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重庆有大足,大足有石刻,大足石刻是与中国四大石窟齐名的石雕艺术群,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的石雕群更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当地人在唐末宋初时期的民生民风和文化信仰。大足石刻坐落在重庆西的大足区。</h3><h3> 大足有南北二山,山上有南北二塔,二塔隔濑溪河俩俩相望。之前在大足浓荫渡的位置可以把二塔尽收眼底,现在高楼林立,视野受阻,一眼观二塔已经不容易了。二塔中,北塔倒是常去,这南塔嘛,自小就听说,可从来没有去过。大足有八景,这八景中能找到现址的至少还有四处,其中就有这北塔悬岩和南山翠屏。
<br></h3> <h3> 北塔又叫多宝塔,塔高12层,始建于南宋年间。据我所知,这古人造塔有所讲究,万物皆分阴阳,而奇为阳,偶为阴,所以塔的层数皆为奇数。国内还有一座挺有名气的塔,明清时期建造的,塔层是偶数,那是因为它的设计师是个老外,老外对易经八卦可没有研究。很多人都知道,佛塔一般都有镇邪除煞的作用,而邪煞多为阴,所以应由阳气来震慑。这多宝塔为什么是12层呢?我也纳闷。后来网上一查,说是塔内中空,外观是12层,里面却只有7层。不光是塔,以前的路沿台阶这些都是奇数,修单不修双。只是现在修建这些的时候好多人不讲究了。
</h3><h3><br></h3> <h3> 至于这南塔,今天偷空去走了一趟。南塔没有开发成景点,也没有大路可以上去。不巧又遇上下雨天,撑着伞问了好些人才找到上山的路。路不好走,冒雨登山我也算是够虔诚了。塔下有座庙,从山脚到庙的这段路程都是青石板路,因为走的人不多,石板上满是青苔,一不小心就会遭摔个狗啃泥。庙子往上就荒得很,老路还在,因为人迹罕至,两边的杂草把路都封了。每次起步得用脚把两边的草分开踩平,等上到山顶时裤子和鞋都“泡汤”了。
南塔又叫文峰塔,高8层,是座实心塔,建于大清同治十二年,由当时大足县县令提议修建。其实很多地方都有文峰塔,这是每个地方的建造者根据当地的地形选择修建的,又跟易经八卦,风水堪舆相关。修建文峰塔的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当地文峰鼎盛,文脉通达,文人辈出。为什么一直都想去看一眼这个南塔呢?这又涉及到我曾经听过的一个故事。坊间传闻,这个南塔的来历和大足杨氏一族颇有渊源。这个塔是清朝同治年间建成的,那这段故事肯定也是出自于那个年代……
<br></h3> <h3> 那个时候,地方上都有盘踞一方的势力,这些人都是当地的乡绅土豪,财大气粗,门客众多,在地方上黑白通吃威望极高。当时大足县就有这么些人,当地人都称“老爷”。大足的“老爷”是兄弟五人,这五弟兄年纪颇长,后辈人丁兴旺,在地方上都是德高望重说一不二的人,其中又以老五为甚。这五弟兄姓杨,家住南山脚下的杨家大院。这大院前后左右都有小山坡,特别是院后,好几个坡,一个高过一个,像台阶一样顺势而去,山坡郁郁葱葱满眼春色,这大院就被怀抱在群山当中,好不气势!在大足的杨氏一门无论是在朝为官的还是在野经商的,无不是干得风生水起,欣欣向荣。鼎盛时期,大院里门客众多,来拜会的人络绎不绝,连每一任县令上任的时候为了以后政治工作的开展,第一时间都会去拜会一下杨老爷。
<br></h3> <h3> 说到同治年间这个事,有新县令到大足走马上任,上任后并未第一时间去拜会杨老爷,好些天后才带领随从登门拜访。杨老爷子心里不爽了,心想我杨氏一门不乏朝廷大员,也不乏商贾巨富,论权力论财力都非一般人可比,莫说县城,就是在州府也还是有几分薄面,你一个小小的县官居然这么不懂礼数,不来拜码头,那就把你晾一晾,杀杀你的官威,好让你知道大足还有个杨家。于是遣家丁出外回绝说老爷身体抱恙,闭门谢客,大人可改日再来。这下搞得县太爷下不了台,又带人回去了。这县太爷回去后越想越不是滋味,心道我再怎么说也是堂堂朝廷命官,这姓杨的摆好大的谱,不把他办了怎能咽得下这口恶气!翌日县太爷备好礼物只身前往,进得大院给老爷子请安,说是初来乍到还需体察民生民情,未能及时来拜望老爷子失了礼数,希望老太爷海涵,今后还要多仰仗老爷子,以后如果有什么用得到我的地方老爷子带个话就行云云……县太爷降了身份,说了软话,杨老爷子也有了面子,于是双方握手言和,把酒言欢。饭罢,县太爷走出大院,回头看了看郁郁葱葱的山坡,心里只说道: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h3><h3><br></h3> <h3> 这县太爷要整杨家老爷子是一门心思都用在里面了,话说民不与官斗,得罪了当官的还能有好果子吃?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县太爷觉得应该兴文脉,重文风,大足以后能多些文人雅士。于是找到杨老爷子,对他说老爷子啊,为官一方就得为民谋福,前些时候有能人提议我修建文峰塔,这不我来和老爷子商量商量,就把塔建在大院后面最高的那个坡顶,到时文脉通达,文风鼎盛,受惠的不光是老爷子的门人后辈,更是全县百姓之福啊!以后及第登科之士,能有我大足一方子民,杨老爷子的恩德后人没齿也难忘。另外呢,县里准备在南门修一座桥,当然呢这也是我的意思,到时老爷子出行也不用绕道,我们这些后生晚辈来拜会您老爷子也方便不是。至于这筹资建造的事,就不用您老操心了,县里全权负责。这杨老爷子一听,心想这小子会来事儿,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于是打揖对县太爷说大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实乃百姓之福啊!刚才所说的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杨某怎敢不服,到时有困难支会一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定全力襄助大人促成此事。
<br></h3> <h3> 工期如期完成,濑溪河上横跨过一座南门大桥,民众出行方便了,啧啧称赞。南山坡上立这一座文峰塔,站在城里的南门桥上看得分外醒目,塔下,县太爷和杨老爷子一脸的春风得意,“文峰塔”三个苍劲的大字在阳光下褶褶生辉。
此时,二人心头各怀心事。杨老爷子想的是塔修好了,惠及门人后辈。看着一脸得意的杨老爷子,这县太爷想,看你还能笑几天!
<br></h3> <h3> 事情回到建塔之前,县太爷首次拜访杨老爷子后,回来招拢三两亲信,说这大足杨家,盘踞大足多年,欺压乡里鱼肉百姓,此黑恶势力不除不足以平民愤,不除此霸,枉为此官!
县太爷一提,自会有人分忧,有人献上一计,大人,这杨家在此地多年,关系盘根错节,无论官场还是江湖上说话皆有份量,可谓是只手遮天,千万不要打草惊蛇,只可智取,而且要伤其根本。在下对风水堪舆倒是颇有研究,那杨家大院是个好地方,几面环山,藏风聚气,那杨家人丁兴旺发达恐怕也是得益于此。要想治他也简单,破他的气便是。县太爷一听他说得有道理,当天就把实施方案定了下来,接下来修桥建塔便是水到渠成了。
<br></h3> <h3> 光阴似箭,三五几年的时间就像老天爷打了个盹,一晃就过了。山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这新县令上台也没把大足建成一朵花出来,倒是杨家的光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年间,大足杨家在朝为官的纷纷落马,经商的多是血本无归,惨遭横祸的多了,连新诞的男丁都少了。大足杨家在短短几年间人才渐渐凋零,已经伤其根本无力回天了。
<br></h3> <h3> 后来一游方道人路过大足,因为之前受过杨老爷子的恩惠,遂去拜望杨老爷子。闲谈中提及后山的塔,道士问前些年都没有这塔,啥时候建的。老爷子就把来龙去脉说于道士听了,道士表示去后山看看再说,杨老爷子立马差人陪同。道士下山后,眉头紧锁,对老爷子说,杨老爷子,你这是着了人家的道啦!这塔是什么,是文峰塔不错,老爷子可知道,塔有引气聚气的作用,但这塔是8层,属阴,它聚的就是阴气,阴气聚集阳气自然受阻。老爷子不信想想看,近年来出事的是否都是男丁,出生的是否女丁过多。还有南门那座桥,按说这塔就算损了阳气但还有阴气不是,男丁虽败女丁应该兴旺才是,坏就坏在那座桥。以前没桥的时候那气走到河边就会受阻,只能在河边打个转又会回来,但此桥由南跨北并且正对大院,正好把气由南引到北,怎能聚气,这大院的气被破了!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杨老爷子一听顿时捶胸顿足,后悔不已。但米已成粥,奈何!
<br></h3> <h3> 后来还听说文化大革命搞武斗的时候,杨家后人有计划上山炸塔的,可是走漏了风声,计划败露了。
其实这个故事还有好几个版本,细节都不一样,但故事的梗概是一样的。因为随着故事流传下来的还有一句打油诗:桥似弯弓塔似箭,射落满门杨家汉!
<br></h3> <h3> 关于这个南塔的故事,也仅仅是故事而已,我姑且说,你姑且听,切莫当真。再往后,南塔下面多了一个庙,“南塔三清观”,这庙不偏不倚正好在南塔正下方。至于这个有什么门道在里面,那就是后话了……<br></h3> <h3> 岁月神偷</h3><h3> 2018年10月</h3>