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弋於漢畫藝術中的求索者-------- 读戴启顺的水墨汉画 △董繼寧

书翁:戴启顺

<h3>△ 水墨漢画《大風歌》68x69cm 2018年作</h3> <h3><b> 遊弋於漢畫藝術中的求索者</b></h3><h3><b> ------讀戴啟順的水墨漢畫</b></h3><h3><b> △ 董继宁 </b> “汉字意象画”、“水墨汉画”这就是戴启顺的两汉艺术。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古埃及的图画字,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国的象形文字,它们均由图画而来。 汉字的象形,可谓“外取宇宙万物,内收人心百态”。反映了人们质朴的生活体验与对万物的感受。虽然富有远古韵味的象形文字已很少见,但从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考察、挖掘、研究,仍能启迪我们的创作灵感,从中体悟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 戴启顺就是这样一位“逆着历史的河流而上,从汉字汉画中寻找她本来的面目,再赋予她新的内含”的艺术家。 生于革命老区湖北省红安县的启顺君自幼热爱文学,他长期任职于新闻出版部门从事美术编辑、美术摄影、编审等工作,在多个领域取得过丰硕的成果。40多年的美术生涯积淀出深厚的艺术修养,使戴启顺“对中国文字的形成、成体、成象及寓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寻根问底的研究和摸索”。他从汉字的六种造字法,特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中,寻找出适合绘画语言的表现和再现,很好地表达了汉字的象、形、意! 在他创作于2006年的汉字意象画作品《牛》中,我们既能从画面中央象形牛头怒睁的双眼和上翘的充满力量的牛角体会到“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倔强与不屈服,也能通过画面下方耕牛柔顺犁地的场景感受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怨无悔!这或许就是生肖属“牛”的戴启顺自身精神的一种写照吧! 汉代画像石深沉雄强、粗犷豪放充满了力量感和运动感,其特有的古掘而质朴的美感,是其他艺术形式中从末有过的。鲁迅先生在1939年至李桦先生的信中曾激动地说:“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近现代的一些著名学者和艺术家,如陈衡格、许午昌、傅抱石、常任侠、潘天寿、孙文青、傅惜华等都对汉画的研究倾注了热情和心血,今天在各地汉画中普遍出现的车马出行、动物灵异或是历史人物、仙人神祗等其体态和运动中形成的动势都通过大胆地夸张变形和线面快节奏的转换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淘洗之后,汉画的这些艺术形式仍然呈现出一种强悍的生命活力感动着我们现代人。 怎样对古汉代画像石刻艺术进行挖掘与传承,使其发扬光大,戴启顺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他以宣纸为载体,以毛笔个为工具,以墨色为材料,继承汉代画像石刻的表现风格,创作了一批笔墨灵动的新汉画艺术——水墨汉画,他创作的水墨汉画《鼓乐齐鸣图》、《天上人间图》等无不为观者营造一种如梦似幻的视觉境界,再现了远逝的楚风汉韵。</h3><h3> 石涛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戴启顺是一位有心人、用心人,他是一位用心灵感悟历史、沟通古今的人。作为老乡,作为朋友,我为启顺兄的聪慧与勤奋感到骄傲,并祝他在“一以贯之”精神下,创作出自己独立风格的精品力作!</h3><h3><br></h3><h3>〈 原湖北省美術院院長 〉 2010年5月于东湖 砚田半亩堂<br></h3> <h3>△ 水墨漢画《大風歌》68x69cm 2018年作<br></h3> <h3>△ 水墨漢画《大風歌》68x69cm 2018年作<br></h3> <h3>△ 水墨漢画《大風歌》68x69cm 2018年作<br></h3> <h3>△ 水墨漢画《大風歌》68x69cm 2018年作<br></h3> <h3>△ 水墨漢画《刀馬圖》68x69cm 2018年作<br></h3> <h3>△ 水墨漢画《大風歌》136x69cm 2018年作<br></h3> <h3>△ 水墨漢画《春歌》68x69cm 2018年作<br></h3> <h3>△ 水墨漢画《春意》68x69cm 2018年作<br></h3> <h3>△2018個中省社科聯《書畫印》雜志用了20p的版面介紹戴啟順的水墨漢畫及其他部分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