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的历史学——西湖醋鱼的二三故事

双刃剑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文来自:网络</h3> <h1> 西湖醋鱼(West Lake Fish in Vinegar Gravy),别名为叔嫂传珍,宋嫂鱼,是浙江杭州饭店的一道传统地方风味名菜 [1] 。<br> 西湖醋鱼通常选用草鱼作为原料,烹制而成。烧好后,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鳍竖起,鱼肉嫩美,带有蟹味,鲜嫩酸甜 [2] 。<br>  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西湖醋鱼“被评为浙江十大经典名菜。 [3] </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吃货的历史学——西湖醋鱼的二三故事</h1><h3><br></h3><h1> 西湖醋鱼是杭帮菜的代表菜品,其起源有宋嫂鱼羹和醋搂鱼两种说法,但第一种实为误传。从清朝以来的几百年时间里,西湖醋鱼逐渐由醋搂鱼发展而来,但在做法和吃法上都有了一些变化。</h1><h1><br> 清人方恒泰有《西湖》诗云:“小泊湖边五柳居,当筵举网得鲜鱼。味酸最爱银刀桧,河鲤河纺总不如。”这首诗呢,说的就是今日杭帮菜的招牌之一——西湖醋鱼。民国时期,文人梁实秋曾记载过该菜的烹饪方法:选用西湖草鱼,鱼长不过尺,重不逾半斤,宰割收拾过后沃以沸汤,熟即起锅,勾芡调汁,浇在鱼上,即可上桌。时至今日,杭州楼外楼的西湖醋鱼依然是这座美丽城市的名片之一,每日游客络绎不绝。所以今天呢,咱就给大家讲一讲西湖醋鱼的故事。</h1> <h1>  杭州楼外楼</h1><h3><br></h3><h3></h3><h1> 一、关于西湖醋鱼起源的传说<br> 关于西湖醋鱼这道菜的起源呢,比较常见的有两种说法。<br> 第一种说法认为,西湖醋鱼起源于南宋时期产生的杭帮菜名菜“宋嫂鱼羹”。说这宋嫂鱼羹呢,也是有故事的。据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淳熙六年,宋高宗游西湖来到钱塘门外,“时有卖鱼羹人宋五嫂对御自称东京人氏 ,随驾到此 。太上特宣上船起居 ,念其年老 ,赐金钱十文、银钱一百文、绢十匹 ,仍令后苑供应泛”。而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当年“杭城市肆各家有名者”,其中就有“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可见这宋嫂鱼羹当时已经是杭州名菜了,后来又有御赐的加持,当然更加有名。后来到了清朝,咸丰年间有个叫施鸿宝的文人做了一首诗:“最爱西湖醋搂鱼,酸咸滋味起锅初。作羹宋嫂今何在?过客惟寻五柳居。”诗中提到的醋搂鱼,也就是今日西湖醋鱼的前身。由此也就有了西湖醋鱼起源于南宋宋嫂鱼羹的说法。不过今日如果有人去过杭州,吃过这两道菜的话,一定会感到很奇怪。因为宋嫂鱼羹是羹菜,与西湖醋鱼可是一点都不像的。所以这一种说法也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怀疑。于是就有人细心地考证辩伪,认为此说不确。</h1><h3></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宋嫂鱼羹</h1><h3><br></h3><h3></h3><h1> 然后就是第二种说法,认为今天的西湖醋鱼,是由清代的名菜醋搂鱼发展而来的。醋搂鱼的名字,比较早见于清代文人袁牧的《随园食单》:“用活青鱼切大块,油灼之,加酱、醋、酒喷之,汤多为妙。俟熟即速起锅。此物杭州西湖上五柳居有名。而今则酱臭而鱼败矣。甚矣!……鱼不可大,大则味不入;不可小,小则刺多。”不过袁牧这次觅食的体验似乎不太好,因为酱变质导致整道菜都毁掉了。这个醋搂鱼呢,背后还有个“叔嫂传珍”的故事。这故事大致是说:古时候有姓宋的两个兄弟。有个恶霸看上了宋家大嫂,就把宋大害死了。剩下叔嫂二人求告无门只能跑路,临行前嫂子给小叔子做了一条鱼,口味是又酸又甜,寓意人生有酸有甜,并告诫小叔子将来日子如果甜美了不要忘了这辛酸的往事。结局也是明清话本中常见的大团圆,小叔子衣锦还乡手刃仇人,凭这道醋搂鱼找到了失散的嫂子,两人一同归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不知道是哪朝的古人,真够开放的。</h1> <h3></h3><h1> 西湖醋鱼也有个叔嫂传珍的别称</h1><h1><br> 二、西湖醋鱼做法的变革<br> 前面的第二种关于西湖醋鱼起源的传说之所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除了口耳相传之外,还有一些更具体的证据,这其中就包括了西湖醋鱼做法的变革。<br> 最早的醋搂鱼,做法如袁牧在《随园食单》中所记:鱼切大块,油煎后放酱、醋、酒等,烧熟迅速起锅。后来类似的做法还见于童岳荐编撰的《调鼎集》。《调鼎集》中还见到一道菜名为“醋搂鲩鱼”,可谓醋搂鱼的变种:“取活鱼去鳞肠 ,切块略腌,多加醋、油、酱烹,味鲜而肉松”,做法与醋搂鱼类似,但强调用鲩鱼即草鱼,这从食材上已经与今天的西湖醋鱼类似了。</h1><h3></h3><h3></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草鱼是制作西湖醋鱼的标准食材</h1><h1><br> 再到了清末民国时期,醋搂鱼经过口口相传,又因为善此菜的馆子先有五柳居后有楼外楼都在杭州,所以逐渐被人们称为“杭州醋鱼”,如徐坷在《清稗类钞》里有“杭州醋鱼”条目:“杭州西湖酒家,以醋鱼著称。康、雍时,有五柳居者,烹饪之术尤佳”。此时人们对于这道醋鱼,又有了新的吃法。所谓“泼醋烹鲜全带冰,乳莼新翠不须油”,“带冰”或曰“带柄”,据说是杭州当地方言的发音,指的是生鱼片。当时人有一鱼三吃的说法,一半做醋鱼,一半片成薄片佐以麻油胡椒面等生吃,剩下的骨头做汤。</h1><h3></h3> <h1>  西湖醋鱼正式得名,实际上是在建国后,当时将杭州城内流行的“醋溜鱼”做法命名为“西湖醋鱼”。1956年在杭帮菜评选中在三十六道杭帮菜中高居榜首,正式奠定了“江湖地位”。不过此时的西湖醋鱼,做法和吃法都与清末民国时期有了一定的变化。首先从做法上,《随园食单》中的做法是下油煎炸,然后加醋酱等,算是一种“焦溜”的做法。而建国后到今天的西湖醋鱼,一般采用“软溜”,即先灼后煮,加入酱油、姜末、绍酒、白糖、米醋等调料煮沸,成熟后捞出装盘,煮鱼原汁加淀粉勾芡后浇遍鱼身。其次就是吃法上,民国时期人们习惯一半醋鱼一半鱼生。但建国后搞全国卫生运动,发现当时的储藏条件下,这“鱼生”一点都不卫生,就给禁止了。所以今天的西湖醋鱼,都成了“不带柄”的吃法。</h1> <h3><br></h3> <h1>  最后,西湖醋鱼的出名还有个小花絮。实际上从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西湖醋鱼作为杭帮菜,一般就流行于江浙一带。真正的全国闻名,还得多亏了一部电影——《开国大典》。据说那位常凯申校长是非常喜欢吃西湖醋鱼的,但1949年1月他和蒋经国等人在楼外楼吃饭的时候,面对醋鱼却无心下箸。这一幕被《开国大典》精彩地再现了出来,也为这道杭帮菜的招牌在全国做了一次免费的广告。</h1> <h1>参考文献:<br> 1、何宏:《从西湖醋鱼看杭州饮食》,《文史知识》2014年第1期。<br> 2、陶婷婷:《〈随园食单〉饮食文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br>  3、张春波:《西湖醋鱼》,《北京水产》2007年第6期。119</h1><h3></h3><h3></h3><h3></h3><h3></h3> <h3>菜品历史编辑</h3><h3>西湖醋鱼图片集</h3><h3>西湖醋鱼图片集(16张)</h3><h1> 西湖醋鱼的历史,源于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得从南宋杭州的“宋嫂鱼羹”说起。</h1><h1> 宋五嫂,为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从此,宋嫂鱼羹,遂扬名于世。其后又经名手整治,乃成西湖醋鱼与宋嫂鱼羹两种名菜,流传至今。</h1><h1> 民国时期,文人梁实秋曾记载过该菜的烹饪方法:选用西湖草鱼,鱼长不过尺,重不逾半斤,宰割收拾过后沃以沸汤,熟即起锅,勾芡调汁,浇在鱼上,即可上桌 [4] 。如今在杭州几个著名饭店都有这道菜,但杭州居民家中平不常见,现在部分饭店已经用鲈鱼替代。<br></h1> <h1>菜品制作编辑</h1><h1>制作方法</h1><h1>做法一</h1><h1><br>食材</h1><h1><br>草鱼 900克,醋50克,黄酒 25克,酱油 75克,白糖 60克,姜1块,葱适量,水淀粉 50克。<br>做法</h1><h1><br>1.把姜去皮切成碎末,去掉的姜片不要丢掉,准备好醋、酱油、黄酒、水淀粉和白糖。<br>西湖醋鱼<br>西湖醋鱼 [5]</h1><h1><br>2.草鱼去鳞去膛洗净,把鱼的一面划上5刀,翻面从尾部入到,沿脊骨向头部劈近,对切分为2半,斩去鱼牙不用,去掉鱼头的淤血,在没有脊骨的身上长划一刀。</h1><h1><br>3.锅中放入葱姜片和清水,烧开后,捞出葱姜,下入鱼用筷子把鱼鳍支起来,让鱼成型,煮上3分钟,撇去血末,打入凉水2次。</h1><h1><br>4.倒出汤汁,锅内加入少许的原汤和适量的酱油、绍酒和姜末。捞出鱼,码放在盘中。</h1><h1><br>5.锅中的原汁加入白糖、米醋和剩下的酱油。烧开后加入湿淀粉烧至汤汁浓缩。</h1><h1><br>6.把制作好的汤汁均匀的撒在鱼的身上,再撒上剩余的姜末即可 [6] 。</h1> <h1>做法二</h1><h1><br>食材<br> 草鱼600克,生抽10克,高汤60克,料酒30克,胡椒粉3克,香醋30克,白糖12克,生姜1小块,淀粉适量。<br>做法<br> 1.草鱼清洗干净平置案板上,用锋利的刀连鱼头片成两大片,然后把鱼内脏清理干净。鱼背不要切断,并在鱼背上厚肉处分别斜划3刀。<br> 2.炒锅内放大半锅水煮沸,将相连两大片鱼入水,鱼皮朝上,大火煮3分钟后,用漏勺小心地将鱼捞出,装盘待用。<br> 3.留适量煮鱼汤水,调入生抽、绍兴黄酒、糖,放入姜末。<br> 4.大火将汤汁烧滚,依次调入鸡精、盐和大红浙醋。<br> 5.最后勾入水淀粉,用大勺搅动,当沸滚成红亮的芡汁。<br>6.将汤汁均匀淋于两片煮熟的鱼肉上即可 [4] 。</h1> <h1>做法三</h1><h1><br>食材<br> 鲈鱼 250克,生粉 100克,葱10克,糖醋料包200克,黄酒30克,姜末5克,胡椒10克。<br>做法<br> 1.锅内加适量水、葱姜、黄酒、胡椒烧开,放入鲈鱼煮10分钟,出锅装盘。<br> 2.锅内留煮鱼原汤少许,加入糖醋料包烧开,加入水和生粉打芡,浇在鱼身上,撒上姜末即可 [7] 。</h1> <h1>做法四</h1><h1><br>食材<br> 桂鱼,姜,小葱,柠檬,芝麻油,橄榄油,醋,老抽,牛奶,料酒,花椒,麻椒,干辣椒,香叶,盐,胡椒粉,糖。</h1><h1><br>做法<br><br> 1.将桂鱼斜切几刀;<br> 2.料酒中加入盐、胡椒粉、糖搅匀,抹在鱼身上;<br> 3.姜切片,和小葱一起插在刚刚切的地方,再在鱼肚里放入一些葱;<br> 4.放入锅里蒸;<br> 5.锅里倒入食用油、芝麻油、橄榄油,取一小碗加入花椒、麻椒、干辣椒、姜片、香叶、葱段,倒入热水泡一会;<br> 6.滗出水,倒入油锅中;<br>7.然后加入醋、老抽、糖、牛奶,放入柠檬煮一会捞出,起锅前加入油、柠檬汁;<br>8.取走鱼身上的姜和葱,淋上刚刚熬好的汁即可 [8] 。</h1> <h1>做法五</h1><h1><br>食材</h1><h1> 草鱼800克,姜末10克,葱段50克,姜片20克,香醋50克,白糖40克,盐8克,鱼汤150毫升,烹调油15克,黄酒15克,白胡椒粉1克,味精3克。</h1><h1><br>做法<br> 1.备好草鱼、镇江香醋、白糖、盐、姜末、鱼汤、烹调油、水淀粉、盐、绍兴黄酒、白胡椒粉、味精、葱段、姜片、清水。<br> 2.先把葱切段姜切片备用;切适量姜末备用。<br> 3.把鱼洗净用开水烫一下,用刀刮去鱼身的粘液,再把鱼用刀破开,在鱼身斜刀剂上花刀。<br> 4.锅中注入清水,放入葱段、姜片,用黄酒、盐、胡椒粉、味精调味。<br> 5.水开下入鱼,待水再次煮开关火。<br> 6.关火后盖上锅盖焖5分钟。<br> 7.此时另起锅烧热,注入少许油煸香姜末,然后烹入黄酒,倒入煮鱼的汤150毫升。<br> 8.下入香醋50克、白糖两汤匙大约40克、盐2克。<br> 9.汤开后,用水淀粉勾芡。<br> 10.把鱼用一只盘子启出码入鱼盘;淋上糖醋汁即可上桌享用 [9] 。</h1> <h1>做法六<br>食材</h1><h1><br> 鱼1尾,醋、糖、油30毫升,盐5克,香油10毫升,胡椒粉2克,葱、姜、味精少许。</h1><h1><br>做法<br><br> 1.先把葱切段姜切片备用;切适量姜末备用。<br> 2.把鱼洗净用开水烫一下,用刀刮去鱼身的粘液,再把鱼用刀破开,在鱼身斜刀剂上花刀。<br> 3.锅中注入清水,放入葱段、姜片,用黄酒、盐、胡椒粉、味精调味。水开下入鱼,待水再次煮开关火。关火后盖上锅盖焖5分钟。<br> 4.此时另起锅烧热,注入少许油煸香姜末,然后烹入黄酒,倒入煮鱼的汤150ml。<br> 5.下入香醋50克、白糖两汤匙大约40克、盐2克。<br> 6.汤开后,用水淀粉勾芡。<br> 7.把鱼用一只盘子启出码入鱼盘。<br> 8.淋上糖醋汁即可上桌享用 [10] 。<br></h1> <h1>做法七</h1><h1><br>食材<br> 草鱼,葱丝,酱油,黄酒,姜末,白砂糖,鸡精,盐,醋,水淀粉,胡椒粉。</h1><h1><br>做法<br> 1.草鱼清洗干净平置案板上,用锋利的刀连鱼头片成两大片,但不要切断,并在鱼背上厚肉处分别斜划3刀。<br> 2.炒锅内放大半锅水煮沸,将相连两大片鱼入水,鱼皮朝上。加锅盖,大火煮3分钟后,用漏勺小心地将鱼捞出,表面摆上香葱丝装盘待用。<br> 3.煮鱼汤水留约1/2碗的量(125ml),调入酱油、黄酒和姜末。<br> 4.大火将汤汁烧滚,依次调入白砂糖、鸡精、盐和醋,最后勾入水淀粉,用大勺搅动,当沸滚成红亮的芡汁,即可离火。<br> 5.将汤汁均匀淋于两片煮熟的草鱼肉上,最后在表面撒上白胡椒粉即可 [11] 。<br></h1> <h1>烹饪技巧</h1><h1><br>西湖醋鱼做法<br><br> 1.鱼不要太大,否则口感不够鲜嫩。煮鱼时,可用筷子扎一下,若是轻松扎进去,即是熟了。</h1><h1><br> 2.炒汁的动作要快,芡汁不宜过于粘稠,芡汁糊化后,用大火再烧几秒钟,待芡汁冒大泡时即刻关火,然后淋在鱼身上即可,芡汁的浓稠要掌握合适,比米汤稍稠就可以。</h1><h1><br> 3.氽鱼的时候要沸水下锅 [6] 。</h1> <h1>菜品特色编辑</h1><h1><br> 西湖醋鱼选材精细,通常选用一斤半左右的草鱼。烹制时,火候要求严,仅能用三四分钟烧得恰到好处。盛菜时,浇上一层糖醋。成菜色泽红亮,吃起来,鱼肉嫩美,带有蟹味,酸甜可口,别具特色 [6] 。</h1><h1><br>营养价值编辑</h1><h1><br> 草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草鱼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而且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具有暖胃和中、平肝祛风、治痹、截疟、益肠明眼目之功效,主治虚劳、风虚头痛、肝阳上亢、高血压、头痛、久疟 [12] 。</h1> <h1>传说典故编辑<br> 相传古时有宋姓兄弟两人,满腹文章,很有学问,隐居在西湖以打鱼为生。当地恶棍赵大官人有一次游湖,路遇一个在湖边浣纱的妇女,见其美姿动人,就想霸占。派人一打听,原来这个妇女是宋兄之妻,就施用阴谋手段,害死了宋兄。恶势力的侵害,使宋家叔嫂非常激愤,两人一起上官府告状,企求伸张正气,使恶棍受到惩罚。他们哪知道,当时的官府是同恶势力一个鼻孔出气的,不但没受理他们的控诉,反而一顿棒打,把他们赶出了官府。<br><br>  回家后,宋嫂要宋弟赶快收拾行装外逃,以免恶棍跟踪前来报复。临行前,嫂嫂烧了一碗鱼,加糖加醋,烧法奇特。宋弟问嫂嫂:今天鱼怎么烧得这个样子?嫂嫂说:鱼有甜有酸,我是想让你这次外出,千万不要忘记你哥哥是怎么死的,你的生活若甜,不要忘记老百姓受欺凌的辛酸之外,不要忘记你嫂嫂饮恨的辛酸。弟弟听了很是激动,吃了鱼,牢记嫂嫂的心意而去。后来,宋弟在外立志苦读取得了功名,回到杭州报了杀兄之仇,把那个恶棍惩办了。可这时宋嫂已经逃遁而走,一直查找不到。有一次,宋弟出去赴宴,宴间吃到一个菜,味道就是他离家时嫂嫂烧的那样,连忙追问是谁烧的,才知道正是他嫂嫂的杰作。原来,从他走后,嫂嫂为了避免恶棍来纠缠,隐名埋姓,躲入官家做厨工。宋弟找到了嫂嫂很是高兴,就辞了官职,把嫂嫂接回了家,重新过起捕鱼为生的渔家生活。</h1><h1><br> 后来有人吃了这个菜,诗兴大发,在菜馆墙壁上写了一首诗:“裙屐联翩买醉来,绿阳影里上楼台;门前多少游湖艇,半自三潭印月回。何必归寻张翰鲈(誉西湖醋鱼胜过味美适口的松江鲈鱼),鱼美风味说西湖;亏君有此调和手,识得当年宋嫂无。”诗的最后一句,指的就是“西湖醋鱼”的传说 [13]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