说林家的祸事由她身上而起,究其心理原因,陈墨先生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要夸大自己的重要性,最好是悲剧的核心;第二是由此推测林平之对她这个师姐早有好感,可以为她而杀人;第三则是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流露,巧妙地通过这一说而将自己和林平之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于是,岳灵珊就这样一步一步不自觉的把心中感情的天平倾向了林平之。</h1><h1> 其次,岳灵珊选择林平之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出于她对父亲的尊重。</h1><h1> 岳灵珊的成长过程中深得父亲的宠爱,再加上在父亲的君子风范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她对父亲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这应是男子的典范。令狐冲的性格显然不是这样的,他聪明伶俐且幽默机智,马虎随便又自由不拘,他的许多行为是和所谓“正派人士”是格格不如的,跟岳不群更是截然不同。林平之的性格,则与岳不群非常像,特别是在家破人亡之后,变得内向深沉,老持沉重,在岳灵珊看来,这活脱脱就是一个父亲的翻版,一个不折不扣的君子,此时,她感情的天平就完全偏向了林平之。</h1><h3><br></h3> <h3></h3><h1> (二)是岳不群暗中安排的结果。</h1><h1> 首先,岳不群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成为武林至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弟子、妻子、儿女他统统不会放在心上,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他称霸武林的工具。于是,就有了小说开篇对林家貌似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侠义救助,其真正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辟邪剑谱”。当林家只剩下一个孤儿林平之时,岳不群的阴谋可以实施了。首先,假借收养遗孤的机会,把林平之收归自己门下,以便控制。当发现林平之对自己的女儿暗生情愫之时,马上为他们制造了一些相处的机会。先是把令狐冲罚到思过崖面壁一年,断绝岳灵珊与他的接触,然后又默许林平之陪岳灵珊练剑等等,就是为了套出辟邪剑谱。为了剑谱,他不惜牺牲弟子的性命,也自然不会在乎灵珊的幸福,于是也就注定了岳灵珊的悲剧。</h1><h1> 可以说,岳灵珊对于林平之的爱是真挚的。他家里有钱,她喜滋滋地打扮了去作客;他落难被困,她拼死追随;他是好人,她倾心爱他;他行为古怪,她一心护他;甚至知道了他原来是利用她作为掩护,她也心甘情愿与他共同进退;世人皆遗弃他,她也不在意。直到他将她刺死,她最后一口气也是为他辩护。即使在遭到林平之的毒手后,竟然还是不能忘情于他,对大师兄的请求还是要照顾林平之。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只可惜已被仇恨冲昏头脑的林平之是永远体会不到的。岳灵珊也因此成为全书最可怜、可恨、可悲、可叹的悲情女子。</h1> <h1>  “情”之一字颠倒了多少众生,创造了多少美妙的悲歌和幸福的吟唱,刺激了多少幻想和迷梦、快乐和呻吟!金庸小说的情在那浪漫主义建构的艺术画廊里,是乔峰掌劈阿朱,英雄落泪之时;是令狐冲挥舞独孤九剑,奏响《笑傲江湖》之日;是杨过携手小龙女的刹那;是李莫愁引吭高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瞬间……他让我们读出了人生百态,真正是“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8〕</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